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小城蜗行 > 第001章 大青城大学毕业生
    七月的第一天,天气格外晴朗。

    几朵洁白的云悠闲地飘荡在蓝天上,看起来一副慵懒惬意的样子,不由得让人羡慕。太阳早已高高挂起,带着温度的阳光撒落下来,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再加上一缕清风拂面,那是一种说不出来的舒服的感觉,仿佛能温暖寒风c融化冰雪c消散雾霾,甚至还能给予希望c带来快乐c充斥幸福。

    这种感觉,不要说在大城市很难体会得到,即便是在大青城这样一个小城里也不常见。

    孙争成站在大青城大学的大门前,望着高高耸立的图书馆,不由得轻笑一下。

    四年前的今天,对于孙争成来说,是幸运的一天。他虽然在重点高中上学,也想努力学好功课,但是脑袋始终不开窍,再加上没有真真正正下功夫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一直以来都很一般,始终是在中下游徘徊。像孙争成这一类的人,就算是在高考中超常发挥,绝不会比平时多考几十分,可以说想考上大学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别说想上一个好大学了。

    除非,发生天上掉馅饼这样幸运的事情。

    偏偏就有这样幸运的事情发生。

    孙争成上高三的那一年,一直处于迷茫状态,就在他还不知道以后的路如何走的时候,大青城给了他一条走向大学的道路。

    孙争成所在的大青城,以前并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芜之地,由若干零零散散的村子组成,最多算是个没有名字的小镇子。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这里的地下藏着丰富的资源,于是荒芜之地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座资源性宝地。于是,小镇子变成了大青城,取长青万年之意。

    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大青城从建立之初至今也就仅仅三十多年光景,由于是从零起步,再加上经验不足,导致大青城整体发展十分缓慢。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大青城的最高管理层启动了人才与发展实施计划,希望能够推动大青城整体发展向好。

    原本大青城希望通过大量引进人才,迅速解决人才急缺的问题。但是,当实施起来才发现,全部引进需要大量资金,对于家底不够厚实的大青城来说这很不现实。因此,大青城只好引进了一些稀缺的高端性人才,对他们信任有加,希望能够迅速见到效果。但是,过分的信任与过度的放权,使这些高端人才有些自信膨胀,在没有全面掌握大青城情况下,把带来的成熟经验套用在大青城的发展上,初期确实收获了一些成绩,但是没用多久就给大青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因此,大青城在引进人才方面上的惨痛失败后,经过非常慎重的考虑,得出的结论是引进高端人才要做,但是除了提建议c谈想法之外,不能给予太多的实质性的权利,不能再发生影响发展的事情。然而,这么做又有点矫枉过正,好的建议不能得到真正落实,好的结果也强差人意。其实,这对于大青城来说,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更准确一点说的话,对于大青城的高级管理者来说,更需要好好反省自己,承担起应付的责任。

    关于引进人才的事,在当时被广泛宣传,大青城的人基本都是知道。但是,对于造成的损失,被大青城管理层给掩盖了下来,极少有人知道。

    经历使人成长,大青城也是如此。

    大青城认识到,人才要靠自己培养。培养自己的人才,这才是长久之计。

    于是,大青城决定建设一所自己的大学,并提前确定名称为大青城大学。

    这个消息对于所有大青城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对于一些不想出远门上学的人来说,更是喜上加喜。孙争成就这些人的其中一员。

    但是,对于孙争成来说,却是忧大于喜。他担心的是自己的成绩不够理想,考不上大青城大学,甚至考不上任何一所大学。如果那样的话,即便是自己在大青城居住,可能永远都不会接近大青城大学。

    然而,大青城大学没有放弃接收孙争成这样的人。

    在孙争成上了大青城大学以后,才慢慢了解到一些信息。

    为了把大青城大学快速建成,能够赶上接收当年高中毕业的学生,大青城可以说是不惜余力的增加投入,加快建设进度。

    俗话说得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大青城的急迫心情,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在建设大学的过程中,为了加快进程,在一些环节上走了捷径,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就趁此机会,从中捞了一大把好处。等到建设大学需要的资金跟不上的时候,大青城傻眼了。于是,就成立专家组找原因,找来找去,挖来挖去,不敢找了,也挖不下去了,最后不了了之。建设大青城大学的项目,不得不暂时停工。

    关于大学建设的问题事件,在学校中流传着诸多版本。这一版本是比较流传比较广的,也是大多数人,包括孙争成觉得可信度是比较高的。

    当时,大学的教学楼建成两栋,宿舍两个区,食堂一大一小,其他的一概没有建成。但是就现有的这些设施,仅仅能满足第一年使用。

    这时,大青城管理层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当年招生不能停,利用一年的时间一定要将剩余的建设完成。

    也正是因为如此,首届招生才没有被叫停。

    不得不说,这的的确确是下了一手好棋。为了将这手棋下好,大青城管理层还想了不少招,那就是放宽招收分数线门槛,增加招收自费生。

    原本设定的正常招生的分数线是比较高的,超过这个分数线的人确实不多。那么,扩大招生就是,对于低于正常分数线以下的人,采取自费上大学的方式,额外招收上学的学生。也就是说,分数是多少都没有关系,只要报上名,只要肯花钱,学校就会以培养人才为目的,毫不犹豫地录取。这样一来,那些很多分数低,还想上大学的人有了上大学的机会。对于有钱的家庭来说,非常高兴,花上丁点钱就上大青城首所大学,值啊!对于普通的家庭来说,更是高兴,花上一笔钱上大学,这是运气,也是改变命运的投资,绝对超值!这就是这样,首届招生人数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对于大青城管理层来说,那是相当高兴,人数越多也就意味着学费越多。而且,无论是正常招生还是自费生都必须要一次齐四年学费。最重要的是,首届招生是不限制人数上限的,于是涌进了大量的自费生。这一年到底学费总数有多少,估计除了几个关键人之外,没有人真正知道这笔钱的数目。不得不说,这一招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地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

    也就是在首届招生费用交上去以后,暂停了很久的大学修建工程再次启动。

    对于首届大青城大学生来说,为大青城大学的修建出了一份力。同时,也用四年的大学时光见证了大青城大学的建成。

    一直到首届大学生毕业,大青城大学算是磕磕绊绊完成了九成的工程建设。

    孙争成的目光从教学楼离开,扫过远处还有一些正在施工的场地,不由地苦笑。

    回想起上学的时光,对于孙争成来说最难的就是考试。像他这样的人来说,考试不能正常通过是太稀松平常的事了。考试没有通过怎么办,只有补考,就要交补考费。自费生都是在正常招生分数线以下的,在学习上下的功夫不到位,往往考试一结束就开始准备好钱,等待补考。补考不过,再补考。当然了,自费生也不全是不好好学习c不好好用功的,没有补考的自费生可谓是凤毛麟角。孙争成也是没少交补考费的之一。

    还有一句值得提,补考费用在四年时间里,不忘与时俱进,先后提升了两次费用。

    此外,与时俱进的还有书本费。学校以增加学习内容,以提高学习质量,以增强学生素质,等等各式各样的目的,大大增加了书本的数量,无疑也增加了学生的花费。甚至,有些书都不知道是哪个小印刷厂出品的,纸张粗糙也就算了,缺页c掉页屡见不鲜,内容各种错误也是时有发生,给授课老师也带来了教学上的麻烦。

    增加书本费不过是举个例子,像这样的还有很多。比如,一些学校提供的消耗性学习用品,价格越来越高。再比如,食堂饭菜慢慢涨价,电费涨价,水费涨价,等等。当然,这些涨价一定有客观原因,但是其中的主观原因也是一定少不了的。

    回忆这四年期间,校园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真真假假,是是非非。现在都已经是过往云烟了。

    孙争成斩断思绪,抬头看了看天空,几朵白云缓缓飘过,那份悠闲的感觉,让孙争成羡慕不已。此刻,他非常安静,脑子里什么都没想,空空如也。

    微风吹过,孙争成的头发随风摇曳,有几根头发在耳边,搔得他感觉痒痒的。

    是时候做一些改变了,明天要去签约的工作单位报到了。

    孙争成随便找了个理发店,剪去了长发,理了个平头,然后回家找了一身正装,为明天去工作单位zy做准备。

    第二天,孙争成穿着正装,精神饱满地来到了工作单位zy报到。

    孙争成进了大门,看到门卫,简单表明了自己的来意。

    门卫一听是新人来报道的,显得很热情,几句话就告诉了孙争成应该的地方。

    孙争成进入门卫告诉他的大楼,直奔三楼的人事部门而去。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