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回乡建设桃花源 > 正文 103.采访
    此为防盗章

    之前陶醇已经委托付工头找拆旧公司, 约好了今天拆除老屋。为了省事儿,陶醇选择了旧物回收的方式, 老房子推倒后,拆旧公司会把能回收的东西都回收走,以此抵消一部分人工费, 不能回收的建筑垃圾也会帮忙运走处理。

    陈不醉骑着机车带着陶醇赶过去, 刚到附近就听到轰隆一声巨响。陈不醉加快速度, 转过一个弯,正好看到丘上矗立了二十多年的老房子在挖掘机高高举起的伸缩臂下摧枯拉朽一般轰然倒塌, 纷乱的尘埃四处飘散开来。

    骑到近前, 门口的马路被看热闹的村民堵得水泄不通, 有几个摇摇摆摆的小孩子在人群中钻来钻去, 偶尔想要突破人墙往上跑的, 就被家长们拎着耳朵牵回来, 告诫上面危险不许靠近。

    “动作真特么快!”陈不醉说了一句,熄火停下车子,支着大长腿撑住。他见后座没动静, 回头一看, 陶醇直愣愣的望着断墙残垣, 神情呆怔。

    “怎么啦桃子?”

    陶醇醒过神来,跨步下车,看不清表情:“没事儿, 就是发现这下我真的无家可归了。”

    陈不醉打好站架, 停好车, 拉住陶醇,“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再说,我家就是你家啊!”

    “嗯!”陶醇点点头。

    俩人走过去,看热闹的村民认出陶醇,纷纷恭喜他除旧迎新,夸他有出息。陶醇忙不迭认人问好,之前的那点惆怅,早被抛到了云天之外。

    这边灰太大,看到挖掘机井井有条地挥动大臂,掘墙挖土,估计弄完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俩人便打听了付工头所在,一起寻到了李婶家中。

    李婶的三层小楼房朝向有些偏斜,坐在稻场上正好可以看到陶醇家的屋子,俩人过去,看到十来个壮实的男男女女正坐在稻场上喝茶呢。

    陈不醉走过去,向陶醇介绍了付工头。付工头是一个肤色黝黑的中年人,中等身材,一眼看去颇有气势。他站起来笑着说道:“哎呀,现在的年轻人都爱往外跑,难得还有年轻人舍得回家乡。我听你们村长说,盘龙岭都被你俩包下了,这是准备做大事啊!”

    陶醇连连摆手:“您就别埋汰我们了,盘龙岭那么大,我和不醉哥哪里包得下?我俩加起来也才承包了外面的石头淙一带而已。”

    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妇女端了两杯茶过来,笑道:“哎哟,小陶来了啊,回来这些天都没见着你,这一看啊可比以前还精神呢!”

    陶醇连忙接过茶,一杯给了陈不醉,一杯自己端着,应和道:“哪里哪里,杨婶儿您才越变越年轻呢。”

    杨婶杨妙红跟李秀英年龄差不多,俩人住得近,兴趣相投,关系很好,看到杨婶在李家帮忙很正常。

    唠嗑两句,杨婶就进屋忙去了,陶醇跟去厨房给忙活不停的李婶打了个招呼,就被李婶赶出去了。本地风俗,平时无所谓,一般来客宴请的时候,男人是不让在厨房帮忙的。

    陶醇拎了两把椅子出去,和陈不醉陪着付工头他们坐在稻场上,一边喝茶聊天,一边观察拆屋进度。

    付工头不愧是乡里领头的大工头,业务范围遍布清河,远至宁荣,可谓是见多识广。他翘着二郎腿,口若悬河地给大伙儿讲了很多各地的见闻趣事,什么山里头的长富村有个老农山上挖了个八斤重的人行何首乌,引得好多大老板下乡求购,村里的各种野货也都找到了销路啦,什么三江嘴那边有户人家包了条大游轮,整什么长江七日游,挣了多少游客的钱啦等等,末了付工头还感叹了一句,不知道咱们松木岭的出路在哪方啊。

    付工头讲的这些事情真假不知道,反正当作故事挺好听的,陶醇听得都快忘记正事了,等付工头一声吆喝大家都起身去拿各种工具,他才发现房子拆完了。

    一辆装满钢筋砖块旧材料的大卡车小心翼翼开下来,人群赶紧散开让路。卡车上了马路便加速一溜烟开跑了,挖掘机慢吞吞地跟在后面,司机看到过来的付工头,还打了个招呼。

    此时山丘上的二层小楼已经被夷为平地,剩下的半截附屋旁遍布着断砖残墙。小工们各自拿着扁担渊箕铁锹锄头把废料清理到一块儿,只等铲车过来挖走。付工头则陪着陶醇看地势,问规划。

    陶醇说已经找人在画建筑图纸了,付工头连连点头,“那就好,你在外面闯过,见识广,我就知道肯定看不上这种农村常见火柴盒小楼。那我先打地梁,做好基础,到时候你把图纸给我就行了。”

    众人忙到中午,一起去李婶家里吃饭。李婶和前来帮忙的杨婶俩人辛苦半天,忙活了两大桌丰盛美味饭菜。尤其是桌上的小菜,吃得付工头都问道:“李大姐啊,你们这是在哪里买的菜啊?我可是好些年没有吃到味这么正的蔬菜了。”

    李秀英和几个妇女坐在另一桌,闻言笑道:“哪是买的啊,这都是我们自家种的。不过您别说,咱们三组的菜现在在镇上也是小有名头了,最近还有货车下来收菜呢!”

    陶醇这才知道昨天那辆装满蔬菜的小卡车来由。

    陶然村虽然不大,也有一百多户人家,为了管理按区域分成了一到五组,溪头一组,南山二组,北坡二组,陶醇他们这波溪流中下游的属于三组,到了石头淙所在的盘龙岭那一带,已经是五组的地盘了。

    “哦?”付工头有些吃惊,农家自种的蔬菜能让店铺主动来收购那可不容易,他笑道:“那说明你们这儿风水好,有灵气,种的菜也好吃。我看这里山清水秀,家家户户背靠青山面朝秀水,早晚都要发大财啊。”

    付工头一席话,听得村里的人无比开怀,纷纷去给他敬酒。有些顺便敬给陶醇的,都叫陈不醉接过去了。陶醇能喝啤酒红酒,这种小酒坊自酿的高度高粱酒,他实在应付不来,也多亏陈不醉帮他挡酒了。

    一席酒从十二点半喝到下午两点,这还是工人们顾忌着有活儿要干不肯多喝的结果。

    有付工头监工,陶醇二人待了会儿便离开了。正常情况下主人家自己也会上阵帮忙,节省时间,不过陶醇没干过这些,又有别的计划,就躲了这个懒。

    回家后,陈不醉去蜂房给蜜蜂喂花粉去了。陶醇则给村长打了个电话,俩人长聊了好一会了。挂断电话,陶醇坐在电脑前面,打开文档,思索良久,敲下了几个字:

    《陶醉山庄生态休闲农庄立项申报书》

    等陈不醉忙完回来,喊了两声都没人应,找到楼上才发现陶醇正在全心投入地写计划。

    陈不醉站在陶醇身后看了会儿文档,下楼倒了杯水放在陶醇手边,便静静地去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陶醇一边查资料,一边做计划,浑然忘我。等他饥饿的肠胃因为飘散上来的食物香味咕咕作响时,才从忘我中清新。他一抬头,发现窗外已是一片黑幕,拿起手边的杯子喝了口水,入喉的居然是温水,陶醇一愣,随即笑出了两个小酒窝。

    走下楼,正听到一阵刀劈砧板的声音,陶醇进去厨房,笑道:“哥,你切这么多菜,是要向我露一手吗?”

    陈不醉道:“你不介意我手艺的话,是这样没错。这些天天天给你打下手,我觉得我已经得到几分真传了。”

    陶醇连连摇头,“算了,还是我自己来吧。”下了多年面条也就能吃的水准,陶醇怎么也无法相信他看看就能学会做菜。

    陈不醉往外端着菜盘子,走到门口突然回头问道:“桃子,为什么山庄名字叫陶醉?”

    陶醇颠勺的手微微一顿,“哪有为什么,我希望未来山庄能让人陶醉忘返,加上我自己又姓陶,所以就取这个名字啦?”

    “哦,”陈不醉声音低落:“我还以为是因为你叫陶醇,我叫陈不醉的原因呢!”

    陶醇清清嗓子,笑道:“哥你这样想也可以啊,本来我的山庄计划就有打你水库的主意呢!”

    “自己这样想?那不成自作多情了?我才不要呢!”陈不醉傲娇了,哼了一声扭头走了。

    伴随着一泻而下的畅快感的,是可以当做生化武器杀人的恶臭。

    陶醇欲哭无泪地坐在马桶上,悔不当初。

    明明植物都要五分钟才开始吸收变化啊,为什么,不等消化就又喝了那么多灵液

    果然脑子里多了个小黑球,运行速度都变慢了吗?

    往返折腾了一整夜,将近凌晨陶醇才睡着。

    结果没睡多久,陶醇就被一片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吵醒了。

    怪了,虽然小区绿化好,草坪上灌木丛中经常有不少麻雀斑鸠什么的觅食,但是自己住四楼啊,怎么也不该被鸟叫声吵到吧?

    一边想着,陶醇一边拉开窗帘,正要滑开玻璃门,门外的景象把他惊住了。

    只见各种灰的黑的花的白的鸟雀栖息在门外的阳台上。

    有的在蹦跶,有的在拍翅,有的在梳羽,有的在地上啄食着什么。时不时地,某只鸟儿还高歌一声,引得一群同类争相应和。

    难怪大清早陶醇就被吵醒了。

    这么多鸟聚集在一起,除了公园里广场上喂鸽子的时候,陶醇还是第一次见到。

    难道整个小区的鸟都跑来自己家开派对了?

    陶醇很快想起了昨天忘在阳台的一桶灵水

    定睛一看,蓝色塑料桶早已翻到在地,桶口正对着卧室,里面除了两只灰不溜秋踩着桶壁走来走去的肥麻雀,哪还有什么灵水?

    再看地上,果然还有残余的湿痕,那些傻乎乎啄瓷砖地面的鸟雀就是在啄食残余的灵液。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