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睡前, 张丽有点发愁:她从陶然村带回来的玉米快吃完了。
回来的时候明明算着日子,按家里人的食量买了快五十来个玉米, 三天过去, 居然只剩下七个了?
都怪老黄突涨的饭量, 自己也是, 以前煮玉米最多吃两个,现在起码三个才解馋。
不仅早上煮了当早餐吃, 上班时中午吃饭休息, 都会拿两个玉米在微波炉里烤了佐餐,办公室里飘散的玉米香味,不知诱惑了多少同事。
就是这样餐餐不落的吃法,导致几十斤玉米很快就不剩多少了, 然而现在才星期三,没有时间跑去清河买。
张丽愁啊,这惆怅别人听了可能要笑死,玉米哪里没有?就算是早熟的玉米, 这会儿市面上也有大堆人在卖了,吃完去买不就行了吗?
可是他们不知道, 这个玉米不一样啊。如果说一开始只是因为玉米味美所以每天都忍不住要吃,但这些天下来,公公反复发作一年多没有停歇的口腔溃疡完全愈合;自己多年的肠胃失调明显改善,气色皮肤都比以前好了许多;连两个孩子吃了玉米之后都比平常多吃一碗饭, 明显的更精神更有活力。
再一结合在陶然村的经历和听到过的传说, 张丽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不管传说是真是假, 大雾里面是否有所谓的灵气,陶然村出产的东西除了好吃还对身体很有好处,张丽一家人可是实实在在体验到了。
上次在村里买的西瓜c玉米和新鲜蔬菜,从楼主小哥那里买回来检验的几条鱼,都已经消灭完了。家里人也得出了结论,同类食物,连生鲜超市里百来块一斤的进口货,味道都要逊陶然村许多,更不用说那神奇的效果了。
回家时带了几条楼主家的鱼想给饭店供货,自家父母一开始还不以为然,过来吃了顿饭,又拿了条鱼检验,第二天立马就转了口风,催促自己带他们过去谈合同。
只是自己和老黄都要工作,虽然离得不算很远,但到底没法在工作日里来回跑,只能先跟楼主说声,约好周六再去谈了。
想着所剩无几,明早估计分不到几个了的玉米,张丽还是觉得时间过得太慢,只恨陶然村的货没在宁荣的超市上架。
突然张丽目光一凝,想起了一件事。她猛地揪住身旁专心致志刷手机的老公的睡衣领子,急促问道:“老黄,你还记得楼主说的他家的店铺叫什么名字吗?”
“店铺?”黄旭一时没反应过来。
“哎呀就是楼主小哥说过的,专门卖他们村特产的那个网店啊!”
“喔,你说那个啊。”黄旭拉回衣领,不慌不忙地说:“都这么久了你才想起了啊,黄花菜都快凉了。”
张丽一看黄旭的表情,就猜到了什么,她家老黄向来心眼多。
她忍不住露出笑容:“你是不是瞒着我下过单了啊?“
“知我者,贤妻也!你老公是什么人?未雨绸缪,料事如神也!”黄旭装了个逼。
“少装13,快说,什么时候买的,买了些什么!”张丽手一伸,指间赫然夹着一只软软脆脆的耳朵。
这下黄旭装不下去了,哈哈笑着讨饶交代:“我昨天都下单了,今天白天看到信息提醒已经发货,估计明天就会到了吧!”
又点开百淘订单给老婆审阅,方才救回了自己的耳朵。
终于成功吃到桃子了,陈不醉的心情很是复杂。
虽然整颗人快乐得都仿佛飘在云端一样,但是云下面还掩藏着各种不安稳的胡思乱想。
他一会儿想,昨天喝过酒,虽然没那么醉,但到底还是太冲动了,桃桃心里到底是不是心甘情愿?醒来后该不会后悔吧?一会儿又想,不会的,桃桃心里眼里都有自己,昨天的结合虽然来得比较仓促,但也是两心相许之下的水到渠成,应该不会不开心的吧?
一会儿想,昨天做得突然,准备了好久的辅助工具都没用上,仓促之下有没有伤到桃桃?一会儿又安慰自己,早上偷偷检查过,没有出血,还抹了消肿的药,应该不会很难受吧?
一会儿想,冲动之下什么方法窍门都忘记了,一开始还打了把快枪,桃桃会不会嫌弃我啊?一会儿又想,不会的,后面桃桃舒服得要死,一直喊着不要停,还兴奋得在自己肩上咬了好几口,应该是很满意,很满足,不会嫌弃自己吧?
陈不醉就这样,一边做早饭,一边满心纠结着。一米九的大汉,内心不停上演着粉红粉蓝两种颜色的情绪剧场,切菜时差点都把自己手指头给切到了。
劳累了一晚上,然后睡到自然醒的陶醇可没为这件事纠结。
昨晚他虽然没准备好,到底也算水到渠成,更何况自家大狗熊的动作一直小心翼翼,并没有伤到自己。
累极之后还睡了一个好觉,休养之后早上起来几乎没什么难受的地方。嗯,还是有的,不可言说的地方有种仿佛还被填充着的错觉
想着陶醇红了脸,但是控制不住地,更多的声音触感味道意象出现在脑海,记忆清清楚楚地展现着自己是如何从挣扎抗拒到半推半就最后食髓知味贪得无厌的。
原来这件事竟如此让人快乐沉迷。
大白天的,不能想废料了!
陶醇刷着牙,拍拍自己微红的脸颊,强迫自己把脑海里那些旖旎的画面丢出去。
我应该想想正事儿。
陶醇试着转移注意力。
他舔了舔已经冒出大半,要不了多久就能长得紧固健康的新牙齿。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件事情几乎可以算是一个奇迹,可以上生命科学的那种。
还好发生在口腔里面,外人看不到。
不对!这些天经常与不醉哥接吻,他老是喜欢伸舌头进来侵占自己整个口腔,每寸地方都被他扫荡过,会注意不到自己这颗奇怪的,从无到有突然长起来的新牙吗?
虽然哥并不是那种心细如发的人,但也不是粗心大意啊!
他肯定已经发现了!
想着陶醇有些头大,但也只是为难了一点,为难如果被问起应该怎么解释,并没有什么慌张与惧怕。
毕竟他不是别人,是与自己倾心相许的恋人!
算了,这么多天他一直没问这件事,形色间也没什么异常,想必早就打定主意了。
陶醇想着想着就想开了,自家人,虽然不便说得太明白,但也没必要遮遮掩掩。
下楼以后,陶醇先去看了看两只猫咪,只见船长正专心致志地在猫碗里舔食,大橘猫蹲坐在一旁慈爱地看着它吃,听到开门声警惕地回头盯着自己。
陶醇关上门,没进去打扰它们。
厨房里不时传来哗啦啦的流水声,也不知那家伙在忙活些什么。
餐桌上摆着一杯水,一杯热牛奶,水摸上去还是温热的。陶醇先将水喝了,然后去厨房。
“哥~”
正在刷锅的陈不醉猛地回头,看到陶醇笑望着他,心里喜得冒泡,嘴都快咧到耳后根了:“睡醒啦桃桃,饿了没?”
“不饿,”陶醇摇摇头,走过去问道:“弄啥吃啊?我来帮你!”
“哎别,马上就好了,你今天就乖乖地坐在外面,好好休息,一会儿品尝哥的手艺!”陈不醉说着就把陶醇往厨房外面推。
看他信心满满的样子,陶醇想想也没坚持,任他把自己推出厨房。不过还是不放心,扒着门框吩咐道:“哥,不用弄太多哦,大早上的,没那么大胃口。”
“好嘞,你无聊的话就去外面吹吹风,到吃饭我喊你。”说完陈不醉又改口道:“不,你还是别出去了,就在沙发上坐会儿吧,沙发软!”
陶醇哪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心里好气又好笑,不过是有点肿而已,血都没流,至于把自己当痔疮患者吗?
然后免不了想起早上装睡时被上药的感觉,陶醇耳根子又红了。
“我没事,做你的饭吧!”陶醇喊了一声,打开大门,想让凉爽的晨风吹走身上的燥热。
屋子的隔音很好,在屋里察觉不到,一开门,就可以听到外面传来各种大自然的声音。
风声,水浪声,树叶哗啦声,虫鸣鸟叫声。
哦对了,树是直挺挺立在水池边上蓝花楹和土豆地里端直挺拔的桂花树,风一吹过,树叶便啪啪鼓掌,声音嘈杂又和谐。
这个时节的温度正适合蓝花楹生长,一个多月过去,之前一米多高的光杆儿已经长到快三米,顶头枝丫四方伸展,蓬勃对生的羽毛样叶子已经在池边遮起了一方绿荫。
桂树本来长得慢,花苗买回来时还不到一米,在灵液的浇灌下,也以惊人的速度长到了两米高。尤其树干挺拔,枝繁叶茂,长势喜人。
初夏的朝阳有些许灼意,不过只针对人。
明亮的阳光晒人,却给草木带来了蓬勃生机。
蓝花楹长得快,藤本月季长得更快,种在院坝边上的三株月季藤,已经爬出了竹竿搭起的三米多高的架子,正在往阳台上延伸。
还有篱笆上的蔷薇,已经将整个菜园子包围,过了开花的季节,它们积攒的生机就用来一个劲儿地往前攀爬,爬得更远,长得更大,占领更多地方。
小径两边的草花蓬勃生长着,上面点缀着星星点点将开的花苞,叶子茂盛得有些都垂到了路面上,叫人不忍踩踏。
对种的两株锦屏藤,心形的叶子足有巴掌大,架子搭得高,它们正努力地向上生长,一路垂下翠绿的蔓条。
陶醇还去看了马路边上的紫藤萝,木质的藤干攀附着花架一路往上,枝粗叶盛。
屋旁的果树,好似没受到移栽的影响,高大的枝干间已经开始萌发新的叶芽,陶醇觉得,明年结果应该不是问题。
绕了一圈,陶醇往回走,无意中发现遗忘在窗边的几株桶栽的月季和玉兰花,虽然不如栽在土地里的,长得也算旺盛精神。
月季到时候带回陶然溪新宅好了。
陶醇看着玉兰花有些沉默。爷爷最爱玉兰花,他说玉兰一暖就开花,不怕冷,花好看,有香味,能吃能入药,树干也成材,没一处不好。
老人家不懂什么花语寓意,只看这花好看,味香,有用,所以喜欢。
快要端午了,到时候去看望爷爷,顺便把玉兰花移栽过去,带着哥一起。陶醇默默地想着。
回到屋里,已经可以闻到隐隐的食物香味,若有若无,却勾得陶醇本来不饿的肠胃蠕动了一下。
有点馋了,不知道哥的手艺怎么样。
陶醇坐在餐厅,一边闻着香味,一边刷手机。
这个d音号虽然只发了三个视频,经过这么多天的发酵,已经有了走红的趋势,获赞总数达到了四百万,粉丝少一些,二十多万。
最火的视频当然是茵茵跳舞的那个,不过还好,暂时没影响到现实中的茵茵。
陶醇又翻了翻胡娟娟的d音号。
这大姐可比自己用功多了,两天一个古风作品,穿着古风做各种护肤养生的手工,倒算得上是风格独特。
尤其她本人看起来是素颜,还没开滤镜,自称只用自己亲手diy的纯天然护肤品护肤,皮肤却白皙透嫩肤如凝脂,因此吸引了大批颜粉和心里长草的diy护肤爱好者。
这号开了不过个把月,已经有了百万粉丝,每个视频后面都有一大批人在评论里求购。
现在的妹子也不知道是咋想的,三无手工产品都想购买,也不怕坏了自己的脸。陶醇有些无语。
不过仔细看下去,陶醇发现胡娟娟不论是在微博还是视频上面,都没显露要卖护肤品的意思,微博日常还是以摄影为主,日常放些客户拍摄的美图,不顾粉丝的请求,完全不提diy护肤,也不知道在玩什么花样?
陶醇退出d音v博又刷了会儿论坛,发现工作日也有少量游客来村里游玩,看他们晒的帖子应该玩得还不错。
也有件遗憾的事情,前天大雨过后,聚集的蝴蝶群消失了,发帖的楼主惋惜自己去晚了,这时便有很多拍摄到了蝴蝶奇观的网友贴图炫耀。
本地论坛旅游频道已经快成为陶然村的专场了,各自组团帖,安利帖,科普帖,占领了频道前三页。
游客们发的最多的还是求购贴,都说后悔从陶然村带特产的时候,没有多带点。这时候陶醇便贴上自家网店的链接,很多眼尖的网友都发现了他的身份,在他的回复下面建起了高高的楼层。
香味愈发明显,厨房里的嘈杂声几乎都没停过,但是并不烦人,反而让人听了心安。陶醇想着,嘴角不自觉地露出一丝微笑。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