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自由进行)他向投资者保证,不论他和妻子谁先死,"要收的税和遗赠都不会引起股票的大量抛售"。如果巴菲特和门格同时被车撞了,或者巴菲特来不及培养一位接班人,至少目前公司已有_位巴菲特选中的"第三人"来经营。这是个严守的秘密,就连他自己的孩子都不知道。
如果有人翻翻巴菲特的纪录,他会发现40年来巴菲特没有用过财务杠杆,没有投机,没冒无谓的风险,而且没有哪年亏损。尽管持反对意见的人总是说他的某项新投资"这次"会失败,但同时期没有人的纪录可与巴菲特相媲美,严格地说,甚至没人能够接近他。现在巴菲特开始要超越金融界,获得更大意义上的成功。他说他最喜欢的持股时间是"永远"。这也让华尔街内外的人大为吃惊,现代人的耳朵还受不了"永远"这个词,通常它只是小说或传说中的字眼。
工作是巴菲特的生命,而食物和住所只是小事一桩。他仍然自己开他的蓝色林肯。他也没有富丽堂皇的小轿车和房子,即使有他也不会感兴趣。他独自一个人待在书房里,没有顾问也没有仆人。他坐在婊着的发黄的报纸和他父亲的照片前,静静地享受着爱默生的甜密的孤独。几小时过去了,连电话也很少响起。他以自己的技术追求实际价值而不是看屏幕上的图表,他要的是经受过时间考验的企业和经理。巴菲特说他认得出伯克希尔股东中90%的人,他记得伯克希尔100多万股股票中每一股的经历,难以想像还有哪个公共公司的总裁如此熟悉业务,他们甚至连望洋兴叹的念头都不曾有过。每当伯克希尔的股票转手时,巴菲特就在脑子里记上一笔,就像有人上下他的"电车"一样。
巴菲特在奥马哈引了人们的好奇心。经过法南街时,人们的车开得很慢,都到快停下的地步了,他们好奇地注视着那座朴实无华的房子。巴菲特可以从厨房看到他们。他在那儿享用冰淇淋。可乐或拿着报纸和年度报告自得其乐。
巴菲特是美国生活中的一个独特形象,他不仅是位伟大的资本家,而且是位伟大的解释美国资本主义的人:他教导了一代人该如何考虑业务;他证明了股票投资不只是碰运气的游戏,它也是一种合理的具体的事业;他在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都追求着最高的权益资本收益率。巴菲特投资方法的驱动力来自资本的合理配置,为了达到这一点,他在决策中把他的推理能力发挥到极致并在投资实践中使之不断提高。通过推理巴菲特得出了公司的内在价值,进而通过比较市场价格和内在价值的差异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巴菲特方法”没有超越大部分投资者理解的范围,你不必在公司估价方面拥有MBA(工商管理硕士)的水平就能成功地运用它。在过去的40年中,巴菲特经历过两位数的银行利率、高通货膨胀和股市崩溃。这些风雨把他磨炼成了一个最伟大的投资家,也磨炼出他与众不同的个xìng:积极进取、不慕虚名、勤奋敬业、谨慎而且理xìng。
笑傲股市——大师们的投资之道--第五章 证券分析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
第五章 证券分析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
●由股市造成的错误迟早都会由股市自身来纠正,市场不可能对明显的错误长久视而不见。
●动机比外在表现更能确定购买证券是投资还是投机。
●内在价值不能被简单地看做是公司资产总额减去负债总额。
●作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应遵循两个投资原则:一是严禁损失,二是不要忘记第一原则。
股市向未被人视为精英基本之地,华尔街则是衡量一个人智慧与胆识的决定xìng场所。本杰明·格雷厄姆作为一代宗师,他的金融分析学说和思想在投资领域产生了极为巨大的震动,影响了几乎三代重要的投资者,如今活跃在华尔街的数十位上亿的投资管理人都自称为格雷厄姆的信徒,他享有“华尔街教父”的美誉。
初入股市
本杰明·格雷厄姆1894年5月9日出生于lún敦。在他还是婴儿的时候,伴随着美国的淘金热潮,随父母移居纽约。格雷厄姆的早期教育是在布鲁克林中学完成的。在布鲁克林中学读书时,他不仅对文学、历史有浓厚的兴趣,更对数学有着非同寻常的喜爱。他喜欢数学中所展现的严密逻辑和必然结果,而这种逻辑的理智对于以盲目和冲动为特色的金融投资市场来说,永远都是最为欠缺的。
从布鲁克林中学毕业后,格雷厄姆考入哥lún比亚大学继续深造。虽然他在哥lún比亚大学求学期间,不得不迫于生存的压力,以打工来维持生活和jiāo纳不菲的学费,但他坦然面对生活的种种坎坷,在一批优秀导师的指导下,更深地把头理进书本和学问当中,从知识中不断吸取营养。1914年,格雷厄姆以荣誉毕业生和全班第二名的成绩从哥lún比亚大学毕业。但为了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格雷厄姆需要找一份报酬较为优厚的工作,为此,他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在卡贝尔校长的力荐下开始步入华尔街。
1914年夏天,格雷厄姆来到纽伯格一亨德森一劳伯公司做了~名信息员,主要负责把债券和股票价格贴在黑板上,周薪12美元。虽然这份工作是纽约证券jiāo易所最低等的职业之一,但这位未来的华尔街教父却由此开始了他在华尔街传奇xìng的投资生活。
格雷厄姆很快就向公司证明了他的能力。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他就被升职为研究报告撰写人。由于他充足的文学修养和严谨的科学思维,以及渊博的知识,很快他就形成了自己简洁而富有逻辑xìng的文风,在华尔街证券分析舞台独步一时。
也正是纽伯格一亨德森一劳伯公司给格雷厄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与训练场所,才使这位未来的股票大师开始全面熟悉证券业的一整套经营管理知识,了解了包括证券买卖程序、行情分析、进货与出货时机、股市环境与股市人心等在内的实际运作方法。尽管格雷厄姆未受过正式的商学院教育,但这种源自亲身实钱的经验,远远比书本上的描述来得更为深刻有力,这给他日后在股票理论上的探索,打下了极为坚实的基础。
公司老板纽伯格经过仔细观察,发规格雷厄姆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与才干。不久,格雷厄姆就又被提升为证券分析师。升任证券分析师是格雷厄姆一生事业的真正开始。
当时,人们习惯以道氏理论和道·琼斯指数来分析股市行情,而对单一股票、证券的分析尚停留在较为原始、粗糙的阶段,而且普通投资者在投资时通常倾向于债券投资方式,而对于股票投资,投资者普遍认为过于投机,风险太大,令人难以把握。之所以造成投资者作出如此选择,一方面是因为债券有稳定的收益,而且~旦发行债券的公司破产清算,债券持有人较股东有优先清偿权,购买债券的安全系数明显要高于购买股票;另一方面主要是因为一般公司仅公布笼统的财务报表,使投资者难以了解其真实的财务状况。格雷厄姆透过那些上市股票、债券公司的财务报表,以及对那些公司资产的调查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为了隐瞒利润或在债权清理时逃脱责任,常常千方百计地隐瞒公司资产,公司财务报表所披露的是低估后的资产,而这一做法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反映到股市上的股票价格往往大大低于其实际价值。cāo纵者可以通过发布消息来控制股价的涨跌,股市完全在一种几乎无序而混乱的状态下运行。
格雷厄姆决定拿隐瞒大量资产的公司开刀。他开始从上市公司本身、政府管理单位、新闻报道、内部人士等多种渠道收集资料,通过对这些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搜寻那些拥有大量隐匿xìng资产的公司。
1915年9月,格雷厄姆注意到一家拥有多家铜矿股权的矿业开发公司——哥报海姆公司,该公司当时的股价为每股68.88美元。格雷厄姆在获悉该公司即将解散的消息后,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这家公司的有关资料,对这家公司的矿产和股价进行了详尽的技术分析,发现了该公司尚有大量的不为人知的隐蔽xìng资产,通过计算,格雷厄姆准确地判断出该公司股票的市场价值与其实际资产价值之间有一个巨大的价差空间。他认为投资该公司的股票将会带来丰厚的回报,建议纽伯格先生大量买进该股票。纽伯格先生接受了格雷厄姆的建议。当1917年1月哥报海姆公司宣布解散时,纽伯格一享德森一劳伯公司从这笔买卖中赚取了数十万美元的利润,其投资回报率高达18.53%。
格雷厄姆作为证券分析师,因其对投资股票的准确判断而开始在华尔街有了一些小小的名声,他决定在华尔街小试牛刀。
他应一些亲戚、朋友之邀开始尝试为一些私人做投资。刚开始时,格雷厄姆所cāo作的私人投资确实获得了良好的收益,但~年后发生的“萨幅轮胎事件”却给格雷厄姆带来一记重创。
当时在华尔街暗中盛行一种买入即将公开上市公司股票,待其上市后再从中套利的cāo作手法。格雷厄姆的一位朋友向他介组说,萨幅轮胎公司的股票即将公开上市。格雷厄姆未及仔细分析,便联合一批同事、朋友分批购入萨幅轮胎公司的股票。但这些股票认购纯粹是一种市场cāo纵行为,幕后cāo纵者在将该股股价狂沙之后,突然抛售,致使包括格雷厄姆在内的大批投资者被无情套.牢,而该股票最终也无法上市。
“萨幅轮胎事件’给格雷厄姆上了生动的~课,使格雷厄姆对华尔街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使格雷厄姆从中得出了两点经验:一是不能轻信所谓“内部消息”,二是对人为cāo纵市场要保持高度的戒心。这些都促使格雷厄姆逐渐走向成熟。
1920年,格雷厄姆又荣升为纽伯格一亨德森一劳伯公司的合伙人。他继续通过实践积累更多的经验。随着他的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他的投资技术和投资理念日渐成熟。
在格雷厄姆看来,投机并不是一项好的投资,因为投机是建立在消息上面的,其风险非常高。当股价已升至高档的上端时,很难说哪一只股票没有下跌的风险,即便是绩优股也不例外。所以,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基于事实本身的投资和基于消息的投机,两者所蕴涵的风险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家公司真的营运良好,则其股票所含的投资风险便小,其未来的获利能力一定比较高。同时,格雷厄姆还认为,风险在股市上是永远存在的,没有风险就没有股市,任何一个投资者要想成功,均需依靠行之有效的技巧来规避风险并进而获利。格雷厄姆将期权买卖jiāo易运用到规避投资风险上,为自己的投资组合设计了一整套系统保险方案,如当一证券看涨时,仅花少许金额买下它的待买期权,待日后升值时再以约定价格低价买进;当某一证券看跌时,花少许金额买进其待卖期权,以便将来下跌后再以约定价格高价卖出。期权买卖利用其杠杆作用,可以以小搏大,使得无论市场走向如何,都具有投资获利的潜力。即使对证券价格走向判断失误,其损失最多只限于购买期权时所投入的一小笔资金,而不至于一落千丈。
格雷厄姆规避风险的技术对于那些时刻担心自己的投资会因证券市场的变幻莫测而损失贻尽的投资者而言无疑是一种万全之策。格雷厄姆也因此在华尔街树立起了自己独特的信誉。
1923年年初,格雷厄姆离开了纽伯格一亨德森一劳估公司,决定自立门户。他成立了格兰赫私人基金,资金规模为50万美元。格雷厄姆决定以此为基础,大展宏图。他选中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赫赫有名的美国化工巨头:杜邦公司。
4920年,美国军火巨头杜邦公司利用通用汽车公司正陷于暂时无法偿还银行贷款的财务困境,通过一场蓄谋已久的兼并战,最终兼并了通用汽车公司。杜邦公司对通用汽车公司的兼并形成了两公司jiāo叉持股的状况。到了1923年8月前后,由于二战结束,美国经济进入复苏,杜邦公司失去了军火暴利来源,股价急剧下滑,每股股价仅维持在297.85美元左右;而通用汽车公司因汽车市场需求的大增而利润直线上升,每股股价高达385美元。
格雷厄姆注意到杜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股价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经过分析,他认为由于杜邦公司持有通用38%以上的股份,而且这一份额还在不断增加,所以市场现阶段两种股票之间的价格差距就是一种错误,而由股市造成的错误迟早都会由股市自身来纠正,市场不可能对明显的错误长久视而不见,一旦这种错误得到纠正之时,就是有眼光的投资者获利之时。
格雷厄姆不仅大笔买进杜邦公司股票,而且更大笔地卖出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这样,他就会因杜邦公司股票上涨和通用汽车公司股票下跌而双向获利。两个星期后,市场迅速对这两公司股价之间的差距作出了纠正,杜邦公司股价一路攀升,升至每股365.89美元,而通用汽车公司股票随之下跌,跌至每股370美元左右。格雷厄姆迅速获利了结,不算他卖出吃过通用公司股票之间的差价,其单项投资回报率高达23%。这使格兰赫基金的大小股东们都赚了大笔的钱。
格兰赫基金运作一年半,其投资回报率高达100%以上,远高于同期平均股价79%的上涨幅度,但由于股东与格雷厄姆在分红方案上的意见分歧,格兰赫基金最终不得不以解散而告终。但这却使格雷厄姆意外地遇到了他的最佳黄金搭档——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