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荣耀》人物映象之达摩。一提到达摩,就有人会想到少林寺的达摩祖师。其实达摩的真实身份是佛教的第二十八代禅宗,传入华夏文明区的大乘佛教的祖师。尼泊尔人释迦摩尼为了摆脱生老病死的苦恼而出家修行,后创立佛教。佛教在北传的过程中分化为传入华夏文明区的大乘佛教和传入青藏高原的藏传佛教。而达摩正是北传大乘佛教的创立者。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教,佛教。耶稣创立了基督教。默罕默德创立了教,释迦摩尼创立了佛教。这三位宗教创始人都受尽了人间苦难,在科学技术落后的年代,人们无法缓解生老病死带来的各种痛苦,于是想寻找一种暂时的精神麻醉剂,用来转移痛苦者的注意力,于是有了宗教。前面陈远航说过,由于人类本身的存在意义,大脑内部的病变永远不可能完全消除,那么宗教这样的临时精神麻醉剂就永远有存在价值。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最后代替世人受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按照基督教的道理,耶稣是造物主上帝的儿子,宇宙和人都是上帝造的。上帝所造的第一个人叫亚当,上帝为亚当造了妻子夏娃。但亚当夏娃偷吃了禁果,这不是人们所误解的第一次发生性关系,而是违抗上帝的命令,吃了上帝禁止吃的善恶树果实。这是极大的罪,因此,亚当夏娃都受了上帝的惩罚,变得短命c劳苦。原来亚当c夏娃可以长生不老,而且无忧无虑地在乐园里享福,犯罪之后,就被赶出乐园,辛苦劳动才勉强能够糊口,而且寿命短暂。更糟糕的是,亚当夏娃犯罪连累了后代,也就是整个人类,因此,每个人都有了罪性(称为原罪,类似家族遗传病),也由于有罪性人就难以避免实际地犯罪,产生罪行。有罪必罚,对抗上帝的罪是罪大恶极,因此每个人都要受罚下地狱。上帝是慈爱的,不愿看到人下地狱,就派他的儿子耶稣来代替凡人受刑。因此,借助处女玛利亚的身体,生下了一个男婴耶稣,男婴长大,因为人的罪性被判死刑,被残酷地钉在十字架上,死去。但耶稣是无辜的,是为了拯救世界上的罪人而死的。他死后第三天复活,复活之后在地上生活了四十天,然后在门徒众目睽睽之下升到天堂。耶稣还要再来,再来的时候就要施行最后审判。信耶稣的人上天堂享福,不信耶稣的人下地狱受刑。耶稣的遭遇体现了基督教的核心价值观:人人都会犯错,却不愿意为自己犯的错承担责任,于是要找极少数人出来代替大家受过,充当替罪羊。如果替罪羊以武力反抗不公平对待而不愿意受罪,那么社会人心就无法平衡,所以替罪羊一定要是不会使用武力反抗不公正对待而且愿意受罪的另类人士。呐,不使用武力反抗不公正对待而且愿意受罪的人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身体素质极其低劣能够忍受自残行为的人,像耶稣那样的,但是这种人很少;另一种是色情淫荡的变态人士,色情变态的人通常既会受到道德法律的批判,而且随时都可能因为过分纵欲而死于非命。如果某人是因为色情变态纵欲而死,那么绝对不会有人同情他,反而在他死后还会唾弃咒骂他。这种情况下,色情变态的人其实就是代替其它大多数人受了罪,也就维持了社会人心的平衡。所以,色情变态行为并不是毒蛇猛兽,它是维持社会平衡祥和安定的最佳手段。基督教在传入欧洲后分化为天主教和东正教。无论欧洲人是否理解了色情变态行为在维护社会和谐中的作用,事实上他们已经容忍了色情变态行为。教创始人默罕默德前后娶了八个妻子,他也真够色的,连出征打战仗要带着他的妻子,不知道一边打仗一边玩弄女人是种什么感觉,一定是冰火两重天吧。这样的人创立的宗教只会教人如何去创造好色变态的生活,之后,受伊斯科教影响的地区就长期进入了低劣的平衡状态。佛教北传入华夏文明区,由达摩发展为大乘佛教之后,开始注重于强健体魄和临时化解痛苦。中国内地原华夏文明区能让人体会到佛教价值的地方主要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岗石窟,敦煌莫高窟,嵩山少林寺。乐山大佛,所有的佛像都是高大的,圆润的,肥胖的,所有的佛经(比如《金刚经》,《般若波罗蜜心经》)都是普通人看不懂的,佛经的内容很像是身体处于痛苦状态,神志不清时发出的各种胡言乱语,当然,也可以说是临时精神麻醉剂,各种支离破碎的思维片段拼凑到一起就成了佛经。当痛苦者的大脑在专注于某件别的事情的时候,他就感觉不到那么痛了。为了减少生老病死带来的各种痛苦,信佛的人都很注重强身健体,佛像也就都有了高大,圆润,肥胖的形象,但是这又掉进了另一个陷阱。古代人生活环境恶劣,普遍营养不良,因而绝大多数人身体瘦弱。身体消瘦会削弱身体机能,女性身体消瘦到一定程度甚至会停经。在没有持续新鲜爱情滋润的情况下,人们既难以照料好自己,也难以照料好下一代。由于人们在未成年时期没有受到良好的照料,身体发育就不会好,内脏器官的匹配度不够好,头,手臂,身体,腿的比例也不协调。由于未成年时期身体发育不够好,成年后身体就容易消瘦,如果营养条件突然改善了,身体肥胖了,那就必然会加重那些发育不够的器官组织的负担,导致器官组织衰竭,也就是所谓的“肥胖症”。消瘦不好,肥胖也不好,于是才有了胡言乱语的佛经。自古至今的人们一直都在消瘦与肥胖左右两难的状态中挣扎,寻求解脱。而人类社会至今发生的所有事件似乎都是左右两难的情况下挣扎。比如,他青年时候很消瘦,老年后却发福肥胖了。他晚年时为了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从1966年5月16日开始,到1976年10月结束。而1967年3月16日到1975年12月正好是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核心时期。时间上的重合说明发动“文化大革命”是为了给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了让袁隆平研究小组能够顺利开展研究,让1968年在校的所有初中生和高中生全部下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这样做既是为袁隆平的研究提供良好氛围,也是为他的研究储备人才。那八年间,总计有1600万知识青年下乡参加生产劳动,而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小组核心只有袁隆平和助手尹华奇c李必湖三个人。为了让三个人安心工作却要断送1600万人的青春,恐怕只有在左右两难的情况下才会做出这种无奈选择吧。时代在进步,以前有人说“文化大革命”是错的,可我们现在必须要修正一哈这个结论:发动文化大革命是正确的,而林彪和江青集团没能理解的真正意图,于是掀起了反革命运动。为了做对的事情做出无可奈何的选择,却又被他人误解,社会扭曲到如此地步,这也从一个侧面再次说明了终极小说又有多么重要。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