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江湖无人闻 > 正文 第6章 书生意气
    秋梅县今年冬季比以往年更多几分寒霜,不知是否是白衣游侠儿入江湖,还是冬季本该如此,整座小县都少了一份喧闹气氛。

    秋梅县私塾乃是权贵人家才可上得起,因秋梅县是外乡游人游玩圣地,县老爷自然水涨船高便请了翰林书院有名先生来此教书。

    此时在私塾百无聊赖,看着远方的柳青山在想着此时的罗安走到那里去了,这厚脸皮的安子是否会被江湖人们痛打?

    随即遥望远方的柳青山缓缓转头不在想罗安,坐在蒲团之上听着先生的圣贤书,柳青山只觉比自己看的差了十万八千里,讲出的道理也是比自己悟出的差了些许火候,或许是每个人对书的见解不同不能大同小异。

    私塾先生说完圣贤书所讲道理,闲来无事就说道:“当年陈国铁骑踏遍中原六国之时,六国无数江湖人一个一个慷慨赴死,江湖人自诩为江湖风骨,在我看来实则最愚蠢,自私几十年武道修为无辜送去,倒是不如投奔边疆增防国力!”

    在秋梅县这座小县,那私塾先生可是天下第一书院翰林书院的读书人,说得讲学道理儿那可就是天底下最大的理儿,毕竟一统中原之后六国江湖气儿涌入陈国,所以陈国江湖气儿也最为鼎盛,便有听着心生不满的私塾弟子也是不敢起身言语,唯有平时在私塾从不与其他弟子结伴赏梅境的柳青山,此时突然站起。

    柳青山神色并无嘲讽只是温文尔雅慢慢提出疑问,尤其说到最后一句加重语气不在温雅。“先生可知何为江湖风骨,若是别国铁骑马踏陈国,我辈读书人当真敢在数万铁骑面前不失风骨慷慨赴死?”

    老先生听后随即一愣,好似从未有人敢如此当堂顶撞他,有些恼羞成怒随后老脸憋的通红,在私塾众弟子面前一直保持的儒家风度也在此刻,被一句粗话打破。

    “欲语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柳青山转身对说书先生鞠了一躬却又摇了摇头。

    当所有人都在震惊回味柳青山的胆量与诗句意思,这位儒雅读书人却已经转身离去。

    所有读书人信奉的翰林书院,就好像佛门僧人信仰大佛,道教信仰老子,儒家信仰圣人一般,但此时此刻竟有一县读书人公然顶撞翰林书院大家先生。

    事后此事在秋梅县流传甚远,并在整座盛产士子的江南道都广为流传,在江南道鱼水之乡的富饶之地,几乎有两拨人为这位年少读书人的壮举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方认为这位读书人有辱师长理当罚,一方认为难道师长就不会出错?我们陈国翰林书院读书人就可侮辱江湖武人?两拨不善于拳脚的读书人几乎打了起来,甚至一时间扯到了六国仇恨局势不可开交,几乎同一时间江湖人们夸赞这位读书人的言辞竟多过讨论那日大高山一跃而下的武道宗师。

    这一切的一切却只是清雅儒士的“欲语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若是教书先生如此侮辱圣贤书所教御人之道,那么我辈读书人并非看书人,这书不读也罢

    一时间这座县城私塾所有人都为这柳青山名句而自豪,但也有觉得私塾先生自古便高人的一等的百姓觉得柳青山做错了,但几乎秋梅县人人都可道上这么一句“欲语还休,却道天亮好个求。”

    也正是那天私塾先生气的回家便一病不起,县老爷碍于民心所向也不好言语什么,倒是写信传入翰林书院一个劲儿的道歉,可这秋梅县武人便愈发看不起县老爷,县老爷有苦不能言唉。

    柳青山离开私塾后,并未回家说完这句话便独自一人去买了葫芦酒,又走去那日秋梅林,只是再无白衣少年郎,柳青山笑着说:“若是罗安这厮在,指不定要嘲讽我,欲语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大才子。”

    事后柳青山回到家父母虽是用了大板伺候了柳青山,但也有些愧疚,毕竟看着自家孩儿名声鹊起,毁誉参半,一时间两位读过书的读书人,亦不知应夸奖还是打骂,但自家孩子名声好终究是高兴的。

    陈国京城泰安城,位于中原版图最中央,传闻此地午夜似白昼,足可见泰安城之繁华。

    泰安城诗鬼曾用一首诗形容此地繁华“冲天香阵透泰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三月三日空气新,泰安水边多丽人暗闻歌吹声,知是长安路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泰安城乃是一统中原后陈国面积最大城池,泰安城城郭被横竖三十八条街道分割成百个个居民坊,拒外乡读书人言城内砖瓦皆产于赵国象牙柱,城内十个拍死九个人皆是将种子弟或高居朝廷庙堂高官子孙,所以外来游人切记不可在此城嚣张跋扈,你可知你遇到的是不是某位陈国名将子孙?此地青楼夜夜不息,酒楼接连三层,传闻若是想要在泰安城青楼一度春宵,恐怕是要花上黄金万两。

    陈国泰安城内长安宫,长安宫装饰极为朴素,若说唯一值得奢侈的便是,正中央龙凤相交,金马踏祥的紫金楠炉,炉子里面烧的是来自西域的绝佳楠木香料,尽显古色古香却不熏人呛鼻。

    身穿一席金黄龙袍尽显不怒自威气势的天子,面容并无读书人只白面,也少了几分沙场将军的威武,只是天子只身站在长安宫内,便好似天下理所应当是自家后院如此,此时陈国皇帝看着自家天下时常忍不住想朗声大笑,回头望古谁能如朕一般一统中原?

    “陛下,最近浑南州境内有位年轻读书人名声鹊起,曾笑言私塾先生,欲语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此事已在江南争论起来,六国遗老也趁机插科打诨,若是闹大颇为不好处理,特别是尚书省王奉”不知从何处悄然走出身着红蟒袍服嗓音奸细的声音传出,红蟒服长相颇为白面的中年人身材柔弱,说到最后,并没有继续说下去。

    身穿红蟒服大太监虽然看似及其阴柔似女人,在宫中却没有人敢这么说,此人赫然是督领侍的正二品官职,急剧滔天权势。

    宦官走步如发丝拂过手掌消然无息,让人惊恐的是此人进出当今天子起居室竟无需通报。

    “好一个欲语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啊!把我陈国尚书省都弄得不悦,哈哈哈有意思,宋公公既是名声鹊起不若把他安排在国子监稍加打磨,且待看。”此时陈国皇帝正直兴致不错,便又多读了一遍诗句,开口对宋公公说道。

    宋公公行了礼节便悄然退去。

    那日泰安城一架出自西域参天红木铸造而成的金丝马车,马车四面皆是昂贵精美的金丝丝绸,镶金嵌宝的窗牖被一帘金黄色的绉纱遮挡巧夺天工,使车外之人无法一探究竟这般华丽马车里面所坐何人,马车虽然豪华至极,但马夫身材高大只是身穿干净素洁布衣,给人观感却是极为壮硕,只是不知为何马车出泰安后,又有五六匹快马驰骋而出泰安,直追红木金丝马车,快马之上人人身穿金黄色官服,并佩戴紫金刀在腰间一侧。

    飞鱼服锦衣卫,人人三品至二品境。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