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咸鱼王希 > 正文 第22章 夜聚谈升学
    禹王镇夏日的夜无疑是明亮的,皎洁的月光洒满了整个校园。丝丝晚风逐渐带走了白天的炙热,空气虽然不够凉爽,但也少了白日里的浮躁。

    北方的夏日就是这样,热起来无处躲藏,但一阵风,皮肤就爽利了,不像南方,温度好像不高,但身上总像涂了一层粘乎乎的胶,刮多大的风也不凉快。

    再就是北方的昼夜有温差,再热,晚上都会慢慢凉下来,不会热得让你绝望。无非第二天开启一个新的酷热周期而已。

    俩家分开了9天,却好像分开了9年一样,彼此竟然都有些戚戚然的想念。远亲不如近邻,何况偌大的校园里只有这两家人,自然更亲近很多。

    刚到家的陈启宝还没有吃饭,于是石晶建议,俩家晚上坐在一起凉快,顺便弄几个小菜喝喝酒,大家聚一聚。

    陈晓慧马上喊好。这些日子可把这个小姑娘憋坏了,王希娟不在,陈晓慧才发觉,自己好像一下子变得孤单之极。

    王希望也看着他爸王炳炎说:

    “爸,今晚不练功了吧,我们一起恭贺陈叔叔。”

    没想到王炳炎直接点头同意了,往常练功才是第一要务,谁都不能打扰。

    王炳炎拉着陈启宝,精心给他沏了这次带回来的西湖龙井。虽然还是用北方的大茶壶沏茶,但毕竟西湖龙井和和西府省常喝的茉莉花茶区别很大,头边茶汤倒掉,第二遍倒进杯子里送到陈启宝面前,一股草木味的茶香就飘了出来,确实让大家的嗅觉感觉非常清爽。

    陈启宝似模似样的端起茶杯,先闻后尝,说一声好。

    王希望看陈校长表了态,忙说道:

    “陈叔叔,这次我们在滨海市喝南方人的茶,发觉那里喝茶有很多讲究,真是开了眼界。咱们这边是喝大碗茶,那边喝的是功夫茶”

    “噢?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这南方人喝茶,不说茶叶好坏,光是茶具就一大堆,什么公道杯c闻香杯c品茗杯,泡茶也是一堆程序,总之很繁琐,不如咱这大茶杯喝起来简单c过瘾。”

    “哥,过来搬桌子。”王希娟叫王希望过去帮忙。

    两家人从宿舍搬来两个三斗书桌拼在一起,摆在陈启宝的宿舍门口,陈启宝又把家里的摇头风扇拉出来,接上插线板,把风量调好,远远的对着餐桌吹着。

    他又打开家里两个房间的灯,灯光透过屋门的竹帘和窗户的玻璃,把餐桌照的亮亮的。

    两家的媳妇则跑到大厨房升起灶火,砰砰乓乓的切菜c调菜c炒菜,不一会的功夫,就摆了满满一大桌。

    夏季正是蔬菜繁茂的时节,自家菜地一进去,什么新鲜摘什么,只要人勤手不懒,就能烹出一大堆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刘冬梅主炒,石晶c王希娟c陈晓慧打下手,一会的功夫,各色菜肴就摆满了一桌。

    酱咸菜丝c油炸花生米c小葱拌豆腐c韭菜炒鸡蛋c醋溜土豆丝c豆角炒茄子c凉拌黄瓜c糖拌西红柿。石晶又从井里提出凉在里面的熟猪肉,尖椒炒肉丝c蒜苗炒肉,两个荤菜上桌。

    王炳炎打开当地的土酒“醉春风”。给几个大人倒上。孩子们则喝的是格瓦斯汽水,是石晶前些日子专门托人给女儿陈晓慧买的。

    “为今天的欢聚干杯!”石晶提议道。

    “干杯”大家应和道。

    “为陈校长的荣升干杯!”王炳炎提议道。

    “谢谢!为大家共同进步干杯!”陈启宝笑着感谢。

    “为日子越来越好干杯!”刘冬梅提议道。

    “对,为日子越来越好干杯!”大家又应和到。

    天上不知什么时候有白云飘过来,遮住了皎洁的月光,光线一下暗淡下来,大家都停了筷子。

    王希望趁机问喝的有些高兴的陈启宝:

    “陈叔叔,这次我去滨海市确实开阔了视野。特别是参观了滨海大学,我觉得我还是上大学的好,可是我不知道什么样成绩可以考进滨海大学?”

    “哈哈哈,希望知道上进啦?好事啊!”陈启宝轻轻拍了拍桌子。

    “滨海大学是全国有名的大学,足可以排进全国前十。你想上滨海大学,高中阶段不掉几层皮是考不进去的。”

    然后,陈启宝又顿了顿,转过脸郑重地对王炳炎和刘冬梅说:

    “原本就打算和炳炎哥好好谈谈希望上高中的事,后来听说希望想去参军入伍,我也就没再提。但是,现在希望提出想上高中,我这心里还真压了几句话想给炳炎哥和嫂子说。”

    “陈校长,你说。”刘冬梅连忙接道。

    “我看了,希望这次是被实验中学录取的。这个学校我了解,在全县能排进第三名,在很多人眼里是个好学校。可是,在我眼里,那就是个毁人的学校。”

    这时,天上的白云飘过了月亮,天空就一下又亮了起来,王希望静静的听着,刘冬梅则连忙给陈启宝的茶杯续上水。

    “咱们赤龙县的教育水平在整个西府省排在中下游,在南信市排在中游,实验中学的教育水平,说是排在县里的中游,但好学生都被县中录走了,好老师也都集中在县中,你们说,这个所谓的第三是个啥水平?”

    陈启宝顿了顿,端起茶杯抿了口茶水,接着道:

    “高考,可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那时,你是和全省的考生竞争,在实验中学混三年,你拿什么成绩和西京市的学生竞争,就是在南信市,你的成绩都不配给人家提鞋,县中的娃好些,但实验中学基本上就会全军覆没,个别娃能考个大专c中专就不错了。”

    “你的意思是说,实验中学不能上?”王炳炎听出了陈启宝的话外之音。

    “别说上滨海大学,就是想上普通的本科大学,实验中学都坚决不能去。”

    “陈校长,你就明说了吧,希望这孩子咋办。我们的见识没你多,你说的肯定有理,我们听。”

    刘冬梅就王希望一个儿子,自然不想让儿子去当兵,原以为考上的实验中学就很好,谁知道,名头很响亮的实验中学在见多识广的陈校长嘴里连渣都算不上。

    “炳炎兄,下定决心让孩子上县中吧。”

    “我也知d县中好,可希望这娃的成绩差几十分呢。你也知道,教育局的领导和那几个股长总是针对我,这事不好办啊。”王炳炎为难的说。

    “炳炎兄,这事先不急,只是要提前着手准备准备。”陈启宝微笑道。

    “噢,你说说,咋个不急c咋个准备?”石晶也有些好奇,看着故作神秘的丈夫。

    “你们两个女娃去厨房拿几个馒头来。”陈启宝借故支开了两个小女孩。

    这两孩子也正听的津津有味,知道大人是故意支开她们,虽然不高兴,但知道大人们说正事,只好噘着嘴走了。

    看两个孩子去了宿舍后面的大厨房,王炳炎连忙端起酒杯敬了陈启宝一杯。

    王希望则双眼楞楞地看着满脸神秘的陈启宝,心里暗叹道:“如果不是初三当兵的心思重,要是最后一年好好学习,我考上县中根本没有问题,现在这情况,后悔都来不及了,还要靠陈校长想办法。哎”

    陈启宝看了看满脸懊恼的王希望,心中也是一叹。这孩子初三就不努力,他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话里话外提醒王希望父子俩几次,要王希望最后时间不敢放松,要拼命努力。

    但后来陈校长看王希望不改变,王炳炎也不着急,他也就没劲了。

    毕竟不是自己家的孩子。陈校长提醒自己别再多说话了。

    虽然两家关系不错,但人家一家人到底在想什么,自己根本不清楚。皇上不急太监急。说多了或说错了定会招人家反感。后来他就不多说了。

    现在看到王希望肯上进,陈启宝自然很高兴,于是建议道:

    “想上县中,办法有三,一是在开学前,走走门路,以体育特长生进县中,难点是教育局必须要有可靠的而且管事的人去办;二是办借读,先去实验中学报到,建立学籍,然后花钱到县中借读。但这种方法是家里要舍得花钱;办法三是找很硬的关系,直接办学籍进县中,这种方法最直接有效,但说话的人要有很高的地位或能力才行。”

    “如果第一c第三种办法都行不通,我们只能采用第二种办法,就是借读,也就是我的办法。”

    “王叔叔,您说。”王希望恳切的说。

    “如果找人办不成,希望你就先去实验中学报到,但先别忙着办借读。而我在县委的试用期就是三个月,一旦我的关系正式转到县委,我打的招呼就管用了。到时咱再办借读,就会少花很多钱。”

    “这样最好,只要陈校长肯帮忙,事情就好办的多。”刘冬梅连忙赞到,她第一时间肯定了第二种方法。

    “可三个月后,你没调进县委或是拖一段时间才调进去,你不是把希望娃给耽误了吗?”

    石晶连忙反对,在她看来,忙,是肯定要帮的,但是不能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或是办事时中间意外太多,否则会耽误人家的正事。所谓:应人事小,误人事大。这是她家的家训。

    “炳炎哥,你不是有个刚转业的团长战友吗,让他想想办法,看有没有熟人。直接把希望娃给办进县中或者以体育生进去,不是更稳妥吗?”石晶建议道。

    “他刚回来,估计还不行。不过等他过两天从滨海回来我问问他,有没有熟人能办。我看,现在不管咋个办,王希望,你都必须好好学习,否则,就是办进去,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将来也考不上什么好大学。听见没?”

    王炳炎狠狠地训斥着王希望。

    “爸,你放心,这次,不管在什么地方上学,我都肯定好好学。滨海大学我是上定了。”

    王希望斩钉截铁的说道。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