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走不停 > 正文 第7章 我家祖宗很有钱
    我叫管弦乐。是一个工薪家庭的独生子。

    我父母当初为什么给我取这么个名儿,我一直疑惑不解。因为从幼儿园起,爸妈从没有逼我学管弦乐;他们似乎也不是管弦乐的爱好者。但我并不深究这个名字的来由,免得喊醒了他们,逼我学管弦乐器。

    据我父亲说,我们管家在民国时代是个大户人家,我父亲有一本祖传的《管氏家谱》,他经常摩挲着家谱封面,给我讲那过去的事儿。

    我爷爷管文标的故事讲得比较多,说我爷爷管文标当时如何威风八面,名震四方。我要求父亲把我爷爷的感人事迹讲得具体生动一些。我父亲说,家谱上写的很简单,太具体我也说不清楚。

    我对民国史的兴趣,也许就源于我爷爷管文标。后来我在稗官野史中看到我爷爷管文标的身影,善良的人们以及不那么善良的人们,对他的看法褒贬不一。

    或褒之若云,或贬之如泥。总而言之,我爷爷在那个年代的确是个人物。

    我当下正在写得的这本书就是根据我爷爷管文标为原型展开的。

    那天与邱可儿道别后,我一直处于半亢奋状态。不是对美人的亢奋,是对财富的亢奋。

    回到家,我两眼发光,疲惫顿消,打开电脑里写了三分之二的民国小说,仔细读了几段,感觉把小说改成剧本确实并不困难。

    我从书架上找出父亲传给我的家谱,躺在床上翻看起来。

    我心情按捺不住的激动,心中暗自发誓,一定要精雕细琢把这个剧本搞成精品。

    大导演如若选中我的剧本,哪怕60版税归邱可儿也在所不惜。陈凯歌作品编剧的金字招牌,能让我一夜走红,以后财富还不是犹如涛涛江水,连绵不绝?

    我微微合上眼,遐想着一夜走红后,各种纷至沓来的荣华富贵。

    眼前拉洋片一样,不断涌现出民国年间十里洋场的繁华与喧嚣:大腹便便的巨富商贾c风情万种的交际花c狡猾多变的政客c心狠手辣的道上大佬c奔波憔悴的贩夫走卒一帧帧民国图画,像电影蒙太奇一样在我眼前闪烁。扑面而来,目不暇给。

    我倏忽间走进群雄逐鹿,人杰辈出民国年间。

    无数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和事纷至沓来,一时间看尽了滚滚红尘,世态炎凉。时而豪情万丈,时而唏嘘不已。

    这是做梦吗?似是而非。

    梦和现实化为一体,已然无从辨识了。

    我恍恍惚惚c如梦似幻走进了民国年间一家老茶馆。茶馆里人并不多,也许还没有到生意的旺点。

    店家百无聊赖地坐在柜台后发呆,我进去后,他竟熟视无睹,压根儿不正眼瞅我一下,自顾享受他的发呆时光,视我为隐形人。

    我甚是郁闷,只好自己自己找座儿,临窗而坐,张望着窗外风景,且看且等茶馆店家关闭发呆模式,过来待客。

    那个年代的风物与现代生活迥然不同,我的眼睛贪婪地锁定了这个久远的年代。

    远处寺庙传来余音袅袅的钟声。

    雪白的哨鸽在湛蓝如洗的天空翱翔,哨音空灵悠远,空气远比现在要清新许多。

    茶馆位于最热闹繁华的大十字附近,此处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店铺鳞次栉比。

    街头奔波的多是人力黄包车,汽车甚是罕见。

    十字街头热闹倒是热闹,只是周遭没有摩天大楼,小洋楼到有几座,都是两三层的样子,远不如当今城市中摩天大楼显得繁华鼎盛。

    邻座三个精壮汉子,也是临窗而坐。三人视线齐刷刷凝聚窗外。

    这三人清一色绸缎黑色短衣,看似在悠闲品茗,神情却都一派肃然。

    我顺着他们视线望过去,只见对面街上一个偌大的门面,门楣上高悬着一块黑漆招牌:上书“瑞升祥”三个金字。

    我大吃一惊,浑身颤抖。这不是我家祖上的百年老店瑞升祥吗?我父亲多次说过家中的这个老店,家谱也有记载。

    我大喊一声:“店家,看茶。”

    茶柜后的店家依然没有任何反应,眼皮耷拉着继续打盹。

    那三位临窗而坐的汉子也根本不瞭我半眼,仍然盯着对门瑞升祥的牌匾看个不停。

    我瞬间明白了,我是隐身来到了民国年代。

    我成了一个隐形人,我像空气一样存在,这个年代的人看不见我;我却能一清二楚看到他们的所作所为。

    我起身走到茶馆店家打盹的柜台前,故意扯着嗓门喊道:“喂,你还做不做生意啊?”

    店家斜倚在柜台上继续打盹,毫无反应。

    我“咚咚咚”敲了几下柜台,店家依然自梦周公。

    我只好悻悻回到座位,看来我确实是隐身来到了民国年代。

    临窗北面坐着的那个光头汉子显然是头儿。

    他沉默寡言,双目只是紧紧盯着对面的老店瑞升祥的门匾看。这厮喝茶不是细品,而是畅饮。一大口茶水“咕咚”下肚,大嘴咂巴得山响,看似品茗,更似饮驴。

    瑞升祥的店小二在门前卖力地吆喝招揽生意。吆喝声抑扬顿挫,此起彼伏。

    少顷,光头汉子收回了目光,对一胖一瘦两个同伴缓缓说道:“我们这次过来,高老板交代的很清楚,要给瑞升祥的人加些压力,还要和瑞升祥内部的人交朋友。”

    “是要找个内线吗?”胖随从问。

    光头汉子点点头,继续说:“看见门口那个店小二吗?这小子叫王安,原本是一个流浪儿,有天清早,瑞升祥老板管孝俭打开店门,发现王安在门边缩成一团,冻得发抖。就让店员拖进后院,灌了姜汤,蒙着棉被昏睡半日,才得以清醒。管孝俭看王安无爹无妈可怜,就留在店里当了学徒。这小子吃苦耐劳,人又机灵,管孝俭就提拔他做了店小二。”

    “您的意思,要从他身上打开缺口?”胖随从问道。

    “管孝俭很信任这个店小二。他待王安就像亲儿子一样。这小子肯定知道管家的不少底细。”光头汉子看似鲁莽,说话却有板有眼。

    “管孝俭对他有恩,他能说吗?”另一个瘦随从提出疑问。

    光头汉子说:“最信任的人往往最不可靠。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我不相信这小子不爱钱。”

    那两个人连连点头附和。

    光头汉子转了话题说:“瑞升祥到底是百年老店,生意做得真好啊。不过就要改名换姓喽。”

    胖随从疑惑不解地说:“生意再好也就一个小布店,能有多少利嘛。高老板对这小店这么上心,一定有什么原因吧?”

    “是啊,看不出这破布店有什么特别啊。就一小布店,值得他老人家花费这么大代价收购?听少东家说,高老板要用南京城十个布店的价格拿下瑞升祥?”瘦随从附和道。

    光头汉子又将目光投向街对面的瑞升祥,淡淡答道:“老板的心思你们揣摩什么呢?老板盯上瑞升祥,自有他的道理。你们猪脑壳也不想想,高老板能做亏本的买卖吗?咱们按高老板的意思行事就是了。”

    “那是。老板给咱发薪水,让干什么咱就干什么呗。”

    我的心脏通通直跳。

    这三个愣头青说话的声音不高,但邻座的我,足以听得一清二楚。他们对我毫无顾忌,无人正眼看我一下,看来我确实是隐形人了。

    从这三人的对话里,大致听出他们的高老板看上了管家的百年老店瑞升祥,现在派他们前来施压。

    瑞升祥的老板管孝俭应该是我的太爷。《管氏家谱》上曾有记载:管孝俭育有两子一女,长子管文标(我爷爷)留学法国,学成归来,入浦江十里洋场从事金融交易的行当;次子管文致在家帮助管孝俭打理生意。女儿管文嘉乃县医院护士。

    胖随从问光头汉子:“这布店的店长是个老滑头,不好对付。要是这货还像上次那样死不松口,怎么办?”

    光头汉子扭头将视线从瑞升祥收回来,看着问话的胖随从,咧嘴笑道:“高老板盯上的东西,能逃出他的手心吗?你跟着高老板混,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不晓得吗?”

    胖随从愣怔一下,频频点头,噤声不语。

    现在全清楚了。这帮汉子是他们的老板高某人派来谋取瑞升祥的。

    奶奶的,敢动我家祖业的脑筋!

    我愤然拍一下桌子,却无人理会。

    光头汉子把茶盅轻轻往茶桌上一墩,往两个同伴晃一眼,压低声音说:“时辰到了,行动吧。这次要让龟孙儿领教一下咱们的厉害。”

    瘦随从摩拳擦掌说:“要先不砸了这狗日的牌匾!让他们做不成生意。”

    光头汉子笑道:“猪脑子,说你笨你还冤枉,老板看重的就是这块乾隆年间的老牌子。记住,什么都能砸,牌匾不能砸。你们看我眼色行事。”

    我对这个鲁莽随从的大脑质量也深表遗憾。

    就算你们要谋人家的店,也得智取吧。你把店砸个稀烂,就算谋到手又有何用?

    那个脑子有质量问题的瘦随从兜里掏出几块零钱,“咣当”扔在桌上,三个黑衣短打汉子随即起身离座。

    新书收藏别错过,养肥慢慢看。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