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一念心清静,莲花朵朵开 > 正文 第十七章 铃声悠悠
    浅曦躺在桃树树枝上睡觉,法呈和法灵过来看她,而她师父却调皮用羽毛轻扫她的鼻孔,浅曦被他闹醒看了她一眼又接着睡去。

    “师父,师叔,师伯你们可听到什么声音?”

    浅曦听到铃声惊醒,而三法师父皆被她问蒙,

    “槽了,那丫头有难,我得去救她。”浅曦不禁有些慌乱。

    “等等,别急,你能确定是她?”法呈问到。

    “师伯,我把莲花缨络给了她,且施法设下禁置,只有她能摇响,也只有我能所到。”

    浅曦知道莲花缨络意谓着什么,给那丫头之日便做好被骂的准备,可

    “你呀!让我怎么说你!”

    话音未落,浅曦便已御风而去,不一会便到了府邸,三法师父只得跟着她去。

    只见院中乱成一片,盆景陶瓷什么的碎了一地,丫鬟们四散而逃。又是一声响,从西苑跌跌撞撞跑出一丫鬟,而若夕拎着刀在后面狂追。

    “老爷,夫人救救我。”

    那丫鬟边跑边大声呼救,浅曦见状连忙将她护在身后,便问边上衣衫褴褛,狼狈不堪的若夕母:

    “这是怎么一回事?”

    “我也不知道,夕儿昨晚独自一个人出去,回来便高烧不退胡言乱语,今早醒来便似疯了一样,喊打喊杀,一通乱砸,时男时女还不认识我们。”

    话音刚落便见若夕倚在柱子上,手结兰花指,暗送秋波言:

    “客官,你看我美不美,今晚让我陪你如何?”

    说着露出香肩,欲宽衣解带。

    “我要杀了你们,你们一个都别想活,我要你们死!”

    刚还柔柔弱弱,现在却凶神恶煞,举刀欲伤人。

    “爹爹,娘亲,姐姐我怕。”

    刚凶神恶煞,现在又瑟瑟发抖,眼含泪光,如此反复最终体力不支晕了过去。

    “曦儿,她这是中邪了,快用针刺她鬼信即少商,入三分,少商穴属手太阴肺经。位于手拇指未节外侧,距指甲1分许,针法;从外向内直刺。”

    “师伯,这是鬼门十三针?”法呈点点头。

    “针刺须取轻刺之法,边针边恐赫病者;边问服不服?如果多方说服了,那就讲条件,按病者要求去办,如果不服那就要采取强刺之法,进深针或大度捻转,或用里提插或进针后手持针柄作震颤动作。”

    “你是哪方神仙哪位屈死冤魂有何要求跟我说清,我都能办到,你或要吃或要喝。是要猪头还是要烧鸡要是缺钱花,可以给你焚化纸钱,总之我可以满足你的一切要求。你服不服?”

    “我什么都不要,只缠她,让她们不得安宁!”

    “唉!再刺:鬼垒即隐白,入二分。鬼心即大陵,入五分。鬼路即申脉,火针三下。鬼枕即风府,入二分。鬼淋即颊车,入五分。鬼市即承浆,入三分。鬼窟即劳宫,入二分。鬼堂即上星,入二分。鬼臣即曲池,火针入五分。”法呈轻叹。

    “你若愿走,我可度你。”浅曦知道其余三针意味着什么,便再问。

    “你滚!”若夕吼到。

    “刺!人中穴,鼻中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针法;斜刺从下向上刺入3一5分,鬼藏,男即会阴,女即玉门头,入三分,鬼封,在舌下中缝,刺出血,仍横安针一枚,就两口吻,令舌不动,此法甚效。更加间使c后溪二穴尤妙。男子先针左,女子先针右。单日为阳,双日为阴。阳日阳时针右转,阴日阴时针左转。一c二针封住后,请人在患者周围方圆百米之内仔细搜寻,找到熟睡无法唤醒动物,或者患者患病前突兀出现的物品,一般会是旧衣物,旧家具等日用品,然后以此进行威胁,顺便试探病者反应确定,是动物,最好请杀气重的人如屠夫或在战场上杀过人的军人动手杀掉用火把尸体烧掉,如果是物品则直接用火烧掉。再针舌底可瘛。”

    “何妖何鬼为祸?”

    “我本是山上修道千年的蛇妖,才人上山杀我子孙,不仅烤了吃,还剁成肉泥做成肉饼给府中人吃,今日只为寻仇!”

    浅曦用笔一一记录,言尽狂止,话止后退针。

    “唉,它本来有机会的,舌底,会阴,人中三穴此三穴中的任何一个穴位,都能将鬼神封住,治于死地。如其他穴位可以制服它,并能放走它。医者不仅要考虑病者,更要考虑无形众生的痛苦。”

    “师伯,修行可以治分裂症吗?”

    “此分裂非彼分裂。”法呈笑笑。

    什么是修行?修行将你分裂的状态整合为一。顺生人,逆修仙。太极分二仪,三仪分四象,再成万象,这是顺生为人。要逆修成仙,得从末往回溯,要四象返二仪,二仪返太极,归一成道。只要有阴阳,就是分裂体,将分裂体修回一,再回0,即是逆修成仙法。

    道在那,从无来去,如何寻之,道不是寻的,只能是证道可入道。找一种方法一种指引,引你入

    道,能讲的都不是道,讲出来的只能是指引上道入道的方法,故道教的教字就是教,教你一种方法。

    佛也好,道也好,讲的说的写的文字,都是一种方便的指引。

    “师叔,我咋看不懂讲的啥?”

    “看懂了每个字,就是没看懂意思?”

    “?”

    有个人讲经,请了一个有名的作家来听,他很激动。这个人讲得天花乱坠,掌声不断,但是讲着讲着,他有点慌了。因为他看到那有名的作家一动不动的坐着,脸上木然,无喜无忧。

    讲完后,他找到作家:请给点评论?

    “你讲的所有的我都看过。

    “不可能,这些都是我自己讲的,没抄习别人。”

    “你讲的每一个字我看过的那本书上都有。”

    “哪本书,能给我看看么?”

    第二天,他一本字典。

    “师伯,修的是什么,行的是什么?”

    “修心,行合道之事。”

    “你怀了度人的心思,就默认了你比别人非凡?”

    “今天再次体会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难道你的意思是说自己大智若愚吗?”

    “大智若愚?藏得这么深,竟被你发现了。。。”

    楞严经云:“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

    试问,是因为先做好事才成为善人的,还是先成为善人再做好事?私塾塾毕业的先生难道就不能教出国子监么?普通的农村妇女养育出了伟人。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