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一念心清静,莲花朵朵开 > 正文 第十四章 莲池问答㈡
    七天莲池今已是最后一天,前来听法的人到最后的不过十几人,三法师父坐于莲座上俯视留下的人,给人一种不努自威的感觉。

    问:“修行专一了见识就浅。

    答:“专一,与狭隘,是二回事。专一,与博学,不冲突。专一,与包容,可统一。专一,不是独立出自己,在那寂寞。”

    问:“何为慈悲?”

    答:“慈是赐予快乐,悲是拔救痛苦。”

    问:“何为忠?”

    答:“字面解释,上中,下心,良心摆正中,是谓忠。”

    问:“我总梦到飞起来了。”

    答:“梦飞升比梦坠落好,体内气清易梦飞翔,体内气浊易梦坠落。”

    问:“释迦摩尼说的三千万恒河沙,指的是印度恒河,还是宇宙的恒河?”

    答:“印度恒河,或宇宙的恒河,都是一个比喻无量之数,故名词不重要,只要知道恒河名词代表

    无量即可。”

    问:“衣食匮乏,如何安心向道?”

    答:“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请问苦行僧不能安心向道么?这心能向哪安就安哪吧。”

    问:“为啥我总怀才不遇?”

    答:“怀才就像怀孕一样,一要肚里有货,二要时间久了,才会被发现。”

    问:“不知不觉中被侵蚀到腐朽,吞噬了自我,从而内心迷失且无法安静。”

    答:“既然你认为是造成了心的迷失,那就从下手,觉醒。”

    问:“我说的是劫富济贫。

    答:当官都富,难道你要推翻统治?”

    问:“对于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最好办法就是接受它,所以要学会对自己说“算了”。”

    答:“如果“算了”是指事过不留,我同意你的说法。”

    问:“到底怎么过才能幸福c快乐?”

    答:“作仙作佛,最幸福快乐,极乐世界最乐。”

    问:“每个人对快乐自在的定义不同。”

    答:“真理只有一个,真相只有一个。”

    问:“当承诺一个誓言之后,因环境变化而无法实现的时候,还要坚持么?”

    答:“既然无法实现,何来坚持?可是不坚持又怎知不能实现?”

    问:“婚姻痛苦想离婚。”

    答:“修行处处魔考,婚姻更是一大考,尽量不要离婚,能闯夫妻关者,必能提升一大境。”

    问:“会飞了就是天人合一境吗?”

    答:“鸟与飞机都会飞。”

    问:“我走投无路的时候,却找不到高人指点迷津。”

    答:“叹一声——求人不若求己。得有一双发现高人的慧眼啊,老子释迦以平常人之相貌走于大街上,你遇到后能识别到出他们是高人么?”

    问:“我不知道为什么改命就这么难,总是不见成功,我每天困的眼皮睁不开依然坚持诵经打坐。”

    答:“锄禾日当午,修行好辛苦。拿本小破经,一念一下午。逆思维想——作为失败的典型,你真的太成功了!帮人,解决一时之需,度人,解决累生之困。一个是暂时的,一个是长久的。”

    问:“强求度人不太好吧?”

    答:“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法虽广不度无缘之人。仙道贵生,无量度人,度人是尽人事听天

    命,随缘而遇不攀缘。人人有生皆有死,岂不是说人人该死。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就没打算活着回去。”

    问:“什么是无欲?”

    答:“行善而不求回报是无欲,爱众生而不求感恩是无欲,学成仙而为度人救世为无欲。太阳照万物,而万物得生,太阳无欲,而万物受生。”

    问:“听说王安石修行?”

    答:“王安石亦是修行之人,家里的财产最后捐给做寺庙了,他家的半山园做了寺庙,叫永宁寺,还有一个宅子也捐成庙了,半山园在南京,现在有遗址。”

    问:“存想的力量有多大呢?”

    答:“这个画家有一天要苦思一个马的形象时,他的夫人正好进屋,竟看到他化身为一匹马,吓了一大跳。然后就去请教某禅师这事是怎么回事,禅师说这是心造万物的心力。还对这画家苦劝道,不要总是存想马,否则易落畜道转成马身,心造万物,心中常存想什么,就成什么,或感招什么感,所谓福祸无门唯人自招。”

    问:“为何要有宗教?”

    答:“为何要有学校?宗教就是心灵的学校。”

    问:“什么是道?道的性质是什么?道与万物是怎样的关系?”

    答:“海如道;海处最低能纳百川。海与鱼,即道与万物。《西升经》:“鱼在水中,水在鱼中,道去人死,水干鱼终”。”

    问:“你的回答等于没回答,不确切。”

    答:“人长脑袋不是为了等驴来踢。

    问:“证道是很遥远的事。”

    答:“心认为遥远,就造出遥远。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一个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你就在道中,却不知道。如鱼在水中,却在苦苦找海。”

    问:“为何道不问寿?”

    答:“道心不灭,问什么寿呢?”

    问:“为何道不问境界?”

    答:“有人问:修成了么?你说没修成。再来十人百人千人来问修成了么?于是就有了千万次的。”

    回答:“没修成!没成!这么多不好的意念加身上,产生大量的负能量,如被诅咒一般,不利。”

    问:“怎么修才快?”

    答:“修行大体分渐法与顿法。渐法,从筑基炼精化气开始,慢,一级一级的打怪升级,最后到炼神还虚,再炼虚合道。道家文始派可以直接从炼神还虚开始,最高也最快,也最捷径。道家有言,纯

    阳最大,文始最高。炼神还虚,是顿法,禅宗的直指心地法门也是顿法。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守丹田c转河车c通任督c观明点气脉,这些都是渐修法。”

    问:“学佛学什么?”

    答:“学雷锋,是要学做雷锋那样的人;学佛,是要做象佛那样的人。佛是怎么行为的怎么处事的,怎么看待问题的,我们就学着做,然后突然明白佛是什么了。”

    问:“学佛得悟吧?”

    答:“悟,吾心,我心,懂了我即心,心即我,就是悟。法不外求,自身即是,自家本带宝珠,当向内求。我心即是道,我心即是佛,我在道中而不知,如鱼在海中,而不知海是鱼的道。道不远人,而人自远之。”

    问:“度人可消业吗?”

    答:“如做饭,有人做糊了,有人做得香,全看水平高低。”

    问:“带业往生与消业往生到底哪个对?”

    答:“都对,带业往生去净土好比考上大学去进修,级别低。消业往生则好比直接是大学教授了,级别高。”

    问:“何为宗下与教下?”

    答:“宗下是指禅宗c禅宗门下;教下是指天台c贤首c唯识这些以佛的言教为主的宗派。”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