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靖康稗史笺证 > 第 11 章
    位著忠良之誉,居家闻孝友之名;实天命之有归,乃人情之所系。择其贤者,非子而谁?是用遣使特进、尚书左仆shè、同知枢密院事、监修国史、上柱国、南阳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二百户韩资政,副使荣禄大夫、行尚书礼部侍郎、提点大理寺护军、谯县开国侯、食邑一千户、食实封一百户曹说,持节备礼,以玺绂册命尔为皇帝,以理斯民,国号大楚,都于金陵。自黄河已外,除西夏新界,疆场仍旧,世辅王室,永作藩臣。贡礼时修,尔勿疲于述职,问音岁致,我无缓于披诚。於戏!天生蒸民,不能自治,故立君以临之。君不能独理,故树官以教之。乃知民非后不治,后非贤不守。其于有位,可不慎乎?予懋乃德,嘉乃丕绩,日慎一日,虽休勿休。往钦哉,其听朕命。天会五年三月七日。(下略)

    靖康纪闻:“初七日辰时,张邦昌即皇帝位……”

    三朝北盟会编卷八四:“七日丁酉,金人立张邦昌僭位。”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所载略同。

    ▲初八日,虏焚天汉桥屋。

    △靖康要录卷一六:靖康二年三月八日,“是日,天汉桥火,焚百余家。金人放汴水,人情少安。至晚,又人语喧沸,众大恐。顷之,都火,三更方息。”

    ▲十二日,虏掠景灵宫陈设神御服物。

    △靖康要录卷一六:靖康二年三月“十二日,虏遣使径入景灵宫,取陈设神御等服物。”

    ▲十三日,虏掠宗庙什物。

    △靖康要录卷一六:靖康二年三月十三日,“虏取宗庙等什物去。”

    ▲十四日,虏掠内藏库。

    △靖康要录卷一六:靖康二年三月“十四日,金人入内藏库。”

    ▲二十七日,虏胁太上皇帝及宗属北去。

    △宋史卷二三钦宗纪:靖康二年三月“丁巳,金人胁上皇北行。”按是月辛卯朔,丁巳为二十七日。

    靖康要录卷一六:“二十七日,邦昌率百官诣南薰门五岳观内,望军前遥辞太上皇帝、靖康皇帝……是日,太上皇帝及宗属随二太子军由滑州路去。”

    按三朝北盟会编卷八七记张邦昌遥辞二帝在二十八日,而北行在二十九日。考宋俘记云:“四起昏德公(按即徽宗)……天会五年三月二十七日夜,自斋宫及青城国相寨移至刘家寺皇子寨,二十九日起程,五月十三日抵燕山,居延寿寺。”则会编所记当得其实。

    ▲二十八日,虏兵下城。

    △三朝北盟会编卷八七:靖康二年三月二十八日,“金人兵下城。”按靖康要录卷一六是日亦云:“金人渐下城。”

    ▲四月初一日,虏胁靖康帝北去。

    △宋史卷二三钦宗纪:靖康二年“夏四月庚申朔……金人以帝及皇后、皇太子北归。凡法驾、卤簿,皇后以下车辂、卤簿、冠服、礼器、法物、大乐、教坊乐器、祭器、八宝、九鼎、圭璧、浑天仪、铜人、刻漏、古器、景灵宫供器,太清楼、秘阁三馆书、天下州府图,及官吏、内人、内侍、技艺、工匠、娼优、府库蓄积,为之一空。”

    靖康要录卷一六:靖康二年“四月一日,yīn晦,靖康皇帝及从臣随粘罕军由郑州路去。是日,金人去绝。”

    靖康稗史之三

    开封府状笺证

    目录

    1 白札事目

    2 别幅

    白札事目

    ▲一、伏详令旨,契勘见在皇子、亲王,告称二十八人,来目是十四人,更羼入濮、燕、越三王,又未详名、岁,当府难得点验,就即原目人数,分书详目,尚漏实干人,即便遣发此告者过邓圭,付来亲王妃目,的是二十八位,是王、仪王早先薨逝,燕王、越王的是皇弟,因成二十八数。照对见在皇子,自废帝外,实二十四人,不尽加封亲王,今详别目。自康王外,实皇子二十三人,近支亲郡王七人。

    △靖康纪闻:靖康二年 即金天会五年 二月“十三日……金人移文取亲王、帝姬及南班家属甚峻,京师官吏一听而已。”

    宋史卷二四五宗室传:濮王仲理,乃仁宗兄濮安懿王允让孙,“靖康初,为安国军节度使,加检校少保、开府仪同三司”,为近支亲王。

    又同前书卷二四六宗室传:“燕王俣,帝(神宗)第十子;越王,帝第十二子。”亦近支亲王。因徽宗乃神宗第十一子,故无燕王、越王的是皇弟。

    又同前书卷二四六宗室传:徽宗三十一子,其第十三子为王材,“早薨”。其第十三子为仪王朴,此时亦已死去。

    宋史卷二三钦宗纪:靖康二年二月,“以内侍邓述所具诸王孙名,尽取入军中。”则“邓圭”作“邓述”。

    ▲一、伏奉皇子令旨,帝姬、宗姬依照去目,逐名补送。目详封号,以免混淆。又由邓圭奉国相令旨,福金帝姬具详端的,不得匿隐。契勘帝姬,是恭福为乱兵戕害,余除报明身故,委已遣送无遗。宗姬尚无封号,先遵事目,将七王所出载入亲王宗姬目中,遣送讫,自余归入近支族姬。先后遣送不入目内,今分详两目,酌补名号,外无遗漏。福金帝姬实是正月二十八日归入蔡京、王黼、童贯遗存家属内遣送,原目载赵氏一名的证。因邓圭传奉国相令旨,福金是皇子夫人位号,应送皇子寨中,以符名谶。遵依送往,非曾匿隐。自恭福帝姬外,实帝姬二十一人。

    △按濮、燕、越三王已详上文。据宋史卷二四六宗室传:英宗子吴荣王颢子孝骞,“终宁国军节度使、晋康郡王。”“平原郡王孝参,奉国军节度使,改宁武、武胜,封豫章郡王。”神宗子吴荣穆王“子有奕,武信军节度使、和义郡王。”楚荣宪王似“子有恭,定国军节度使、永宁郡王。”

    ▲一、伏详令旨,告称皇孙十八人,皇孙女三十人,面询诸王夫人,所说亦符。契勘来目,是十六人,显见不实,速依去目,将应干皇孙男女搜捕,具目来。契勘一十六人之数,是初次遣送,见已节次补送讫,是续目写称王子、王女,未与前目合符,今具详目,委已无遗,实太子一人,皇孙十五人,公主一人,皇孙女二十九人。

    △按下文称“皇孙十六人”、“皇孙女三十人”,盖并太子谌、柔嘉公主共计。

    ▲一、妃嫔内职,即遵令旨,就依去来名目所载封号或载的名,参互查考,合载一目,余俟续查,再照开目遣送。今目分为道宗妃嫔一百四十三人,废帝妃嫔三十八人。

    ▲一、伏详令旨,应干亲王聘妻及妾,悉数补送;其先匿漏,亦便追寻,详开的名以备传唤。契勘亲王妻妾,聘妻,惟景王妾曹氏委已身故,自余先后遣送讫,难再询索的名,今谨加详,汇列一目,实皇子,亲王妻妾三十四人,近支亲王妻妾一十八人。

    按下文除“景王妾委已身故”外,徐王妾一人亦身故。

    △按下文除“景王妾委已身故”外,徐王妾一人亦身故。

    ▲一、宗室男女,伏遵令旨,就依五王详开目内,自余男女,俟得解齐发下。宗正谱牒,照依列目。契勘濮王、晋康郡王、平原郡王、和义郡王、永宁郡王,已依燕、越二王例,附皇子亲王目后。令旨开取宗姬八人,即七王女,今别依七王女列目,实二十三人。

    △按濮、燕、越三王已详上文。据宋史卷二四六宗室传:英宗子吴荣王颢子孝骞,“终宁国军节度使、晋康郡王。”“平原郡王孝参,奉国军节度使,改宁武、武胜,封豫章郡王。”神宗子吴荣穆王“子有奕,武信军节度使、和义郡王。”楚荣宪王似“子有恭,定国军节度使、永宁郡王。”

    ▲一、伏奉令旨,驸马八人,人年实干,所娶帝姬何人,尚有实干人并速遣发,详开目来。契勘驸马,已尽遣发,余无尚定。遵依列目,实驸马八人。

    大金(骨卢你移赍勃极烈左皇   子右   )副元帅府契勘来状,先后遣送皇子二十三人,太子、皇孙十六人,亲王七人,驸马八人,帝妃五人,已安置斋宫寿圣院加恩存恤;嫔御一百七十六人,帝姬二十一人,公主、皇孙女三十人,亲王妻妾五十二人,王女二十三人,随从奄侍一百四十六人,宫女、侍女八百三十二人,听候分别贡犒。赵构逋漏未到,赵杞妻曹氏查未身故,疾速根追,并依另指挥,毋得一人一口漏遗。乖误致有悔吝。

    下开封府

    大金天会五年二月

    △按赵杞即景王,据下文所列,“景王妾曹郡君已薨”,此云“查未身故”,盖得之传闻。

    ▲皇子二十三人 随从六十七人

    郓王楷二十七岁。

    △按宋史卷二四六宗室传:为徽宗第三子。宋俘记载其天会八年六月二十六日殁韩州。

    ▲肃王枢二十六岁。

    △按同前书,其为徽宗第五子,天会八年十月殁五国。

    ▲景王杞二十四岁。

    △按同前书,其为徽宗第六子,天会九年九月生子成章于五国

    ▲济王栩二十二岁。

    △按同前书,其为徽宗第七子,天会八年九月生子成咸于五国。

    ▲益王二十一岁,已贬庶人。

    △按同前书,其为徽宗第八子。

    ▲祁王模二十岁。

    △按同前书,其为徽宗第十一子,天眷元年八月十一日殁五国。(按呻吟语作八月十三日)

    ▲莘王植二十岁。

    △按同前书,其为徽宗第十二子,天会八年十一月生子成定于五国。

    ▲徐王棣十九岁。

    △按同前书,其为徽宗第十四子,同二帝北迁。

    ▲沂王十八岁。

    △按同前书,其为徽宗第十五子。天会十年七月,与驸马刘文彦(一作彦文)控昏德(即徽宗)左右叛,坐诬,伏诛于五国。

    ▲和王十七岁。

    △按同前书,其为徽宗第十七子,天会六年九月为其兄赵谋害。

    ▲信王榛十七岁。

    △按同前书,其为徽宗第十八子,天眷二年六月十九日殁五国。

    ▲安康郡王十六岁。

    △按同前书,其为徽宗第二十子,天会八年曾生女于五国。

    ▲广平郡王楗十五岁。

    △按同前书,其为徽宗第二十一子。

    ▲相国公十五岁。

    △按同前书,其为徽宗第二十三子。据南征录汇引毳幕闲谈云:天会五年二月十五日,“建安郡王赵死,有李浩者,貌似相国,误拘入斋宫,宋废主谋遣相国脱走,以浩为代。无隙可走,遂秘建安丧,以相国代。”然则所谓“相国公”,实即李浩。

    ▲瀛国公樾十三岁。

    △按同前书,其为徽宗第二十四子,据宋俘记,天会九年四月十八日自戕于五国。

    ▲建安郡王十三岁。

    △按同前书,其为徽宗第二十五子,天会五年二月十五日殁,以其兄赵为代,参“相国公赵”条笺证。

    ▲嘉国公椅十岁。

    △按同前书,其为徽宗第二十六子,天会八年九月殁五国。

    ▲温国公栋九岁。

    △按同前书,其为徽宗第二十七子,天眷三年曾生女于五国。

    ▲英国公八岁。

    △按同前书,其为徽宗第二十八子。

    ▲仪国公桐七岁。

    △按同前书,其为徽宗第二十九子,天眷元年生子成茂于五国。

    ▲昌国公柄六岁。

    △按同前书,其为徽宗第三十子,天会十年十月殁五国。

    ▲润国公枞五岁。

    △按同前书,其为徽宗第三十一子。

    ▲韩国公相三岁,即小皇子。

    △按宋史卷二四六宗室传,徽宗三十一子,不载其人,然宋俘记有“赵相即韩国公”之记载,似徽宗第三十二子。

    ▲康王构二十一岁,已上帅府。仪王朴十九岁,王材二十岁,已薨。另详前状,谨再陈叙者。

    △宋史卷二四高宗纪:“讳构,字德基,徽宗第九子……靖康元年春正月,金人犯京师,军于城西北,遣使入城,邀亲王、宰臣议和军中。朝廷方遣同知枢密院事李等使金,议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遣宰臣授地,亲王送大军过河。钦宗召帝谕指,帝慷慨请行,遂命少宰张邦昌为计议使,与帝俱。金帅斡离不留之军中旬日,帝意气闲暇。二月,会京畿宣抚司都统制姚平仲夜袭金人砦不克,金人见责,邦昌恐惧涕泣,帝不为动,斡离不异之,更请肃王……帝始得还……时粘罕、斡离不已率兵渡河,相继围京师……闰月……拜帝为河北兵马大元帅…… ”此云康王“已上帅府”,盖指其不在京师,乃在帅府任上。又仪王朴,乃徽宗第十三子,王材乃徽宗第十子。

    ▲近支亲郡王七人 随从二十五人

    濮王仲理四十七岁。

    晋康郡王孝骞三十一岁。

    平原郡王孝参四十五岁,原封豫章,遵令旨作平原。

    和义郡王有奕三十二岁。

    永宁郡王有恭二十六岁。

    △按以上参看上文白札事目一、六条笺证。

    ▲燕王俣四十五岁。

    △宋史卷二四六宗室传:“燕王俣,帝(神宗)第十子。”宋俘记:“赵误即燕王,四起北行,四月十六日,殁都城店。”按二帝北行在靖康二年三月末四月初。

    ▲越王四十三岁。

    △同前书:“越王,帝(神宗)第十二子。”天会“七年八月殁韩州。”

    ▲帝姬二十一人 使女一百三十二人

    嘉德帝姬二十八岁,即玉盘。

    △宋史卷二四八公主传:“建中靖国元年六月,封德庆公主。改封嘉福,寻改号帝姬,再封嘉德。下嫁左卫将军曾夤。”

    宋俘记:“自刘家寺五起北行,玉盘入蒲芦虎寨,天眷二年没入宫,三年十二月殁。”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