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南宋挽歌 > 正文 第四章 满朝朱紫尽降臣
    南宋德祐二年,元元至十三年,公元1276年,二月初五,杭州,天气晴。

    赵构南渡,南宋国都立于杭州,取名临安,有临时安度之意,不想,一个临时,便耗时一百三十八年。

    一百三十八年前,赵构尚有北伐之心,一百三十八年后的二月初五,整座城市已经绝了北伐的心思。

    昨夜里,那远远传来的‘不做亡国奴’c“驱逐鞑虏c恢复河山”的喊声犹在耳边,可一清早,六岁的南宋官家赵便被人唤醒,穿戴上最隆重的衮冕,早早的来到临安城前等待。

    小皇帝出城的时候,元中枢右丞相,时年四十一岁整的伯颜才从床上起来,此时伯颜还没有老年时的肥胖,正直壮年的他只能称之为膀大腰圆,还不能用胖形容。

    这个时辰起床,不是因为他懒散,更不是因为今日接受南朝投降而心声轻蔑,他是一个谨慎的人,在粗狂的大元,尤鲜突出。

    更早些时辰,天光乍亮时,他便醒过来,并询问了两浙大都督范文虎的动向,在确定范文虎已经出发后,他才再次躺上床假寐。

    南朝正廷已经不用担心了,这让他身上的压力轻了不少,然后,疲惫的精神立刻蔓延到身躯中,让他这几日倍感身体乏困。

    本想着再操劳一两月,处理完前后手,便可以北归,更南方的抵抗,交给投降的汉军处理便是,蒙古军士实在不适应这水米之乡。

    可昨晚,南逃流亡小朝廷发出的呐喊声被汇报后,他的精神难免又紧张起来,精神的紧张,仿佛让自己的身体都恢复了一些,不再那么乏困了。

    而对北方流亡小朝廷,他也稍稍的关注起来,早上没有起床,他便在想这个问题:究竟是留下来彻底歼灭流亡小朝廷,还是班师回朝呢?

    “不做亡国奴”c“驱逐鞑虏c恢复山河”,这两个口号久久在他心中盘旋不去,以他的见识,自然明白这两句话有多么厉害的凝聚力,尤其是这两句口号的发起人手中还有两个正统皇室之人,就更让他担心了。

    “没想到除了文天祥,南朝还有这等人物,只是不知是谁弄出来的场面,总觉得这风格,不像江万载。”伯颜口中呢喃着,接过侍女送上的毛巾擦脸。

    “大帅,董文炳将军求见。”亲军上报。

    伯颜点头,狠狠的抹了一把脸,把毛巾甩给侍女,接见董文炳。

    “大帅。”董文炳进来,先是见礼。

    “文炳早早过来,有事情么?”伯颜招呼董文炳坐下问道。

    “为南朝流亡小朝廷而来。”董文炳时年六十一岁,长期随军征战的他身材略显瘦弱,脸上更是带着一点病态。

    伯颜望着自己这位老下属,关切的说道:“此事我也有些担心,不过文炳还需注意身体为要,这边最后的平定,还是要交给你的。”

    躺了一早上,伯颜已经想明白了,这江南之地,他不会久留,南朝流亡小朝廷,自然要交给得力的人处置。

    “我没事,只是有些伤寒,药已经服下了,谢大帅关心。”董文炳起身谢过,伯颜是他少见的蒙古人中礼贤下士之辈,他是真心敬服。

    “坐下说话。”伯颜摆摆手,道“如今南朝投降,将士们对这里的生活又并不习惯,征战许久,都有了思乡之意,而往南攻,多用水军,我蒙古勇猛之士用处不大了,这事,全军上下也都知道,所以,再往南,就是你的事情了。”

    董文炳点点头,他是汉人,更了解汉人,而且,他父辈便投降蒙元,他已经是土生土长的元朝人,身份地位足够,留下来继续向南攻,是应有之意。

    不过能听到伯颜如此诚意之言,让他感动,心中有效死之意。历史上,对这位汉族蒙元忠臣的描述,也确实用了鞠躬尽瘁之言。

    “流亡南朝小朝廷之中有能人,我没想到,除了文天祥这般人杰,居然还有能人,你们这一族,确实人杰辈出啊。”伯颜由衷感叹。

    这话董文炳不好回答,不过想到文天祥,他也确实从心中赞叹,前几日那文天祥来皋亭山,与伯颜的激辩,早已传于诸军,而对于伯颜扣下文天祥,董文炳更是由衷的赞成。

    ‘我乃大宋状元丞相,宋国在,有文天祥,若宋亡,我与之俱亡。今天所欠国家的只是一死以报国恩,死的威胁,非我所惧也!’

    能说出这样话的人物,若不拘禁或是处死,必是大元的又一敌人,也是敌人的又一干将啊。

    董文炳心中感叹。

    “我昨晚已命范文虎全力追击,此时等他回报吧,你我今天,还是要去临安城前走一场啊。”伯颜说到。

    “谨遵大帅之命。”董文炳起身,脸上泛起潮红。

    他很激动,能率领大军灭一国,尤其是南朝这样的帝国,相信自己青史上,可以留名。

    伯颜拍了拍董文炳的肩膀,这位属下脸上的激动,他怎么看不出来,说起来,他也有些激动啊,南朝,这可是华夏正统,是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有着正统的国家啊,与西边那些边陲小国,不一样。

    不过他的激动,尚且能藏在内心深处,一来大元强大,疆土远非南朝可比,以大击小,胜之不武;二来,南朝孤儿寡母,总让人觉得柔弱了一些。

    抛开这些心思,伯颜率大军缓缓向临安城下挺进。

    跟随伯颜的大军,不只有本部人马,亦有一路以来的降军将领,让这些人见见这一幕,便于将来管理,也是宣扬蒙元的大好机会。

    而随在队伍中的汉将们,心中难免五味陈杂。

    一行人远远的即将到达临安城下,那边已经开始摆开队形,六岁的小皇帝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个多时辰,衮冕厚重,早就压得小皇帝身体颤颤,此时大军远远而来,更是让他心生恐惧,就差哭出声来。

    伯颜打马在前,三军缓缓停下,而军马卷起的烟尘盏茶方歇。

    他就这么挺腰端坐马上,手中持着马鞭,远处,逃得已经凑不出一套完整朝廷的宋朝官员,全部跪在地上。

    昨日太皇请茶饭,满朝朱紫尽降臣。

    做出这首的汪元亮,此时也跟在人群中跪服,正是因为今日所见,才在之后写出这首诗作。

    “递表,上玺吧。”伯颜轻声说道。

    有侍卫领命,来到朝廷身前传话。

    其实玉玺早已送出,不过此时朝廷还是准备了一个空盒,由内侍送到小皇帝手,小皇帝跪行上前,高举空盒算是奉上玉玺的礼节。

    伯颜并不亲自上前,此时他距离宋朝廷依旧一箭开外,素有军事头脑的伯颜不会将自己置于险地。

    小皇帝在空旷的道路上举着空盒,双手颤颤,有大臣跪行上前,开始诵读投降国书。

    “削去帝号以两浙c福建c江东西c湖南悉上圣朝伏望圣慈垂念赵氏子孙,世世有赖,不敢弭忘。”

    老臣颤声诵读,时长停下哽咽,后面一众大臣悲鸣不止,可却无一人敢起身,无一人敢反抗。

    杭州城内临安皇宫之中,太皇太后站在高台上,手扶凭栏,眼中满是悲凉眼泪,嘴唇颤抖,打量着杭州城。

    “无颜面对祖宗,无颜面对祖宗啊。”老人家满头白发,干枯的手狠狠的抓着栏杆“三百年啊,赵家对你们不薄,何以国难当头,弃我们孤儿寡母不顾,你们怎么有脸见先帝于地下?怎么有脸见赵家列祖列宗?”

    最后时刻,太皇太后依旧满心悲愤,这末代的宋朝,大臣欺她不轻,忠臣义士终究是少数。

    有人说,当年太祖皇帝欺负柴家的孤儿寡母,才有他们祖孙之厄,可她不信,这些人欺负她是弱女子不懂历史么?

    五代十国,军阀霍乱不断,赵匡胤上位也是应有之势,前者如他一般的,还少么?

    可太祖英明神武,彻底结束五代十国时期礼乐崩坏的状态,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更是在之后养民生息,有宋三百年,就算不说上一句煌煌大宋万国来朝,也不说上一句盛世万代之姿,但至少,历代天子还算厚道,还算仁义吧?

    我以国士待诸君,诸君何以报我?

    太皇太后越想越气,越气越恨,终于怒上心头,气血上涌,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太皇太后晕倒,自然有宫女照顾,而临安城前,受降仪式也告一段落,伯颜并未亲自入驻临安,他对这个城市还不太放心。

    进入临安城的是董文炳,不过他带了伯颜的命令,对临安城百姓秋毫不犯,只是罢免宋朝官府,遣散诸军,封存库藏,收礼乐器及诸书籍等。

    临安繁华,按照历史,之后十年临安各种物资将会源源不断进入北方,直至十年后才停歇。

    而这些,都是未来的事情,只是如今,未来已经改变,在南面的山路上,即将改变未来的人,正在随大军艰难南下。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