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登辽风云录 > 第四节
    一、

    文化上,也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如何在封建皇权专制的现实情况下,开展一些有利于瓦解专制皇权的思想文化活动,王进贤还颇费了一番脑筋。

    除了在民社这一小范围内宣传一些政治道理外,在义学和军校,王进贤都提倡辩论式讨论问题。

    在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上,王进贤有意大肆宣传孔子和孟子的学说,有意无意的对朱子的一些理论加以驳斥。

    孔子是儒家师祖,其地位之崇高,无以伦比。然而,观其学说,更像是一些道德规范的汇集,在逻辑和思想深度、理论建设上有所欠缺,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一特点,使得其学说即符合主流价值观,又具有极大的可扩展性和包容性。我们所熟知的很多理论都是后人的意会和发挥,至于其是不是孔圣先师的本意就只有天知道了。孟子是儒家的又一位思想家,号称“亚圣”,威望极高。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学说,主张人性本善,强调仁政和王道。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因此,孔子的学说除了无政府主义思想,几乎可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而孟子继承并深化了这一学说,从孔子“仁”道,引申出“仁政”,而仁政学说的基础是“民本”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家中,孟子的“民本”思想表现得最为突出。他不顾统治者的颜面,大胆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见解,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君”摆在“民”和“社稷”的后面。而这正是封建专制统治者所不能接受的。

    明清两代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发展到巅峰的时期,君权至高无上,堂而皇之地凌驾于天下百姓之上。在神权上,皇帝是天子,地位和耶稣基督差不多,是无可置疑的神权意志的体现者。如果说,皇帝还有什么领域是无法领袖的,那恐怕就只有学术思想权威了。明清两代的统治者,特别是那些所谓的明君,什么朱元璋、朱棣、康熙、乾隆,无一不是大搞文字狱,以八股取士,禁锢思想,灭杀人文精神,他们实际上是中国历史车轮前进的阻碍者、落后力量,是顽固而强大的封建专制势力的代表。作为始作俑者,朱元璋对孔子和孟子学说中“民贵君轻”等思想极为反感。而更让朱元璋感到难以容忍的是,孟子认为不存在绝对的天子权威,天下百姓不必效忠于一姓一人。人民有权力“变置”或推翻不称职和残害百姓的君主。他说:“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据说朱元璋在读《孟子?离娄下》时,当读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陌路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一段时,勃然大怒。在这段话里,孟子从平等的角度看待君臣关系,而且着重强调在君对臣有礼的前提下臣对君才会忠,否则臣对君不仅不忠,而且把君视为“国人”和“寇仇”。这种君臣之间“互动关系”本来是很正常的,但朱元璋认为臣对君应无条件绝对服从,孟子这些话“非臣子所宜言”,故一怒之下将孟子逐出文庙。

    其实早在这之前,朱元璋就曾下令全国停止对孔子的祭祀,想贬低孔子的“教主”地位,结果遭到知识分子的强烈反对而未能如愿。贬孔行不通,朱元璋几年后把矛头转向孟子。以孟子对君主有极不尊重的言论为由将孟子逐出文庙,结果同样遭到大臣们的强烈反对,次年便收回成命。朱元璋又想出了删书的办法“惩罚”孟子,命令刘三吾等人按自己的旨意将《孟子》一书删去三分之一,编成《孟子节文》一书,又下令科举考试不得以被删的条文命题。

    封建专制统治者害怕的,就是王进贤要宣扬的;封建专制统治者禁锢的,就是王进贤要打破的。王进贤在学校中大力宣扬孔孟关于“仁政”和“君轻民贵”的思想,以复古的形式寻求创新的突破。同样,他继承了自孔子、孟子,乃至朱子一脉相承的“天命论”,承认“天命”和“天理”的存在,只不过把“天命”的内容定义为“民本”,把“天理”的内容定义为科学。

    就这样,王进贤在中国的大明,也开启了一次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复兴”。chapter;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