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风中舞风的人 > 正文 第63章 得风0044
    大姑天生丽质:瓜籽脸,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睫毛长长的,说话时忽闪忽闪的,再看那挂着眼睛上的眉毛,似一弯新月;额头扁而平,宽度适中,头上梳着高高的发髻,分了个桃形的发辫,再往下则是将浓密的头发分成了两股辫成的大辫子。高高的发髻,显出了年青女孩的朝气,而后面的不长不短的辫子,又不失年青人的成熟与厚重;鼻子平直,准头丰满;樱桃小口,齿白唇红,肤如凝脂,说话时声音甜润,不高不低,性格柔和温顺;身材匀称,身高在165厘米以上;再加上,今天特意穿了一件兰地白花的手工制作的对襟的盘着精制的蒜瓣疙瘩的外套,下身则是手工制作的兰大绒的裤子,脚上穿的是窄口的c黑大绒面的c鞋底镶着白边的手衲的布鞋。这一切看上去,大姑真可谓樱桃小口一点点,杨柳细腰赛笔管,再看那走起来路的大姑,更似:潘妃步朵朵莲花,小蛮腰纤纤杨柳;大姑虽不施粉黛c远离铅华,但年青是大姑最大的资本,凭着这身打扮,大姑愈发显得亭亭玉立,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似春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给人以暖暖的感觉。

    再看那许山,身高足有180多厘米,留着学生头,面色白净,长方脸,浓眉大眼,上身穿了一件学生装,上衣的兜里,别了一支在当时极为奢侈的派克金笔,下身穿着黑趟绒的裤子,脚上穿了一双自家做的黑大绒面的千层底的布鞋,给人一种精明干练的美好印象。

    媒人向双方的家人彼此介绍着。

    介绍完后,再看那许山,眼睛早就不够使了,死死地盯着大姑,心想:都说鲍玉兰人长的漂亮,这些年自己尽在外面读书了,虽说东西头驻着,但这么多年,还真是第一次见到呢!不知不觉间,思想早已开了小差了,媒人一连催促了好几回让他给人点烟和倒水的话,许山才醒过神来,自己感觉有些失态,不好意思的红了脸,怎奈,这脸一红,更显得比先前时容光焕发,精神了许多,人也愈发可爱了。

    许山早在半年多前,已读完了初中,这对当年大规模开发还不到30年的土岭县而言,能接受这么好的教育实属凤毛麟角,这在当年称得上地地道道的知识分子了。

    大姑和许山,真可谓天生一对,地造一双,用郎才女貌这句话说两人,一点也不为过。故此,相亲自然极为顺利。

    大姑定亲了,并且不到半年,也就顺理成章地结婚了。

    婚后的大姑和姑父恩爱有加,相敬如宾。

    年青女孩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女人,是需要婚姻的砥砺的。

    结了婚的女人,只有和婆家上上下下c老老少少的关系处理得和谐,婆家和娘家的关系才能融洽,乃至其乐融融。

    大姑在和公婆c叔嫂c姑嫂们的关系的处理上,由于在家时就是老大,事事谦让,人又勤快,这些都为大姑赢得许家人的欢心带来了极大的有利条件,可谓得心应手,许家上下的人,对大姑赞誉有加。

    婚后只几年,大姑便生育了两女一子,全家上下,沉醉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

    大爷出徒了,并且又成家立业了,家中的花费已不像大爷学徒时那么紧了,此时的父亲,也到了该上学念书的年龄了。于是,父亲被爷爷送到了离家不到四华里的西双坨子的王先生家读了一年多的私塾。

    父亲的学习成绩很好,无论是学习儿童的发蒙的《三字经》c《百家姓》c《弟子规》等课程,还是其它的一些课程,父亲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再加上父亲人勤快,长的标准,又特别的喜欢干净,深得这王老先生的喜欢。

    王老先生通过观察发现,父亲不但学习好,并且在学生中很有威望和亲和力,便内心琢磨起来了:鲍宪文是个老蔫,只知道干活,斗大的字不认识一筐,见人连句话都不爱说,可他家的这个我教的老四鲍广德,书念的很好,简直有过目不忘之才,人又长的精神,在学生中又很有办事能力,日后入了新式学堂,成绩也是错不了的,将来可能会成大才。再看看自己家的孩子,虽说这书念的也不错,但和这鲍广德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啊!古人不是说:穷的可交,富的可维吗?虽说鲍宪文就是个地道的农民,家中没有什么势力,但他家的老大不是已经当了大夫了吗?老二老三跟着鲍宪文务农,但这老四鲍广德脑袋瓜子也太好使了,书念的这么好,说不准将来能做什么呢!这孩子要是自己的该有多好啊!每当想到这些时,这王老先生便不由自主地打起了嗨声。

    这王老先生,某一天,利用有事顺路路过爷爷家为由来到了爷爷家。不爱多说话的爷爷,简单的问了问父亲学习的情况,就再没什么话了。

    说话利落,且干活麻利的麻脸奶奶一边干着活,一边应承着,和王老先生搭着话。

    奶奶一边说着,一边准备给王老先生做饭,王老先生有意的推托着。但孩子的老师第一次因有事路过家里,奶奶也是诚心诚意地留这位老先生吃饭,并且嘴里不停地说着:“老先生,虽说离家近,走到家还到不了饭时呐,可是,人家不都说:过个门槛,多吃一碗吗?走了这么远的路,也消化的差不多了,要不是我家老四在先生家念书,八成是请还请不来呢!既然今天顺路来了,说什么也不能走了。”,一边说着,一边看着爷爷,然后对爷爷说道:“快把先生的鞋脱了,往炕里坐,这样不就不能走了吗?我好消消停停的给先生做饭去。”

    一句话提醒了爷爷,爷爷赶紧的哈下腰去,把王老先生的鞋脱了下来,然后趁机把王先生往炕里推了推,嘴里说着:“老四他妈,先给先生烧点水,家里还有茶吧?”

    爷爷一边喝着水,一边和王老先生聊着。

    一会,奶奶把饭做好了。

    爷爷和王老先生坐在炕上喝起了酒来。

    喝了几口酒,王老先生带着夸奖羡慕的口吻说道:“宪文,你家老四这孩子太聪明了,简直过目不忘,长的又好,爱干净,会说话,能办事,将来一定是块好料。”

    爷爷答道:“大伙都说他脑袋好使,也不知将来这书到底能念的怎样?”

    王老先生说道:“不是我吹牛皮,教了大半辈子书了,哪个学生书念的好,将来能有大出息,我还没走眼过呢!”,说完,骄傲地看着爷爷。

    爷爷不知说什么是好,只是一个劲地“哦”c“哦”地答应着。弄得王老先生也不好意思一个劲的再夸自己的学生了。

    停了一会,喝了几口酒,又吃了几口菜,那王老先生看着爷爷的脸说道:“你说,宪文,我当了大半辈子私塾先生了,自己家的孩子也一大帮,可没一个像老四这么聪明的,这老四要是我家的孩子多好啊!”

    站在屋地侍候客人的奶奶早就听出了王老先生的意思,为了能让这王老先生更好地关照父亲,使父亲的学业长进更快,听先生这么一说,赶忙接过先生的话说道:“王先生这么喜欢老四,老四又在先生的堂下读书,承蒙不弃,如果我们不是高攀的话,那就让老四给先生当义子吧!先生您看如何?”

    王老先生听奶奶这么一说,高兴的哈哈大笑道:“只要你们愿意让老四给我做义子,我早就求之不得了,哪里谈得上高攀啊,再说老四的学业这么好,将来说不上能干什么呢!”

    说完看了爷爷奶奶一眼,见爷爷奶奶没有再说什么,便继续说道:“有句古话不是叫做: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吗?宪文,就冲你家这个当大夫的老大,和老四的书读的这么好,你在咱这南北二屯c十里八村的,哪个见了你不得客客气气的。”

    爷爷接过王老先生的话说道:“哪有这么多说道啊,乡里乡亲的住着,见面说句话,打声招呼,大伙心里乐呵就行了,哪有什么你高我低这么多的说道啊!这年头,只要大伙能乐呵,心里感到舒服就行了,咱这中国人活着也太不易了,不知何年何月,我们中国人的日子能好起来呢!”

    王老先生听爷爷说了这番话,借着酒劲说了这么一句话:“鲍宪文,还真没看出来,不识几个大字的你,还能说出这忧国忧民的话来。”,说完看着爷爷,又继续说道:“告诉你,咱这是在家里,我现在是老四的义父了,没有外人,这样的话,到了外面可不要说,要是让那些心地不善的人听道了,为了邀功,会告密卖友的,要是让那rb人知道了,麻烦可就大了,弄不好还不得倾家荡产和人头落地啊!”,说完吃了一口菜,继续说道:“以后不管在哪,只要有外人,不管平时关系处的多么近c多么好,也不要说这样的话。不管是唱戏的戏里说的,还是在现实社会中,从前的好哥们c好姐妹,为了利益,反目成仇的多了去了,谁知道谁心里是怎么想的啊?人与人之间,无所谓忠诚和背叛,忠诚,只是因为背叛的价砝太低,所以啊!还是前人说的那句话对呀!”

    当王老先生说道“还是前人说的那句话对呀!”的时候,为了吸引爷爷的注意力和以后的重视,故意的拉了个长音,把这个“呀”字拉了很长很长的时间。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