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风中舞风的人 > 正文 第34章 得风0014
    心烦c暴躁的鲍德山说:“回回回,就知道回,过来快30年了,不知道老人们还健在不!我也想回老家看看他们,我们不也是到了土埋半截子的时候了吗?整天就这几句破嗑,磨叽的让人心里没缝,堵得慌,回,明天就回!”

    刚说话时,德山的语气还算平和,可是说着说着,德山的语气就硬了起来。

    媳妇觉得受了委屈,便呜呜的哭了起来,口里还说着:“从和你结婚到孙子都这么大了,你说说,我哪一点对不住你了?不就是要回趟老家,看看家里的老人,心里也就踏实了吗?可一拖就拖了这么多年,今天还一个劲的喝斥我,不行的话,我就领老三回去,回去以后,我还不回关东了呢!”

    这句话一出口,本就暴躁的鲍德山,更是疯了似的吼了起来:“不回就不回。”,说完后,又感到自己后悔了,于是走到xiāng zi旁,把家谱拿了出来,说了句:“如果老人们在的话,还能认识你,否则的话,没有家谱,老家那的人,是不会承认你是鲍家的媳妇的。”

    德山媳妇说:“不承认就不承认,还有我娘家的人呢,回去后,也不至于没有安身之地的吧!”

    听了这话,德山觉得有忤他的好意,心中甚是不快,于是压着火说了句:“既然不怕我们老鲍家不收留你,有娘家做靠山,那你就别带这家谱了,我这辈子,看来是很难回去了,这兵荒马乱的,能活着就不错了,以后孩子们还不知道会遇到啥事呢?大清国怎么越来越窝囊,将来也不会好到哪去的,你能回老家就先回去吧!”

    德山媳妇一听这话,便大声嚷嚷道:“怎么,你真的不和我回去啊?”

    德山没好气地说:“你不是说自己领老三回去吗?让他和你回。”

    媳妇听完这话,便大声说:“不行,我想和你回去,如果老家那的日子好过的话,我们就不回来了。”

    德山一听这话,火了。

    大声说道:“怎么越说越离谱了,孩子都在这边,回老家看看就行了,怎么能不回呢?再说,我们老了,不能干活那天,得靠孩子养老送终呢,老三不回来,扔下孩子老婆怎么办?”

    德山媳妇说:“这么多年了,今天,和你说句心里话吧!尽管关东的日子比老家sd那好过得多,但我心里始终恋着sd的老家呢!一旦能回去,我真的不想再回这关东了。这关东,这些年也没啥好的了,一会儿大清国的人来,一会儿,鹅子屎国(当时许多故意对俄罗斯国的戏称)又来了,这眼下,小rb又来凑热闹了,说不上哪天又归了谁呢!sd再不好,还只是大清一家的,这几年也没打仗,在老家那,咱也不人孤姓孤的,可是在这,除了孩子,我们还认识谁?”

    德山听了这话,觉得媳妇是下了决心要回sd老家,并且打算不回来了,便问了句:“那你是下了决心不回来了吧?”

    德山媳妇说:“我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

    也许是玩笑吧,但德山听后气的火冒三丈,说了句:“爱回你就回,反正我是不回。”

    结果,两个人越说越吵,最后,德山的火爆脾气上来了。边说边拿着家谱向灶坑走去,说了句:“你就自己回去吧,家谱我是不让你带着了,不管老家的人承认不承认你了,以后孩子们也不用回去了,只要他们知道我们出来的老家是哪就行了。”,说着,便点着了火镰,把家谱往锅台的灶炕里一放就点着了。

    在德山点家谱的时候,德山媳妇,起初并不知道,后来闻到一股烧纸的味道,才走过来看个究竟,可是这时,家谱已经烧光了。

    这就是我的父辈们,听他的祖父讲述的,在今天jl西部某县聚体乡聚体村的鲍家,为什么没有家谱的原因。

    父辈们生前,每每讲到这家谱未能续上先人的支系而时时为之感伤。20世纪70和80年代,我的当小学教师的堂叔,曾多次给周村鲍家庄村委会写信,打听周村的鲍家的辈份排序,但由于没有具体的收信人的姓名之故,信也就成了远去的黄鹤了。

    家谱被烧了,两人的争吵也结束了。后来两人都觉得有愧于家中的后人,争吵暂时平息了很长一段时间。

    国之不幸,民之家能幸,实非易事。

    尽管19世纪的最后几年,中国可谓多灾多难,但一个民族的延续,靠的是若干个平民的家庭的延续而维系的。

    1899年,已成家多年的鲍金福,有了他的儿子——鲍宪文,随之,老三c老四的孩子也一个个的接连在孤家子出生了。在几个孙子出生没几年后,鲍德山和媳妇在孤家子度过了生命的最后岁月。

    我的父辈们对于他们的祖父们的记忆是模糊而惨淡的,除了前文讲述的生活经历外,到了我们这一辈,只知道鲍金发c鲍金福c鲍金升c鲍金财四人,直到在1912年前后,全家迁到了今天的jl省西部的土岭县的八家于屯,当时,只有痴呆的老大——鲍金发还健在,并且,随着继续北迁的家人来到了今天的居住地,死后,葬在了今天鲍家祖茔的旁边。

    鲍宪文是鲍金福的儿子,宪文秉承了父亲的天性,为人老实厚道c不善言辞,一生以种地为业,勤俭持家,尽管是个农民,没有上过学,但教育子女c治家却极其严格。

    历史进入20世纪后,东北的开发,如火如荼,但由于大清国力日衰,为了支付赔款,尽管大清放开了各种民间兴业的限制,注重开源节流,但因连年战争和历史欠帐太多,寅吃卯粮早已司空见惯,由此不得不加大对百姓的搜刮,弄得生灵涂炭c民不聊生,人民挣扎在死亡线上。为了活命,许多人背井离乡,甚至不惜铤而走险c落草为寇,当上了胡子。此时昔日富饶膏腴的关东居然也出现了很多胡子,并且匪患一天比一天严重,民无宁日。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