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风中舞风的人 > 正文 第3章 寻风0002
    鲍德山的sd老家在当年被称为sd省济南府长山县周村鲍家庄。在今天的sd省的行政区划图上,早已找不到长山县这个名字了。

    这长山县,在1956年,已经被撤销了,但是要说起这长山县的建治,可谓源远流长,甚是久远。

    据历史记载,这长山县,在西汉时,为於l县邑。

    南北朝刘宋孝武帝于古於陵地置q县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q县为长山县。

    宋时置淄川郡,属京东东路所辖的四县之一。

    元至元元年(1264年),升淄川路,次年改名淄莱路,下辖二州四县,长山仍是其所辖四县之一。公元1287年,改淄莱路为般阳路,长山县是般阳路所辖的二州十一县之一。

    1364年,改设淄川州,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为淄州,长山县为其所辖四县之一,洪武十年(1377年),长山县属济南府。

    清沿明制。

    辛亥革命后,废府设道,属济南道。

    民国二年(1913年)二月,民国政府公布sd设岱北c岱南c济西c胶东四道,共辖107个县。民国三年六月,又将岱北道改为济南道,济南道住历城,辖27县,长山县是其27县之一。

    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sd省人民政府依据中央人民政府之令,对sd省所辖行政区域进行了三次较大调整,撤销了文登c胶州c德州3个专区,同时也撤销了鱼台c长山等24个县,将长山县并入zp县在原长山县治所所在地,改设长山区。

    1958年,建长山公社c苑城公社,1961年复设长山区c苑城区,1968年设长山公社c苑城公社。

    1984年,乡镇改革,改长山镇c苑城乡,1995年苑城撤乡改镇。2001年,撤销苑城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长山镇。

    从南北朝至1956年,长山县的治所一直位于今天的zp县长山镇。也就是说,鲍德山的sd老家按县说是属今天的sd省zp县的长山镇所辖。

    再说这周村,春秋战国时,为齐国属地。战国前,因此地位于丘陵c平原的交接处,故名为昼,亦因人少聚居而名为昼,后因字音转变和临水居称昼屯,北宋年间演变为周村。

    西汉时,北部属於l县南部属般阳县(今淄川)。

    南北朝时,属广川郡q县宋元嘉五年于南部置贝q县属清河郡。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属淄川,十八年改q县为长山县,改贝q县为淄川县。现区境南部原属淄川县c北部属长山县。

    1945年8月,周村第一次解放,置周村市建制,隶属渤海行署,后划归鲁中南行政区淄博特区。

    1950年3月,周村c长山合并为长山县;11月,由长山县析出,与张店合建张周市。

    1955年4月设zc区为zb市辖区。

    今天的zc区位于淄博西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7度41分至117度58分,北纬36度39分至36度54分。东临zd区南接zc区西南与zq市接壤,西北与zp县毗邻,东北与ht县连界。东距市政府驻地张店20公里,西距sd省会济南82。5公里。

    周村,曾号称“天下第一村”,村中之村牌,据二大爷等父辈们讲:当年乾隆帝南巡时,远祖鲍开茂曾为当朝三品大员,深得乾隆帝赏识,但鲍开茂“性谨慎,远张扬”,一生信奉“平安即福”之观念,遂在尚为年富力强之际,便辞官还家,以避guān chǎng不测之祸。由是,帝愈钦佩开茂为家族平安而不恋权贵之品格,在某次南巡时下诣,取道sd周村,借此与开茂畅叙君臣之谊,且点名开茂负责接待事宜。

    君臣再次相见时,开茂已是耄耋之年,因感念君臣知遇之恩,开茂说于家人:当倾所有家资,供帝南巡之用,帝亦为昔日重臣谢君恩之谊,欲赐开茂桑榆之地“忠厚鲍府,世人楷模”之君圣之墨宝,然开茂忧其家人侍主而骄,乃至于乡邻间以强凌弱,遂以族裔为小,乡裔为大而婉拒,由是,帝遂为周村题“天下第一村”表而纪之。

    周村,古来即为北方地区的商业重镇,享有“旱码头”c“金周村”c“丝绸之乡”的美誉。历史上曾街市纵横c店铺林立,客商云集,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直隶总督袁世凯奏请皇帝自行开埠后,一时“天下之货聚焉”。当时最多的商号c作坊达到5000余家,成为名副其实的“旱码头”,几年前拍摄的电视剧《大染坊》里的主人公陈六子的原型就是周村人。

    现如今,周村大街原始风貌依然保存较好,青瓦红墙c灰砖土壁c布市银街c当铺药店c茶楼染坊c客栈古玩可依稀见证周村当日之繁华景象。今天的周村,已成为一座新兴的工商业城市,也是sd省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

    鲍家庄则是当年周村中一较大的村庄。现如今,在长山镇和zc区还有很多以鲍家为名而命名的行政村。

    鲍德山的家,在当地,当年人丁兴望,且小有名气,世代以手工艺和经商为主,在他以前,很少有以种地为生的,尽管在大明以前,历代王朝对工匠的人身控制极其严格,其地位,也要比纯以种地为业的农民低得多,但由于历史和家族的因素,以及当时农业生产力的低下,人们不愿过脸朝黄土背朝天,从地里刨食的日子,所以鲍德山家还是喜欢以工匠和经商为业。

    几年后的鲍德山已长的人高体大,体壮如牛,也到了该自己独立做事养活自己的时候了。

    某年夏季的一天中午,刚吃完午饭的鲍德山,正准备像往天一样去午睡,醒后再帮家人随便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这时他的父亲鲍希花和母亲(姓氏无可考)把他叫了过来,说有事和他商量。父亲说:“德山不小了,快20岁了,该自己做事了,我和你妈今天问你,你想长大后做什么?靠什么养活你自己和将来你的家?”。

    鲍德山听后说:“就这事啊!这还不好办吗?咱家不是有做买卖和当木匠的吗?做买卖,我不太喜欢,整天在店铺里把个死身子,太没自由了。当个走南串北的小货郎,更没意思,去找个地儿,开个货栈,搞土特产收购吧?我估计咱家又没有那么大的气力,当大的行商吧,经常不在家,我想你们咋办呢?再说当行商也挺遭罪啊。你们看我这体格子,我看我就学木匠吧!我觉得当个木匠也不错,学成了的话,东家请,西家送的,请你做活的人家还得好吃好喝的恭敬着你,用你们大人的话说,还能给家里带出去一张嘴的,你们说行吧?”。

    一听鲍德山这话,鲍希花看了妻子一眼。当看到妻子的眼里透出兴奋的目光时,鲍希花开口了:“你说的行,那就照你说的办吧,其实我和你妈早就合计过了,觉得你是个当木匠的料儿,你能成为我们老鲍家一个很有名的木匠的,说不准,哪天这大清国的皇帝一高兴,还要再修bj城呢!那时,说不准,我家还能出个蒯详呢!明天,就和你的两个叔叔学木匠去吧!”。

    就这样,鲍德山的木匠生涯开始了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