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苏张纵横 > 第 11 章
    此,彼此并生也。既然这样,那么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因此圣人不拘泥于是非之途,而明照于天道。此亦彼也,彼亦此也。彼亦有一是非,此亦有一是非,果真有彼此吗?果真无彼此吗?如彼此俱空,是非两幻,彼此不对立而互为偶,则道存于其中了。这就叫道枢。执道枢而立于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以道言之,是无定是,非无定非。照之以自然之明,而不固执我见,则无是非之说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路,物称之而有名。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因此,粗与细,丑与美,正与斜,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有旷达者知通为一!”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一天,庄子偕弟子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中。时值秋冬之际,万木凋零,枯草遍野,黄叶漫卷,乌鸦哀号。庄子破帽遮头,旧衣裹身,脚穿烂麻草鞋,踩着崎岖的山路,迎着萧瑟的秋风,望着惨淡的夕阳,不禁仰天长啸、放声高歌道: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

    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福轻干羽,莫之知载;

    祸重于地,莫之知避。

    已乎,已乎!临人以德。

    殆乎,殆乎!画地而趋。

    迷阳迷阳,无伤吾行。

    吾行却曲、无伤吾足。

    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弟子不解,问道:“先生一向乐观大度,今日为何悲歌哀叹?”庄子道:“天下有至乐的国土吗?有可以养生全身的诀窍没有?身处当今乱世,干什么正当,不干什么无凶?住在哪儿为安,逃向哪儿无险?依就什么可靠,舍弃什么无忧?喜欢什么合理,厌恶什么无祸?”。弟子道:“天下人所尊崇的,是富贵、长寿、美丽;所喜好的,是身安、厚味、美色、美服、音乐;所鄙弃的,是贫贱、病夭、丑陋;所苦恼的,是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昧、身不得美服、眼不得好色,耳不得好音乐。以上不就是常人的好恶避就、养生全身的道理吗?先生还有何高见?”

    庄子道:“倘若不能如愿,则大忧而惧,其对待生命的态度,岂不是很愚蠢?想那贪富者,辛苦劳作,积财很多而木能用尽,其养身之法是知外而不知内;想那求责者,夜以继日,思虑好坏,其养身之法是知疏而不知密。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昏昏,久忧不死,何苦呢?其养生之法是知远而不知近。”弟子道:“先生之意,是说富贵、长寿等都是外在的东西,都不足以真正地养生。对吧?”

    庄子点点头,又道:“烈士是为天下所称赞的人,未足以保全己身。你说烈士是该称善还是不该称善?若以为善,不能保全自己;若不以为善,却能保全他人。古人道:忠谏不听,则闭口莫争。伍子胥忠谏强争,结果被吴王害了xìng命;如不争,伍子胥又难成忠臣之名。你说怎样作才算善行?”

    弟子似有所悟:“先生是说:名可害生,追求美名并非养生之道?”

    庄子未置可否,继续说:“今世俗之所作与所乐者,我也不知其乐果真是乐,果真不乐?我看世俗之所乐,不过是举世群起追赶时髦,蜂涌向前如被鞭之羊,洋洋自得而不知何求,都自以为乐,我也不知是否真乐。不过,我视无为恬淡方是真乐,而世俗却不以为然,以为是大苦。”

    弟子道:“我明白了。先生认为: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庄子道:“对,对!无乐方为至乐,无为方可保命。天下是非果未定也,不过,无为可以定是非。至乐活身,唯有无为可以保命。为何这么说呢?你想:天无为而自清,地无为而自运。此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生。恍恍pàopào,不知所由;恍恍惚惚,不知所出;万物纷纭,皆从无为而生。因此,天地无为而无不为,人谁能体会到无为的益处呢?”

    无用之用,方是大用

    庄子与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见一株大树,枝繁叶茂,耸立在大溪旁,特别显眼。但见这树:其粗百尺,其高数千丈,直指云霄;其树冠宽如巨伞,能遮蔽十几亩地。庄子忍不住问伐木者:“请问师傅,如此好大木材,怎一直无人砍伐?以至独独长了几千年?”伐木者似对此树不屑一顾,道:“这何足为奇?此树是一种不中用的木材。用来作舟船,则沉于水;用来作棺材,则很快腐烂;用来作器具,则容易毁坏;用来作门窗,则脂液不干;用来作柱子,则易受虫蚀,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寿。”

    听了此话,庄子对弟子说:“此树因不材而得以终其天年,岂不是无用之用,无为而于己有为?”弟子恍然大悟,点头不已。庄子又说:“树无用,不求有为而免遭斤斧;白额之牛,亢曼之猪,痔疮之人,巫师认为是不祥之物,故祭河神才不会把它们投进河里;残废之人,征兵不会征到他,故能终其天年。形体残废,尚且可以养身保命,何况德才残废者呢?树不成材,方可免祸;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庄子愈说愈兴奋,总结xìng地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一龙一蛇,与时俱化

    师徒二人出了山,留宿于庄子故友之家。主人很高兴,命儿子杀赝款待。儿子问:“一赝能鸣,一赝不能鸣,请问杀哪只?”主人道:“当然杀不能鸣的。”第二天,出了朋友之家,没走多远,弟子便忍不住问道:“昨日山中之木,因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赝,因不材被杀。弟子糊涂,请问:先生将何处?”庄子笑道:“我庄子将处于材与木材之间。材与木材之间,似是而非,仍难免于累……”庄子yù言又止,弟子急待下文:“那又怎处世呢?有材不行,无材也不行,材与木材间也不行,究竟如何是好?”

    庄子沉思片刻,仰头道:“如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毁,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不肯专为。一下一上,以和为量,浮游于万物之初,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还有什么可累的呢?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至于物之xìng、人lún之情则不然:成则毁,锐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厚,不肖则欺。怎能免累呢?弟子记住,唯道德之乡才逍遥啊!”

    弟子道:“道德之乡,人只能神游其中;当今乱世,人究竟怎样安息?”庄子道:“你知道鹌鹑、鸟是怎样饮食起居的吗?”

    弟子道:“先生的意思是说:人应象鹌鹤一样起居、以四海为家,居无常居,随遇而安;象鸟一样饮食:不择精粗,不挑肥瘦,随吃而饱;象飞鸟一样行走:自在逍遥,不留痕迹?”庄子微笑着点点头。”

    老人说完故事后,问苏秦如何评价庄子。只见苏秦淡淡一笑,道:“庄子的确与众不同,但活在当今战国时代,唯有抛头颅、洒热血,方显男儿本色;唯有志在天下,驰骋沙场,方显人生终极意义。庄子避世独游,终究就只有他一人会这么做而已。时势造英雄!人应随势而走,所以庄子不足道也。就等着看我苏秦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吧!”

    呵呵,第五更。

    ,

    第21章 再入邯郸

    更新时间2011-6-29 12:51:52  字数:1688

    深夜,微风阵阵,在邯郸城不断dàng漾。一轮明月已被乌云遮住大半,只露出一弯皎洁的身体,如精致的小船,如锋利的镰刀。

    赵王宫,灯光依稀。王殿寝室内,灯火通明,门外有十几个侍卫守着,但门似乎关的很紧。有三个人围坐在一张桌子,桌上放着一张地图。他们在商量极为重要的事。

    其中一个身穿铠甲,高大威猛,长有胡子的壮年向一个头戴王冠,身材中等,穿着华丽黄袍的中年人敬道:“国君,末将认为攻打燕国之前,应先修一封文书给燕国表示友好,以麻痹其防范意识。”“肥义将军说的对,父侯当如此。”一个英俊丰神,器宇轩昂,头戴明珠高冠,身着华丽青袍的青年向王冠中年人敬道。王冠中年人就是赵肃侯,他点头道:“嗯。不过此次出征,肥义将军觉得胜算有多少。”铠甲壮年就是赵国名将肥义,他道:“国君,按照双方士兵比例以及战力来看,末将估计胜算有七成。”

    “好!”赵肃侯不禁赞一声,又对英俊青年道:“雍儿,粮草接应工作准备的如何?”英俊青年就是太子赵雍,他道:“一切已准备妥当,只等发兵时机。”“好!”赵肃侯又赞一声,接着问道:“肥义,我们应该先打燕国哪里?”肥义指着桌上的地图一个地点道:“这里。末将准备兵分三路……”突然一阵敲门声打断了三人的谈话。“何事?”赵肃侯生气地问门外。

    门外一个太监回报:“国君,边境赵锋将军接到燕国结盟文书,特命侍卫八百里急传,今已送到。”“燕国结盟文书?”赵肃侯微惊,对肥义、赵雍道:“我们正准备攻打燕国,他就送来结盟文书,这是为何?难道是走漏了风声?”“不可能。此事是儿臣与肥义将军亲自督办,绝不可能走漏风声。”赵雍坚定地道。“那这?”赵肃侯觉得十分奇怪。“国君,也许这是燕国一般礼节上的jiāo往。”肥义道。

    “这样更好!父侯,燕国送来结盟文书,也省的我们送文书给燕国,这与肥义将军的打算不谋而合。无论如何,我们都该回应一下燕国。”赵雍计算道。“好。”赵肃侯呼唤门外:“将文书传进来!”“是。”一个太监将燕国文书放到赵肃侯面前,然后恭谨地退出,又将门关紧。赵肃侯拿起文书一看,只见:“敬赵国肃侯书:赵国与燕国同为周朝宗室,幸天子封赐,得一方疆域。前番蒙赵国多次济援,燕国渡过天灾,迎来物阜民丰。今燕国上下,无不感激赵国恩惠,特修一封文书以示友好,望与赵国结为兄弟之家,长久永存。燕文侯二十三年五月。”

    “这是何意?寡人记得赵国援助燕国早已是七八年前的事了,这几年都不往来,燕国却突然来个结盟兄弟,寡人真是想不透。”赵肃侯看完文书感慨道。“让儿臣看一看。”赵雍道。赵肃侯将文书jiāo给赵雍,赵永看完后又传给肥义。赵雍思忖片刻,道:“父侯,我们可以先见一见燕国使臣,如果没有特别的事情发生,我们便按原计划实施。”“将军觉得如何?”赵肃侯问。肥义想了想,道:“就按太子的意思办吧。”“好。寡人就命侍卫八百里传召燕国使臣,看一看燕国的葫芦里究竟卖什么yào。”

    另一边,苏秦带领的仪仗队休息了一晚,便趁着上午灿烂的阳光向赵国进发。苏秦与副使骑着马并行前头。副使问:“大人可到过赵国邯郸?”苏秦道:“到过一次。不过却是欣喜进城,失望离城。但这一次就不一样了。”“是啊。我们的肩上责任重大,容不得一些闪失……”副使有些感慨,道:“不知我们的入境文书是否已送到王都,大人,要不要再派人去查看一下。”“不用了。我料定赵国君臣已然接到了我们的文书,现在也许正派人接我们入境。”苏秦自信地道。果然,传送文书的侍卫赶来回报苏秦,赵肃侯已派人传令燕赵边境的守将放行。

    苏秦带着仪仗队来到燕赵边境通阳关,只见守关的将领赵锋大开城门,迎接苏秦等人进关。苏秦带领仪仗队继续向邯郸进发,途中下了一阵小雨,行了十日,终于来到邯郸城下。此时正是傍晚,夕阳满天红,将远处的山脉和眼前的护城河映的一片红润。苏秦下了马,朝城里望去,只见一个大臣带领一队仪仗队前来迎接。那个大臣来到苏秦面前,敬道:“请问可是燕使?”“在下正是燕使武安君苏秦。”苏秦抱拳敬道。“在下是上大夫司马镇,奉国君之命特来迎接燕使大人。”司马镇抱拳道。“有劳司马大人了。”苏秦客套一句,转身对仪仗队高声道:“随司马大人进城!”

    威风凛凛,意气风发。苏秦再入邯郸,准备掀起纵横天下之风雨。

    ,

    第22章 香姬

    更新时间2011-6-29 12:53:11  字数:1934

    苏秦的仪仗队在赵国上大夫司马镇的安排下,住进了驿馆,等待三日后入宫见驾。清早,苏秦伸了一个懒腰,从床上缓缓起身,穿衣洗漱吃饭。随后,苏秦便要副使燕义陪他出去走走。

    邯郸是一个热闹又繁盛的城市。苏秦与燕义走着走着便发现蓟城远远比不上邯郸。忽然,苏秦似乎闻到一股酒香,他往两旁看去,发现右边有一座酒楼,名为“风雅阁”。“风雅阁?名字这么好,看来不仅仅是美酒添风雅啊。”苏秦颇感兴趣,便对燕义道:“我们进风雅阁坐坐。”“好。大人请。”燕义恭敬地道。苏秦与燕义上了二楼,因为苏秦一向喜欢坐在二楼喝酒,尤其是靠在窗边,可以看到外边的风景。不过上到二楼后,苏秦发现二楼不是普通酒间,而是一间间雅间。

    一个长得有些刁钻的红衣女子走来,那女子大约三十五岁的样子。她问:“我是这的管家,两位客官是要喝酒还是要听小曲,或者是两样都要?”“还能听小曲?这倒是一件奇事。”苏秦笑道:“那好。两样都要。”“客官真是爽快。请。”红衣女子请苏秦与燕义进了一间雅间。红衣女子问:“两位客官要喝什么酒?要听什么曲子?”“要喝最好的酒,要听最好的曲子。”只见苏秦爽快的道。“好嘞。我马上请本阁第一名角为两位客官演奏,请稍等。”红衣女子说完便优雅地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