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深山寻宝记 > 正文 第四十四章 步步入套
    江云瞳说的话也是宋子骐所顾忌的,他原本就犹豫不决,现在更是不想下地去了。

    对于江云瞳拖后腿的行为,浩子可以说是极为不满。但他还是想尽一切办法来打动宋子骐:“我们在云南的时候,连那里的藏宝山都去过了,这墓地和藏宝山的性质是一样的。”

    宋子骐回顾四周,看到浩子说的眉飞色舞;赵阳和老阎也是兴趣盎然,只有江云瞳还是摆着苦瓜脸,一副随时想要拒绝的样子。

    说实在的,宋子骐对于浩子的提议真的很动心,于是鼓足勇气问道:“那你可否有目标了?”

    “有c有!当然有。”浩子激动的说了好几个有字。

    提到此事,还要追溯到宋子骐初次在赵阳家做客的那天,那时浩子与赵阳久别重逢,两人开心之余都痛饮不少酒。

    喝到兴起之际,浩子提到了云南藏宝山的经历,这激起了赵阳多年的盗墓梦,别看这几年赵阳改邪归正,一直都在正正当当的做生意。

    但私底下他对当年下墓的经历还是有些怀念的,毕竟那样来钱最快,就是风险巨大,让他有所收敛。

    不过再过几个月他就要当新郎了,他也想在此时多捞些钱财用来娶妻生子。当赵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浩子以后,这个同样视财如命浩子立即和赵阳一拍即合。

    不过为了把计划更好的实施,赵阳决定先带他们几个一起出行,在旅游途中试图说服除了浩子以外的三人。

    至于现在宋子骐,连他都有自己的主意,原来宋子骐除了对探险有着强烈的好奇外,也想弄出些宝贝东西换钱花。就连不声不响的老阎都抱着和他们相同的想法,就是要向钱看齐。

    唯独江云瞳始终持有反对意见,只有他还在阴沉着脸。不过少数必须服从多数,即便江云瞳一个人不高兴,其他人还是决定下来,他们要在白天收拾装备,晚上好下地。

    其实也没什么好准备的了,赵阳也一点都不含糊,他在宋子骐他们联络曹先生作生意时,在一天里就准备好了所有工具,就藏在客货的后面。事到如今,他们只要把赵阳事先准备的工具拿开用就行。

    早在此之前,赵阳已经在此处踩过点,在这附近共有五处古墓可以开挖。

    非常遗憾的是在这五处墓地中,有一处是赵阳半年前发现的,结果没过多久这里就被一个土地开发商看上了,直到一个月前,这个土地开发上动工在这块土地上修建商场。

    赵阳为了这五个备选点真是做足了功夫,最悲剧的一处就是这里,赵阳半年前刚刚踩好点,做好记录,结果此墓上方的那块空地被当地政府规划,拍卖给了一个开发商。

    就在一个月前,土地开发商在这片土地上破土动工时,发现地下有大型古墓。赵阳当时心里那个着急却也是无可奈何。

    土地开发商没有挖多久,就挖出了那个古墓,当然就上报文物局了。随后那个古墓就被当地文物局重点保护了,赵阳见事已至此,只能独自生闷气,一直后悔自己出手晚了。

    赵阳把剩下的四个地点在地图上标示出来,他们五人经过综合评估之后,又否决其中两个不太合适的,只余下一号地点和五号地点。

    这时江云瞳建议到五号地点,于是他们开车到了江云瞳所选择的地方,这里位于一个很偏僻的郊区,是真正的郊区,此地名为芒砀山。

    而他们所处之地一片荒野,地四周遍地干枯野草,尽显荒凉。附近方圆几百里都没有人家,只有一条土路延伸到这里。在这样的地方作案,绝对不用担心会被别人发现,这也是赵阳当时看上这里的原因。

    在这片土地之下长眠着清代中期的一位从四品文官,在这位墓主人在世时,正是康乾盛世,国库充实,百姓富庶,那个时候的墓地陪葬品都不会少,而且价值都不低。

    为此赵阳专门了解当地县志,看县志可以了解一个地方上的历史演变,好在经过赵阳的一番努力之下,还真的让他在一本县志上找到这个四品大官的介绍。

    此人籍贯为洛阳,曾在康熙年间中过进士,后在江苏任职当知府。在当了多年官爷后,到任期的这位知府老爷风光无限的衣锦还乡,在他的家乡也算是大事,他的墓就选在城外面的一个郊区。

    宋子骐他们到达这里的时候还是下午,他们没有贸然行动,一伙人就躲在车上看情况,在此时间,赵阳这个前辈又趁机向宋子骐恶补一些行里的常识。

    首先,盗墓的人不会讲真话,或是因为种种原因有时甚至说反话,或者称之为黑话。说黑话是怕外界人士知道这些人的行动,毕竟说起盗墓,从古至今那可都是见不得阳光的行当。

    就像洞穴深处的老鼠不敢白天探出地面,只好夜深人静时从洞穴中探头探脑出来,光顾人类的厨房,寻找能吃的东西。同样的,那些盗墓者在大白天,也不敢正大光明掘别人家坟堆堆,只好深夜摸黑作业。

    民间管这个行为形象的称之为“挖祖坟”,这可不只是有悖人伦这么简单,更是犯法行为。所以,盗墓贼在行盗时都有自己的一套联络暗语,用以混淆视听,即便不小心被外人偶尔探知,那些外人也往往不明所以。

    因而“盗墓”这个词,绝对是外界对这一行的称呼,实际上圈内从来不说。毕竟谁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个人人喊打的“臭老鼠”。

    说起民间关于盗墓的各种黑话隐语,是最近开始火爆的盗墓中,最常见的一个词——倒斗,估计大家都不陌生,其意为“翻棺材”,而那所谓的“斗”,必然在指棺材。

    接着往后看,倒斗的意思,就是把棺材里的东西取出来,这就是盗墓的过程。要说“倒斗”这词真是太有渲染力,是目前好多盗墓读者都知道的一句盗墓常用黑话,可见其普及面有多么广泛。

    发展到现在为止,就连不少盗墓中的盗墓主角,都开口闭口称之为倒斗。但真实情况又是如何?

    但其实最早时期,只有少部分地区的盗墓贼才这么说,譬如北京和东北地区。在南方地区似乎并没有这样的说法。

    还有一种传闻,过去在陕西c山西等盗墓贼中,最喜欢用“支锅”来代表盗墓。

    “支锅”最早不是盗墓专业术语,而是一种生活中最常见用词。其意是指支砌灶台,毕竟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想吃热气腾腾的饭菜,必然先砌灶台,生火。

    早年人们外出谋生,没时间在那里慢吞吞做个精美漂亮的灶台,都是临做饭前,临时匆忙砌个三角形的台子,把锅放上,然后生火做饭,这个过程谓之“支锅”。

    到后来,“支锅”演变为成家过日子的别称。直到这个词被盗墓贼拿来借用,暗指很多人搭伙盗墓,“支锅”这个词彻底被黑化。

    那么相对应的是,如果说“锅支不起来”,则是盗墓不成,空手而返,偶尔也叫“走空”。当然通常情况下,贼都想办法不“走空”的,为此他们往往会提前到案发地点去踩点。

    不但盗墓贼喜欢踩点,以此增加盗墓的成功率,就连混迹于城中的宵小窃贼们,也喜欢在实施偷盗犯罪前,到受害者门庭外,提前做暗地走访工作。如此说来,这普天底下的盗贼,都有相同行事特点。

    书归正传,直到民国年间,盗墓贼的术语中增加一个新词汇,据说北京一带兵匪出身的盗墓贼,常把盗墓说成“炸坟”。这个词汇的出现,与盗墓手段的创新,有直接关系。

    近代炸药被军队广泛使用后,便被盗墓贼留意。盗墓时率先使用这种爆破手段的,应该是民国时的军阀盗墓贼,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孙殿英,人称其孙麻子。

    据说孙殿英盗掘清东陵时便是“炸坟”。本来盗墓的行当就很缺德,而这些民国盗墓贼,简直是祸害滔天。

    特别是孙麻子担心爆破时,会弄出巨大声响引人怀疑,居然事先会对外谎称自己正在试验新式地雷。但此举真是掩耳盗铃,愚不可及。

    然而现代盗墓贼又比孙殿英们还要聪明,技术还要进步。他们将定向爆破c遥控爆破c膨胀爆破等多种先进的军事作战手段,统统运用到盗墓中。

    除了上述称呼,“刨古董”这词出现于清代后期,到民国时更为流行,至今仍在使用。

    这句黑话是这样来的:民国时人们把前人留下的文物叫古物,又或古董c古玩c骨董等。

    到了清朝光绪年间,清政府修筑连接洛阳和开封的洛汴铁路(就在今天陇海铁路的一部分),要通过邙山,在那里大量的古墓因此被毁,就连那些珍贵的陪葬品都被修路工人扔得随处都是。

    起初也没有人要这些古董,在当地村民眼中更是不吉利的象征,就算白给他们也不要。直到有一天,从外地赶来闻讯的古董商,来收购这些当地人眼中不吉利的陪葬品。

    于是乎这些不吉利的古物终于能卖钱了,当地人仿佛一下子“醒悟”过来,虽然这些陪葬品在我们眼里不吉利,但毕竟能用来卖钱,还能卖大钱,让我们轻轻松松就挣钞票,真是何乐不为?

    于是觉醒的当地人,纷纷带着工具上邙山刨古董卖。地面上刨不到了便开始挖坟,渐渐地,“刨古董”成了当地盗墓的代名词。

    当然,也不是所有地区都称其为“刨古董”,譬如河南c苏北等红薯c山芋产区的盗墓贼,会习惯把盗墓行为解释为“挖红薯”c“刨山芋”。

    可见盗墓贼用词,离不开他们的生活环境。

    至于苏北等地区把到田里做农活叫“下湖”,这些地区的盗墓贼预约行动也喜欢说“下湖”,如果结束盗墓,当然被称之为“收工”。

    南方盗墓贼还习惯把盗墓叫做“翻肉粽子”,“粽子”指的是尸体,因为入殓时要包裹捆扎,形同粽子。

    与此语境意境差不多的词语就是“翻咸鱼”,此黑话为过去北方盗墓贼常用。为何把盗墓叫“翻肉粽”c“翻咸鱼”呢,这又与盗墓圈中对尸体的隐称有关。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