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数风流人物 > 戊字卷 剑吼西风 庚字卷 第二十二节 拜帖代表趋势
    应该说《今日新闻》今日刊载的消息的确在整个京师城里引发了巨大的震动便是寻常难得了解或者关心时政的深闺妇人们也一样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这些消息。

    无他这段时间里蒙古人入侵带来的巨大压力实在太大了一遭遭遇这种战火临身使得大家一下子无法接受了。

    似乎天下承平二十多年年轻这一代人似乎就从来没有体会过战火的滋味对蒙古人或者女真人的印象就停留在那些个赶着马匹来京师城带着毛皮、参茸、金砂浑身脏兮兮带着味儿举止粗鲁言语生硬的那些个商队。

    往日也曾听闻过战事的故事那要么就在遥远的边墙上要么就是在榆林、大同或者辽东这些边镇内外真正能让京师城的士民们有些印象就是二十年前察哈尔人的寇边但是他们也只是在永平府和宣府镇那边打进来并未真正深入到顺天府境内对京师城百姓的冲击完全没有这一次大。

    哪像这一次蒙古人竟然突破了怀柔和密云直逼到了顺义、平谷一线这几乎就是要打到北京城下了想起呼啸而来的铁骑狰狞可怖的外族人挥舞着马刀手拿着皮鞭冲进城来烧杀抢掠整个京师城百姓就再也没法坐得住了。

    这陡然间京师城中各种流言谣言就开始一下子盛行起来了加上从城外大量涌入的京郊士绅大户们也是唯恐天下不乱翻弄着嘴皮子夸大其词地描述那些蒙古人是多么的邪恶恐怖似乎要随时随地都能化身妖魔鬼怪择人而噬这种情形只能加重京师城内的士民们的恐惧感。

    这种传递效应会不断的增强羊群效应让所有人都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压抑感。

    实际上在朝中稍微懂些军务的官员反而没有太大影响蒙古人就算是能打到京师城下又能如何?

    巍峨雄峻的京师城便是强横如两百年前的瓦剌太师也先也一样只能折戟于此灰溜溜打道回府更别说现在边军精锐的大同军和宣府军已经大举进入顺天府而察哈尔人也远不如那个时代的瓦剌人了。

    但对于普通士民来说哪怕是朝廷除了布告他们一样会觉得这是朝廷在掩盖败局是在安抚民心相反坊间随便一个流言都能让他们趋之若鹜更别说本来也就有别有用心之人在其中兴风作浪了。

    这也是永隆帝和兵部、礼部要半遮半掩的将三屯营京营惨败一事公之于众的缘故因为这么大的事儿实在是瞒不过人那溃逃的一两万人中虽然绝大部分逃到了永平府小部分逃到了遵化被收罗起来但是仍然有极少数通过各种渠道逃回了京师城更别说朝中一样无法保密。

    这等消息迟早要传开与其被有心人炒作得沸沸扬扬甚至脱离实际还不如借用《今日新闻》这样一个媒体平台来公之于众起码现在《今日新闻》的口碑在京畿之地还相当好通过这个报刊出来的新闻消息更能为百姓所接受。

    当然《今日新闻》也乐得能够借用这样一个机会树立起自身在京畿地区毋庸置疑绝对第一的行业地位这也算是两利。

    《今日新闻》也发布了内喀尔喀人在迁安城战败的新闻但这却远不足以吸引京师城里百姓们的注意力迁安城怎么能和京营相比?京营这是生活在京师百姓身边最亲近最直观的军队是皇帝陛下的亲军出征不敢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是起码也应当风光无比才对怎么能一战之下就全数变成了俘虏?

    《今日新闻》里并未提及京营大败被俘数万人的情形但是这个消息一放出来就有无数人自行脑补然后还有无数人四处通过一些消息灵通人士打探核实京营被蒙古人包了饺子的真实情况也就瞒不住了。

    冯紫英还没有来得及出门就已经被人堵在了家里边。

    【书友福利】看书即可得现金or点币还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可领!

    冯紫英回京的消息其实在昨日就传开了但是真正发酵的还是冯紫英觐见皇帝而《今日新闻》今日又刊载了永平民壮在迁安城下阻击内喀尔喀人大获全胜的消息之后。

    得到这个消息的许多人都想来打探这个情况的真实性毕竟在迁安城被永平民壮阻击大获全胜和京营大败被俘数万人这样两个截然不同的消息实在太让人不可思议了好像应该是两个结果彻底反转过来才更让人觉得正常。

    几大会馆包括山陕、洞庭、龙游、安福、徽州等地会馆纷纷来投贴求见还有自然就是已经暂时解散大部分学员都已经转移到了京城中住下的青檀书院的学子们以及冯紫英的这些同学们另外就是像东平郡王、北静郡王这些武勋代表们甚至连陈继先和仇士本都送来了拜帖这可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事情。

    论理冯紫英在永平府的政绩已经和除山陕会馆的这些商人们没有太大关系了毕竟冯紫英已经走了地方官员的道路而且永平府既非顺天、金陵、宁波、苏州这样的遮奢大府冯紫英也不是一府主官不过是一个同知而已这些主要以南方为根基的商贾们好像没有必要再多么看重这位昔日风光一时的小冯修撰了。

    但是商人们的嗅觉和洞察力却不是一般人能比拟的甚至比许多官员们更敏锐。

    冯紫英在风头最盛的时候主动避出京师前往永平这个举动本身就很耐人寻味再加上北面辽东蓟镇两大重镇总揽大权的总督依然是其父这一回又如此突兀的被皇帝召见并给予嘉誉叙功混杂着迁安之战的胜利消息商人们还不明白这里边的味道那就真的不够格混商帮了。

    看见丰城胡同里边车船辐辏的样子冯紫英也是吃了一惊虽然也估计到《今日新闻》只要一出来肯定会引起许多有心人的关注但是如此规模如此力度还是让他大为震动。

    皇上这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啊虽然冯紫英不认为这就是多么糟糕的事情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这本来既是一个相对辩证的道理他从来没指望过只占好处不承担压力风险的事儿。

    商贾们也就罢了无外乎就是祝贺再度拉近关系叙叙旧情同学们来自然也是了解具体情况顺带加深感情而武勋代表们就不太好说了恐怕是心情复杂却又难以言喻。

    至于像陈继先和仇士本一个五军营大将一个神枢营副将乃是现在京营中仅存的两支武装力量首领陈继先的倾向冯紫英不确定但是冯紫英知道这家伙前期一直是托病而仇士本则应该是永隆帝的嫡系铁杆这二位也要拜会自己就未免有些让人浮想联翩了。

    ”怎么了相公?“沈宜修在晴雯的搀扶下看冯紫英满脸凝重神色的看着拜帖有些不解。

    即便是冯唐冯紫英父子不在京中冯府一样会经常收到各种拜帖其实许多拜帖并不需要回帖送贴者其实就是一个姿态态度表明对冯家父子中或者父子中某一人的尊重礼敬。

    比如像冯唐昔日在榆林或者大同的部下进京了便是知晓老上司不在京中送上一份拜帖和礼物其实也就是一个姿态家人在给冯唐写信时自然也会提到某某某年某月来家中送贴自然也能在冯唐心目中加深印象。

    同样像冯紫英帮助过提携过的人比如沈有容比如日后的贺虎臣或者黄得功、左良玉又或者贾环只要他们日后有了一番事业那么都需要有这样一套礼仪。

    同理冯紫英对齐永泰、乔应甲和官应震也是如此甚至也包括柴恪这些人。

    具体亲疏程度也和拜会送拜帖的频率息息相关有些是逢年过节活着家中有喜事时礼仪式的拜帖有些是自己回京时需要表明一个态度当然有些则是真的送贴要求见。

    这些都能根据帖子的规格和贴中话语就能体现出来这也成为大周中上层社会阶层中一个最具现实意义的交际程序。

    沈宜修在家中的时候也经常处理这些拜帖绝大部分都不需要回帖因为主人都不在家而且大多也是礼仪性的人家送来礼物也就是登记造册特别贵重的就需要请婆婆给公公去信或者自己给冯紫英去信但都不算什么。

    但今日看到冯紫英如此慎重的表情倒是让沈宜修有些不解了。

    “嗯没什么只是有些意外。”冯紫英摇摇头放下陈继先和仇士本的拜帖。

    自己和陈继先的儿子陈也俊还是昔日在国子监的同窗好友但是随着陈继先担任五军营大将自己去了青檀书院读书一门心思走文官路二人关系就疏远了不少。

    虽然在大观楼上的商业合作似乎又拉近了一些但那更多地还是纯粹的商业利益论亲疏反而不及当时一起的韩奇和卫若兰二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