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大唐诗家夫子 > 《大唐诗家夫子》正文 第33章 风萧萧兮易水寒
    话说王昌龄五师生离开井陉关向幽州方向奔驰而来。据《周礼职方》载,“东北曰幽州”。说明幽州是一个范围很大的地域名称。

    周武王平殷,封召公于幽州故地,号燕,这就是最初的燕国。战国时,燕与其他六国并为七雄。秦始皇灭燕,在燕地设置渔阳、上谷、右北平、辽西、辽东等郡。西汉时在上谷设置涿郡;此外又设燕国。汉武帝设幽州刺史部,部刺燕地诸郡国。武帝开边,置玄菟、乐浪等郡,亦属幽州。

    幽州原是河北平原北端陆路交通的枢纽。隋大业四年开永济渠,引沁水南通黄河,北达涿郡;七年,隋炀帝杨广乘龙舟自江都经黄河入永济渠,至涿郡;同年,又动用江淮以南民夫、船只运黎阳、洛口诸仓米至涿郡,“舳舻相次千余里”。由于永济渠的凿通,运河的终点涿郡又成为北方水陆交通的中心。

    隋炀帝在涿郡筑临朔宫作为行宫,大业七年后三次用兵高句丽,都以涿郡为基地,集结兵马、军器、粮储。唐贞观十八年出兵高句丽,分水陆两路,陆路也以幽州为后方大本营。

    王昌龄五师生沿着古驿道向东北方向奔驰。这一天,到了易县。这易县位于太行山北端东麓,战国时就成为燕国的下都。隋开皇元年置易州,开皇十六年置易县,属易州。

    却说王昌龄打听得当年荆轲刺秦王是在县城西边荆轲山下的易河边出发的,于是王昌龄决定去易河边凭吊这位九百多年前的英雄。

    五师生一路快马加鞭,易水出现在眼前。只见河边立着一块人多高的石碑,五师生走近石碑,石碑最上面刻写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两句气壮山河的诗句。五师生继续看下面的的碑文: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于是得见秦王于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因燕太子丹送荆轲刺秦于此作别,高渐离击筑,荆轲合着音乐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名扬天下。特立此碑以记之。”

    五师生看完碑文,一种无以名状的崇敬感涌上心头。“自古燕赵多豪杰。”此话真的不假。

    五师生渡过易水,继续向着燕国都城蓟城进发。走了不远,就看到了一座长城模样的建筑,五师生走近,果然是一道绵延在崇山峻岭间的长城。薛家兄弟问王大哥,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王昌龄告诉四兄弟,这不是秦朝的长城,这是古燕国用以抵御秦、赵等国,保卫燕下都武阳,使用这一条长城叫着燕南长城或易水长城。它起于易县西北太行山下,经易县南境,入徐水、安新北境至雄县东北,折向南经文安至大城县西境,止于子牙河,长约五百余里。

    一天,一座古城出现在五师生面前,走近一看,城门上方用先秦石鼓文阳雕“万世古都”四字,两边阳雕一副对联:“东扼渤海北通大泽当年弈王追日曾过此;西望昆仑南面九州如今七雄争霸有燕京。”对联也是用的先秦石鼓文。由于年代久远,文字表层已经有不少剥落。由于薛家四兄弟不认识先秦石鼓文,那种看着文字不认识的味道可有些让人憋得不好受,于是四兄弟要王大哥解释一番。当王大哥说到这幅对联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的时候,四兄弟都伸出了舌头。

    王昌龄对四兄弟说,这幅对联虽然在用词方面不是很工整,但是上下联的意思对得极好,也许这也是古人题写对联的长处吧?

    王昌龄想,来一次难一次,既然来到这里,不如把这座闻名已久的古都看一个真切,于是王昌龄带着四兄弟沿着城外四个方向走了一圈,又-入内城进行一番考察,结果得到了这样的结论:城的外形为长方形,分内外两层,内城为夯土打造,外郭是堆积的土围。外郭城东西长近两里半,南北宽近两里。内城东西长南北宽比外城略。城墙高达二丈三四,底宽约五丈,顶部宽七八尺。城内靠西墙有子城一座,长方形,东西长约六十步,南北宽四十多步。

    王昌龄跟薛家兄弟介绍燕京的历史。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以后,封宗室召公于燕,燕国的都城就这里。燕国建国以后与中原各地来往甚少,文化较中原落后,在春秋初年的外族入侵中更是险些亡国,凭借齐国“尊王攘夷”的军事帮助才得以保全,并进而在日后有了发展。

    燕国的鼎盛时期开始于公孙衍发起的韩、魏、赵、燕、中山“五国相王”活动时期,燕国在此年称王。历史上曾经有很多燕国,但是真正作为在中国北方的一个诸侯国,还是战国时为七雄之一的燕国。

    一连几天,五师生游览了燕京的许许多多名胜古迹。潭柘寺、魏太和造像、天宁寺塔、云居寺塔及石经、西山八大处、灵严寺大殿、戒台寺、法源寺、红螺寺、万佛堂、孔水洞……

    这天薛家兄弟提出去看秦万里长城,王昌龄早有此意,于是五师生向着八达岭一带奔驰而来。

    八达岭长城位于燕山山脉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长城沿山脊蜿蜒分布,在八达岭、慕田峪、古北口等处为长城的游览地段。八达岭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一部分。

    但是据景区导游介绍,八达岭长城的东端,原是燕国的北长城。燕国北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经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燕国北长城北起皇龙院北山梁,连接在八达岭长城上,南经泥洼、锅顶山、鳌鱼岭,折向马刨泉的北祁岭,东山出昌平县境。南北长约六十里。据说此段长城始建于战国末期燕昭王二十九年。当时燕国北方常受东胡人的入侵,俘去大将秦开作为人质。秦开回燕以后,在北部边境线上,西起造阳,东到襄平,修筑了防御墙,秦统一六国后,长城防御工程北移,有些沿用原长城的走向和基础,其余废除不用。这段长城荒废之后,自然坍塌严重。

    王昌龄五师生从八达岭回到燕京。王昌龄决定,下一个游览目标是渤海边的临渝关。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