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长生悠悠两千载 > 正文 第六章 《黄帝四经》
    第二天一大早,君就和卫鞅一起来到了这个秦国最辉煌,同时也是戒备最森严的地方,秦孝公的宫殿——秦王宫。

    相比较于其他国家的王家行宫,秦王宫无疑要简陋许多,这当然是由于其他国家的都城都是建设了多年的缘故,要知道就算是三分晋国的赵魏韩的建都时间都要比栎阳更久。

    景监在秦王宫的西门等候着,在看到卫鞅来到后快步相迎,却看到卫鞅的身边还跟了一位面如冠玉的少年郎,气质儒雅,浅笑安然。

    少年身着一套和卫鞅同一款式白色深衣,与处在壮年的卫鞅不同,宽松的深衣穿在少年的身上相当得体,体貌端庄,行走时常有清风相伴,俊美的外形和眉梢中夹杂的笑意让人不由自主的对其产生好感,其身耀眼至在人群中一眼就可以辨识,当真是应了那句“灿若明光”。

    以至于景监在看到君的第一眼惊为天人,差点以为是东君转世人间,冷落了他此行真正要迎接的客人,少年身旁的这位卫鞅先生。

    “咳咳”

    一边的卫鞅忍不住假咳提醒了一下景监,景监这才意识到了自己的失礼,寒暄几句后不由自主的将目光转向了一边静如处子,脸带微笑的君,询问道。

    “敢问这位公子的名讳,公子师承何处?”

    还没等少年发问,一边的卫鞅就抢先一步帮他回答了。

    “他是我的书童,本家和我同样都是公孙氏,叫卫君,为了面见大王我携带了许多书籍,我让他背携,顺便让他也出来见见世面。”

    对于卫鞅随口给自己安上卫姓和书童这个身份,洛君也只能在心里翻了一个白眼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总没有当面拆穿让所有人难堪。

    倒是书童这个身份很耐人寻味,要知道这个时候书童并不是目不识丁,只负责给先生背书的小孩子,更多的是用来指代衣襟的传承者,也就是弟子,只是大部分时间都不怎么叫而已。

    所以在听到卫鞅称呼身高和自己持平,明显已经成年的洛君为书童的时候,景监并没有惊诧,只是看待洛君的眼神多了一丝名为尊敬的色彩而已。

    洛君的进入并没有受到卫兵太多的阻扰,只是景监打了声招呼就进去了,讶然于秦国如此宽松的安保措施,一时间忽然发现为什么卫鞅不断的诱惑自己留下做他保镖了,毕竟这年头要找一个真正能够全方位有能力保护自己的保镖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后来从景监和卫鞅的谈话中,洛君才知道原来他们可以如此轻松的进入秦王宫的原因竟然是因为秦孝公的亲自授意,看来卫鞅提出的迁都咸阳的远见是深受秦孝公的喜爱,不然就算是景监这位国尉领着不一问二查三摸底也压根进不去。

    这话一出,让洛君对于秦王宫的安保改观了不少,通过东转西晃,三人也终于来到了秦王办公的大殿前。

    最上边坐的是一位身穿黑袍的壮年男子,但他的身上却看不出丝毫一点壮年男子应有的精神气,黑压压的气场,缓慢的动作,笔杆晃动在书简上留下道道墨迹,在见到景监三人到来之后才收起了毛笔,一双深邃且阴沉的眼睛中闪过一点神采,发出了干哑的声音。

    “谁是卫鞅?”

    “我是。”

    卫鞅从君的身边站了出来,朝着秦孝公微微颔首行礼。

    “先生的迁都咸阳的方案我已经从景监那里了解过了,无论是建都栎阳的劣势还是迁都咸阳的优势都分析的相当得体透彻,我特别欣赏你的才华。”

    秦孝公一登场就捧了卫鞅一把,卫鞅连忙低头俯身,恭敬说道。

    “秦王多奖了,其实这都是我应该为秦王所做的份内之事。”

    看着卫鞅谦卑的态度,秦孝公忽然又问道。

    “听闻先生曾揭下了我的求贤令。”

    到底重点终于来了,卫鞅眼中的精光不动声色的一闪而过,速度之快让在场上的人里面也只有君能够感觉到那一瞬的发生,卫鞅低头说道。

    “是的,在下不才,其所学主要是用来变法革新,治理国家的,迁都咸阳只是其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内容而已。”

    “哦,竟还有此事?”

    听到卫鞅所学的主要内容竟然是变法有关,秦孝公的兴趣无疑提升了许多,自齐国管仲改革起,变法似乎就成为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强大起来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各种类似“范蠡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接踵而来,虽然变法中有军事改革,有政治改革,但这些改革毫无例外的都对当时改革所在的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而这也搞的现在哪个国家不搞几个变法改善一下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都不好意思出去和其他诸侯国面前称兄道弟,也无法被其他诸侯国正眼看待。

    变法自然有好有坏,秦孝公认为既然能够提出像迁都咸阳这种极有远见的卫鞅总不可能重开历史的倒车,尽出一些馊到不行的主意,所以在此时的秦孝公来看,卫鞅很有可能会提出一个可以大大帮助到自己的设想,并付予实践。

    见秦孝公示意卫鞅开始演讲,从洛君身后的背匣中取出了一本竹简,直接道。

    “《黄帝四经》有言:虚无形,其寂冥冥,万物之所从生。生有害,曰欲,曰不知足’”2

    卫鞅在下面侃侃而谈,一旁的洛君虽然不知道卫鞅不断列举的那些伟人的名讳,但他们的思想主见却让洛君感觉非常的舒服,不由自主听的入了神,一双眼睛一直盯着卫鞅未曾离开。

    相比较于洛君的津津有味,座上的秦孝公却是无动于衷,古井无波的目光并没有因为卫鞅渐入佳境的演讲而有所变化,眼皮越来越沉,单手撑头,最后竟然沉沉的睡了过去。

    时刻观察秦孝公动态的景监脸色一变,疯狂的给卫鞅打眼色,卫鞅会意,立刻停止了会讲,卫鞅回荡在宫殿中的声音戛然而止。

    卫鞅会讲突然结束,君还是一脸意犹未尽的模样,心里痒痒的想要知道后面的答案,而秦孝公也重新睁开了眼,虽然用词还是很恭敬,但显然态度已经有点不耐烦了。

    拜别了秦孝公,这个时候秦孝公倒是向卫鞅提出邀请,请卫鞅担任秦国的一个官职,卫鞅却是婉拒了秦孝公的好意,带着君离开了秦王宫。

    之所以不选择在作家的话中交代这事是因为为了防止一些外站或是盗版网站看到此书的人看不到这一条说明,其他求票事宜会在作家的话中书写,谢谢大家体谅谢谢。

    注1:文中说的书籍指的是竹简,且这个时代也已经有墨和毛笔,并用它在竹简,绸缎上书写了,请不要将春秋战国想象成那些只能在龟甲石器上面刻字的老年头。

    注2:文中片段节选自《黄帝四经》,文中所提的《黄帝四经》与《老子》《庄子》并为道家经典,但《黄帝四经》在汉时却已失传,好在1973年于湖南长沙c马王堆三号汉墓考古发掘中重现天日,实为中国考古界一大幸事。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