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知非省见录 > 《知非省见录》正文 家史朦胧2江南女将
    江南女将

    任何一个人,都有拼爹的原始冲动;任何一个人,都有光耀门楣的基本想法……就好像“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样,充满了哲学真理,充满了人生智慧。

    我估计,我的小幺爷爷,也一样,无论是愤然出家,还是追求事业,总之他出走了。

    虎落平阳被犬欺,龙游浅水遭虾戏。一句话,总是记住上半句,其他的,就模棱两可是是而非了,这就是我的记忆。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传说父母在不远游,强调不远游的重要前提是父母在,其实际是,父母在不远游,如果“游必有方”是可以考虑的,“方”就是比父母更重要的国家社稷、民族大义、事业发展,在“天地君亲师”的排行里,天地君是可以称为父母在可远游的理由的,只是游必有方要请个假。

    我的小幺爷爷冯国光,是没有请假的,从忠县走到石柱县,而且一走就是好几十年。他这个行路轨迹,三百年前有个老乡也走过。只不过,她是女的,而且更加成功,拜将封侯,成为了历史唯一女将军而彪炳千秋。。

    “古今争传女状头,谁说红颜不封侯。马家妇共沈家女,曾有威名振九州。”这是清末女英雄秋瑾的诗句,而赞扬的却是明末的女英雄秦良玉。

    忠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2300多年。周朝为巴国地,秦蜀巴郡,汉置临江县,西魏设临州,唐贞观八年为纪念州人巴蔓“刎首留城“壮举,唐太宗赐名忠州,清雍正12年升为直隶州,民国二年设忠县至今,是巴文化发祥地之一和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在长江三峡大坝修建之前,水位没有175米,水流依然湍急,下河坝游泳那是勇敢者的游戏。在船码头,趸船密密麻麻,在靠岸边石堤处,有一个石碑,不太起眼,三个小伙伴就能围合,但碑文很深刻“巴蔓子自刎处”。相传,巴蔓子为古巴国忠州(今重庆市忠县)人,是东周末期(约战国中期)的巴国将军。约公元前4世纪,巴国朐忍(今万州一带)发生内乱,时巴国国力衰弱,国君受到叛乱势力胁迫,百姓被残害。巴国将军蔓子遂以许诺酬谢楚国三城为代价,借楚兵平息内乱。事平,楚使索城,蔓子认为国家不可分裂,身为人臣不能私下割城。但不履行承诺是为无信,割掉国土是为不忠,蔓子告曰“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于是自刎,以授楚使。巴蔓子以头留城、忠信两全的故事,在巴渝大地传颂。巴蔓子的故事,在《尚书》、《华阳国志》都有记载。

    身为忠县人,也常为背上的“忠”字而骄傲自豪。

    秦良玉是谁?对很多人而言,只知道大唐女将樊梨花,只晓得替父从军花木兰,只听说挂帅出征穆桂英,却不清楚明末女将军秦良玉。

    秦良玉,也与“忠”有关,因为她身为忠县人,而后建功皇帝追谥“忠贞侯”。一个“忠”字,为巴蔓子忠孝两全的继续传承也。历朝历代修史著书,女性名人都计入《列女传》,而秦良玉是历史特例,唯一一个在二十四史中《将相列传》单独列传。从唯一上将,她还是少有的文武双全女子,唯一封喉女将军,少保加封太保兼太子太保,一品夫人,忠贞侯。

    万历初年,秦良玉生于忠县,龙生龙凤生凤,她的父亲秦葵也非等闲,感知天下大事变化,研读兵书,舞剑论兵。秦良玉和她的兄弟们比较起来,那是禀赋超群,文翰得风流,兵剑谙神韵,且自叹“倘使女儿得掌兵柄,应不输平阳公主和冼夫人”。

    对于她一个尚未出阁的黄花闺女来说,天下大事皆可儿戏,唯有身边小事须认真对待。她的认真对待,就是她的婚姻。好就好在她住长江边,与土家族的石柱就一江之隔,当北边是汉族的时候,南边还多为土司老爷。天作良缘,天下掉下好姻缘,她嫁给了江对门的石柱土司马千乘。马千乘?何许人也?土司千千万,不一定清楚,但“马革裹尸”的成语一定熟悉,那就是马千乘的祖宗仙人、汉朝的伏波将军马援。

    尽管时至今日,马千乘是不是苗族嫁给他的秦良玉究竟是苗族,还是土家族,还是汉族,以及她究竟出生在忠县那个镇那个山凹凹,都还是有待考察的遗留问题。但秦良玉和马千乘的美好姻缘,以及后来的故事,都是毫无异议的。

    土司,就是土皇帝,当然此话不能当着皇帝说。马千乘作为土司,秦良玉身为夫人,两口子在甜蜜生活中,也参与了政府组织的大仗小仗无数,秦良玉26岁还被明朝总督、带她出征的将军李化龙夸赞为“女中丈夫”,可见她以显露女人中的战斗机英雄本色。后来,丈夫马千乘去世,秦良玉按照土司“夫死子袭,子幼则妻袭”皇制,代替丈夫,袭任石柱宣抚史和土司之职,成为了历史少有的“女土司”。

    土司者,一方土酋也。这个时候,有个土酋崛起了,他就是北方的女真酋长努尔哈赤。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秦良玉和努尔哈赤是平起平坐的,同一个时代,同样是土酋。当然,差别也是巨大的,秦良玉忠贞不二拥护朝廷,努尔哈赤却打盹做梦都想恢复大金国荣耀。成王败寇,即便成功,努尔哈赤在白山黑水间,是逃离不了公然判明的过往的。

    努尔哈赤起事两年,即1618年,来了一场大的,萨尔浒大战,败退明军。东北告急,朝廷无奈,号召地方武装勤王,全国征兵援辽。想当年,明朝的军队估计长期不作战养尊处优,作战能力已经很是低下。即便起初刚用的努尔哈赤,他也很难预料他的子孙后代,八旗作战不力了建绿营,绿营战斗力降低了以来乡勇……历史轮回,有的时候,一样秦良玉立马响应号召,并且让其哥哥秦邦屏和弟弟秦民屏率精兵先行,她自己则筹马集粮,保障后勤供应。为此,朝廷授于三品官服,成为自己争取来的名副其实的“皇粮”。但是,涽河这一仗虽然打出了她亲自训练的“白杆兵”的威风,但却失去了哥哥,弟弟血拼才杀出重围。困难吓不退秦良玉,她带上儿子,再领三千精兵,从石柱出发,日夜兼程,驰援山海关的“白杆兵”……秦良玉效忠朝廷的直接战斗,还有很多,如:崇祯三年,应皇帝十万火急的勤王诏书,开赴京城,直抵宣武门退敌,

    对于忠县出了个女将军,在征战岁月中,秦良玉与忠县有过交集吗?搜集历史资料发现,在“重庆之乱”时,永宁土司奢崇明假借奉召援辽的名义,率数万人马与其女婿樊龙里应外合占据了重庆,并发兵围cd,大有关门自立做皇帝的意思。由于同为土司,而且乡里乡亲隔得不远,于是奢崇明派人来与秦良玉“通好”,秦良玉二话不说,立刻处死来人。她还调兵遣将,派兵溯流西上,过重庆,抵达重庆南坪关,扼守叛军回撤之路。并且趁黑敌军没有准备,“白杆兵”突袭叛军驻守在长江、嘉陵江上的水军,尽焚其船。同时,秦良玉还分兵守忠州即今日忠县,驰报夔州官军,要其密切防范瞿塘峡天险,阻止叛军沿江东下……正是因为秦良玉调度有方,奢崇明叛军难成气候,最终失败。

    秦良玉的一生,还与一个人的敌人相关,他就是张献忠。她对付张献忠,是承蒙崇祯恩宠,奉旨“专办蜀贼”。明朝末年,张献忠在四川一带起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彻头彻尾就是个土匪棒老二。他们初次打交道是崇祯七年,张献忠贼军破夔州,进而形成围攻太平的趋势。秦良玉此时已是花甲之年,但仍披甲上阵,秦良玉提兵杀去,正义之师压倒张献忠乌合之众,贼军惧怕秦良玉威名和“白杆兵”神武,仓皇逃串,川东大定。反复几次战斗,秦良玉让张献忠吃尽苦头,使其被朝廷招安。归顺后的张献忠,土匪毕竟是土匪,发了善心都是黑的,很不安分,很快归顺的张献忠联合罗汝才再次起事。此时,李自成杀进北京城,崇祯也吊死在煤山的歪脖子树上,秦良玉还是一心为国,全力以赴打败了罗汝才的军队。本着防范为先,秦良玉进言四川官吏。哪知驻守四川的巡抚、巡按都是“猪头”,既没良策,也不虚心,错过了防守的大好时机。张献忠贼军数十万长驱直入再犯夔州,秦良玉驰援,但这一次大厦将倾一木难支,最终因寡不敌众兵败而去。夔州的失守,标志着蜀地地沦陷。张献忠相继攻克万县、重庆、cd,并在cd建立“大西”政权。张献忠虽然占有蜀地,但秦良玉的石柱地区,一直未能纳入麾下。

    秦良玉杀奢崇明叛军,不为张献忠“大西”所动,只因“吾兄弟二人皆死王事,吾以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地步,怎能以残余之年以事逆贼!石柱一地有敢以从贼者,族诛之!”就在其儿子马祥麟战死襄阳消息传来时,她仍然“好!好!真吾儿!”自我安慰。

    满清占据北京后,残余的南明,坚守一年有余,相继有弘光、隆武、永历数帝,秦良玉都与他们保持联络。但山长水远,年事已高,秦良玉也难再有建树。1648年7月11日老死于家中,孙子马万年将其葬于回龙山,墓碑为:明上柱国光禄大夫镇守四川等处地方提督汉土官兵总兵官持镇东将军印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保忠贞侯贞素秦太君墓。

    一生少有诗作的崇祯皇帝,为秦良玉做过四首诗,其中一首为“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秦良玉生于忠县,究竟什么具体地址?有史书记载,秦良玉是明神宗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正月初二,生于忠县城西乐天镇郊的鸣玉溪畔,山水环绕,地势雄伟,风光俊秀。

    秦良玉走的那年,75岁,1647年,清顺治五年。那个时候的四川,久经战乱,特别是张献忠砍脑壳死的狂杀四川人,导致百姓十室九空,川东地方石柱除外仅仅只剩下数万人,新建立的大清朝廷不得不从湖广大规模移民。而在秦良玉的保护下,石柱成为当时川东地区远离兵乱之苦的乐土,附近丰都、忠县、梁平、万州等地民众纷纷前来避难,到清初战乱结束,石柱人口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增加了近十万,这与整个川东地区人口减少形成对比。

    时代变化,道德标准也有差异,但忠孝义三字,却亘久长新。秦良玉的一生,参与了平播、平奢、援辽、抗清等重大战事,她的一生就充分体现忠孝。2008年奥运火炬手服装上的”火凤凰“来源于秦良玉的御赐龙凤袍,这是对秦良玉的历史价值的当代肯定。

    我的小幺爷爷,也是念私塾读过书,对于秦良玉这样的名人,相比他是知道的。只是,从族谱上看,他一出门就几十年,却难以掩饰想念他的人的内心恐惧,他是死还是活,甚至他是过了长江还是死在了江里?在我有记忆的时候,长江水流湍急,特别是雨季洪水的时候,即便套在腰间有个救生的汽车轮胎,但飞快的速度,还是生怕一不留声卷入轮船的浆里,或者飘离了岸边走到了水中央,那个时候,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有无边无际的恐怖。

    我的小幺爷爷,几十年前的命运,真是不好说的,而这一切,都是我留下这些文字的最原始的冲动,探秘本家过往,寻根朦胧家史,是以为序。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