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重活之漫漫人生路 > 第626章 危机初现
    第626章 危机初现

    尽管一月的澳大利亚已经进入了炎热的夏季,天堂岛却如世外桃源一样,碧海蓝天,轻风习习,虽然室外的气温达到了30度以上,但躺在沙滩遮阳伞下的左江却感受不到一丝的燥热,舒适的躺椅上,左江一边吸着冰镇的果汁,一边翻看着哈里波特金融投资公司96年度的财务报告。

    哈里波特金融投资公司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超级经济帝国,投资遍及石油、天然气、矿山、钢铁、冶金、汽车、石化、电子、it、房地产、酒店业、传媒及影视娱乐等行业,在全世界53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公司或代表处,虽然其大部分资产是隐形的,但明面上的资产也稳坐美国财富老大的位置。

    天堂岛经过西蒙建筑三年的建设和精打细磨,彻底从一个荒岛变成了人间天堂。一年前左江取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的博士学位后,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渡过,岛上的别墅中设有他的专门办公室,一个精英团队专门为他服务,电子化办公使他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经济走向,遥控指挥其经济帝国。

    白衣白裙一身清凉打扮的胡晓雅手拿一沓文件来到了左江的身边,她把文件放到左江身旁的桌子上,说:“这是东南亚最新的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我感觉十分异常,你看一下,可能要发生什么事情!”

    胡晓雅在西澳的哈里波特铁矿集团锻练了三年后,已经总经理助理升到了集团副总经理的位置,天堂岛建成后,左江把她要了过来,担任他的特别助理兼办公室主任,她所领导我精英团队专门为左江收集和整理各种信息,并形成分析报告,供左江决策之用,同时,左江的指令也通过她传达到各个公司。

    左江打开一罐果汁插上吸管递给了胡晓雅,随手拿起这份报告看了起来,报告是以分析日本经济开头的,70年代后期,日本开始构建其全球供应链。首先从亚洲各国获得原材料,随后又购买廉价零部件,而将成品主要销往美国,然后是欧洲及世界其他地区。制造业供应链的扩展有时又被称为“飞雁模式”。日本正如领头雁,随后是“亚洲四小龙”(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再之后是“四小虎”(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最后是中国大陆。只是这一系统的缺陷在于,供应链网络有着美元和日元两种货币标准。

    日本泡沫经济之后,到如今其经济一直停滞不前。96年12月,股票市场跌至最低,为7607点。某些地方的土地和不动产价格下跌超过85%。据估计,91年到96年间,日本损失财富达到1200万亿日元,接近日本1989年gdp总量的2.7倍。日本有两个值得关注的事件:第一,尽管日元价值翻了一番,与美国间结构性经常项目顺差却没有消失,总体上每年平均仍有500亿美元。第二,在此期间几乎没有通货膨胀。

    日本1991年后泡沫消失带来的通货紧缩,产生了三种根本性的政策反应。

    第一,政府资金注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来刺激经济。作为1990年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中财政体系最为健康的日本,由于减税和财政支出,每年存在着相当于gdp总量6%-7%的财政赤字,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现在。

    第二,日本同时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日本银行将利率从94年的0.5%一直逐渐降至零,从而带来了套利外汇交易的黄金机会,外国投资者能够以零利率的成本借到日元,并投资于高回报的资产中。最初的套利外汇交易主要投资于美国国债与公司债券。由于亚洲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保持稳定,却有着较之更高的回报率,套利外汇交易在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中也越来越重要。

    第三,因为日本想刺激其经济复苏,同时避免日元被过高估值,所以,泡沫经济后,大量推出日元外国直接投资、银行贷款和债券投资,包括以日元计的官方援助和贷款。正是日本银行贷款和大量日元外流,为东亚的经济泡沫与随后的金融危机创造了条件。

    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左江可说是记忆犹新,报告看到这里他已经清楚亚洲的金融危机已经初现,虽然亚洲金融危机是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资机构经过几个月的较量,7月2日攻陷泰铢为标志开始的,但是左江知道,一切祸根都埋于日本。

    95年,日本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1月17日的神户大地震;另一是3月20日到4月19日期间,日元对美元汇率在达到80∶1的峰值后开始贬值。日元贬值刺激了出口,导致日本经济在96年有了微小的复苏。同时,日本的银行开始利用日元走低的态势来回收其海外贷款。由于日本错误地估计了经济复苏的情况,将增值税税率由3%升至5%,导致脆弱的经济再次陷入严重衰退。

    至此,日本经济的严重衰退及其脆弱的银行体系,在外国短期贷款推动下快速膨胀的亚洲经济及其产生资产价格的大量泡沫,全都为1997年7月亚洲金融大厦的骤然崩塌埋下了伏笔。

    关于亚洲金融危机,普遍存在两种批评意见,均聚焦于泰国、印度尼西亚、韩国和马来西亚四个发生危机的经济体。第一种观点认为,责任在于受害者,在于其糟糕的风险管理和“裙带资本主义”。第二种观点则认为,亚洲金融危机源于银行恐慌。两者均有一定的正确性,但大多数经济学家不是聚焦于日本以外的亚洲国家,就是专注于日本一国,很少有人将这两个经济图景放于一起研究。

    亚洲金融危机之前,日本国内外的投资者,包括日本的银行和各种对冲基金,利用外汇套利交易在东南亚国家大进大出,成为导致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诱因。

    日元套利交易的本质是:以非常低的利息借入日元,投资于美元或者泰铢,以获得较日元更高的利息。如果日元对美元贬值,那么就能获得双重收益:利差收益和汇兑收益。

    从95年开始,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和日本银行目标利率间的利差大约为5%,而当时流向东南亚地区的日元海外贷款粗略估算有2600亿美元。这意味着,日元外汇套利交易的平均利差收益约为每年130亿美元。而此后三年间,日元相对美元贬值了近一半,这样2600亿美元的海外贷款的平均汇兑收益为1300亿美元。保守估计,日元套利交易的投资者获得了1690亿美元的巨额“馅饼”。

    由于日元资本大量流入东南亚国家,新兴市场存在“双重错配”的致命隐患。其一是东南亚市场“短期借入,长期投资”错配,其二是“贷外汇(美元或者日元),投资本国货币”的错配。也就是说,有一个坏的贷款人,也有一个坏的借款人,双边都有错。亚洲金融危机的内在原因在于东南亚国家没有好的国家风险管理,而日本的银行基于自身的原因,从这个地区撤贷导致东南亚地区大部分资本外流,却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日本银行业由于国内巨额不良贷款碰到了大麻烦。问题在95年3月开始显现。当时,东京的两个信用合作社暴露了超过10亿美元的坏账,其中大部分是对房地产公司的贷款。而这些非常脆弱的地区性银行和信用合作社,又通过“主银行制度”同大的“主银行”联系起来。小银行破产时,大银行也开始遭殃。日本经济和日元汇率从96年开始的下跌,对整个银行体系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由于日本银行业50%的资本是二级资本,主要包括股票投资组合的未实现价值,因此他们要承受两种相反的压力。一方面,由于经济放缓、外国投资者由于日元走弱而撤资,股价从96年开始下跌;另一方面,弱势日元将美元贷款的日元价值提高了。这两方面因素都减弱了日本的银行达到8%资本充足率的能力。

    要达到资本充足率要求,当时惟一的办法就是减少海外贷款。野村综合研究所估计,如果日元兑美元维持在140比1的水平、股市维持在15000点,那么日本的银行需要减少5.6万亿日元的贷款。这相当于日本gdp的11%。如果不削减国内贷款,只有大量削减在国外的贷款。日本削减对东南亚的贷款,就是金融危机的开始。

    看完报告,左江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睛,闭目思考了起来,索罗斯无疑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推动者,而美国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采取睁一眼闭一眼的政策,任他胡作非为,而其继攻陷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后,立即剑指刚刚回到祖国怀抱的香港,虽然港府在祖国的强力支持下击退了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机机构,却也是损失惨重,自己必须在场危机中做点什么!

    这时,桌上的手机响了起来,左江拿起电话一看是珍妮打来的,立即接了起来:“量子基金刚刚与我们进行了联系,他们认为投资泰铢有利可图,想与我们再次联手做空泰铢,并想询问一下你的看法。”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