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恶魔契约 > 第117章 家大业大自说自话
    胡海希决定先去一趟美国。

    这不完全是因为他觉得中国的事情太烦了,梅菲斯也如此建议,说他应该去美国和发行商谈一谈电影发行的事情。

    许多事情要等到自己水到渠成的那一天。他本人在中国掺和的越久,反而没有什么作用。

    他能够顺带着在首都见一见今敏导演,也能够远程遥控贺仁杰组建在谷城的剧组。

    然后,他能够履行去中影拜访的承诺。虽然他觉得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不过哪怕去拉拉关系也是好的。

    还顺带着,这件事情也要向王云通报一下,身为a的CEO和董事会主席,随随便便就跑去美国,难免给人有造谣跑路的口实,除非这一趟地借口是去专门投资电动汽车的。胡海希的正当理由是去会见美国好莱坞的发行商,顺便考察美国的视频网站的发展作参考。

    这不纯粹是托词,他是真的去准备看看youtube和a的差别在什么地方。胡海希深信,如果youtube能够以超过十亿美元卖给Google的话,那么a也一定能够在市场上值同样的价钱。

    同时,他要在美国等待自己收购亚视的计划慢慢发酵。

    于是,胡海希告别了周菀鸿,带着蓝兰这个女秘书又飞回了首都——这就是成功的商业人士的人生。

    他先前本来允诺带着周菀鸿一起的,但是周菀鸿临时接到了工作通知,要到大陆其他地方参加她今年在大陆拍的电视剧的宣传工作,于是只能遗憾错过了。不过没有了周菀鸿,还有梅菲斯跟着胡海希,连带着斯科特?林恩导演也跟着胡海希。

    是的,《生化危机?香江市》已经杀青了,斯科特?林恩导演将拍好的素材寄回了他在美国的工作室,他跟随着胡海希行动,表面上的理由大概是希望能够和胡海希一起回美国去。

    这是一个明显的借口。不过胡海希不至于拒绝斯科特?林恩导演。

    林恩导演此行还有一个光明正大的目的,一家文化公司组织了一个研讨会,邀请林恩导演去和中国的大导演做一场公开的交流。这是早就约了提前安排好的,至少林恩导演是如此说的。胡海希一看出席的中国导演的名单就觉得眼晕,寻思主办方到底是觉得林恩导演是多大牌,恨不得把中国影视圈叫得上名号的导演全部找出来。

    既然组织已经有了这样的规模,那么官方的势力参合进来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文化部方面就派了一个电影方面的领导前来旁听,美其名曰“旁听”。

    这个研讨会的主题是探讨商业电影在中国的发展,结果邀请了一大群文艺片导演。零星几个商业片导演在其中都是异类,大概因此这个研讨会特意邀请了斯科特?林恩这个好莱坞导演来给商业片壮声势。

    不过他们大概为林恩导演的名声所迷惑,想左了。就胡海希的观察,斯科拉?林恩导演根本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业片导演,况且他脱离好莱坞一线许多年了,早已经对当前的商业模式感到陌生了,以至于复出的片子不得不接受胡海希的香江项目这种层次的case。

    纵观斯科特?林恩导演的生涯,他确实从七八十年代起就饱受赞誉,但他的职业生涯在商业上并非一帆风顺的。他风格独特,经手的项目一开始实际上都是亏的,但是因为风格太独特,有很多死忠的粉丝,借助口碑在年轻人中间的积累,从小众吹成了大众,进而进入神坛——因为受他影响的年轻人长大了,看不下去他的老一辈死掉了。

    不过这一切和胡海希无关,他急着去忙自己的事情——去见王云,顺便问一问他的计划书王启年看了是什么态度。

    王云见到了他之后果然表情就变得微妙起来,似乎是那种蛋疼还说不出来的表情。最后终于说出了一句善意的忠告,“别瞎折腾了。”

    这怎么能够是折腾呢?胡海希被这句话弄得很不开心,宣传的阵地我们不占领我们的敌人就要占领,胡海希觉得自己的计划有很强的操作性,无论怎么看都比中央不闻不问让香江市慢慢烂掉,重新回归原来的历史地位仁慈和靠谱。

    即使不看政治投机的部分,整个计划在商业上也有极高的成就——可以成为国企新的改革方向的探路石。

    但是对于官僚阶层来说,向来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除非彻底坏事,否则不愿意折腾。更不要说当前正流行的政治口号是什么了。

    就连一直很热心的李雪华都有些为难的表情,“你还真是敢想敢干。”她这样说道,“你千万不要真的这样干啊!你不要急,我会想办法的。”

    李雪华依然为胡海希允诺的三百亿而心醉神迷。

    于是,饱受打击的胡海希转而去拜访中影公司的黄总,希望能够从黄总这里得到补偿。

    事实证明,和官方打交道还是很难的,黄总表面上接待胡海希非常亲切友好,在发行上空许了一大堆承诺,但实际上出的实际的东西很少,因为很多东西早就已经签合同的时候定下来了。

    相反,黄总一直想要借用胡海希的力量在西方来一波,想要挟裹着胡海希在美国成立合资的发行公司,利用胡海希的人脉向美国发行电影——赚不赚钱另外说,事业上的前途大大的。

    实际上中影早就在洛杉矶这些地方建有常驻外派机构,不过这些机构的主要的作用是进口,在输出上相当无力。这一次,居然发现了这样好的一条渠道,黄总自然抱着试一试也不会怀孕的态度主动放低身段联系胡海希。

    胡海希觉得黄总是一个好人,但是即便是一个好人,只说好话不给优惠的话,还是不行的。两个人打着太极拳,都装出一副我不能最终决定的样子来互相伤害。

    “啊,最近首都有个电影研讨会,不知道胡总有没有兴趣。”黄总挑起了另外一个话题,“你也是圈内人,做的也是商业电影,应该很关心吧?”

    我其实一点都不关心。胡海希想要这样说,但是口头上他还是表示了对中国电影尊重,“我听说过,主办方邀请了斯科特?林恩导演参与讨论,我的秘书还去给他当翻译了。”

    “欧,林恩导演之前一直都在帮你拍戏,难怪!”黄总微微一笑,“这个活动我们董事长实际上也参加了,不如我们一去现场看看,参加一下这种理论讨论,也结识一下中国电影界的青年俊彦,岂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胡海希刚想拒绝,黄总又继续补充道,“这几天,我们金董和电影局的韩局长都一直在参加这个研讨会,金董见了您,一定会很高兴。”

    胡海希于是在心里面怒骂,破探讨会,居然不给老子发邀请函。

    ……

    中国电影全面转入市场化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也有了一定的成果。三位大导演齐刷刷地投入到了商业电影的大潮中,同样烧出来了一些成绩。几亿的票房都刷出来了,能不是成绩吗?

    但是,正如所有的改革必然带来阵痛一样,电影业的改革同样带来了阵痛。经济上国产大厂开不了工,民营影业生气勃勃这都是旧事了,完全可以不提。

    但在思想上许多人并不认同大片和商业化——主要是玩不起,玩不来,但在艺术的道路上却踟蹰前进。

    曾经最有名望的艺术家导演不是也放下身段来拍摄商业片了吗?年底就要上映了,而且为了这部片子,筹资花了老鼻子劲了,导演把能借钱的日本人都找了一遍,特意选了中国大陆、香江市、日本和韩国的顶级明星凑到一起配戏。

    这让人想起了贾谊的《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普通老百姓想不通,骂大导演电影拍得差也就算了,如果圈子里面的人都思想混乱,搞不清楚要做什么,这就是领导机构领导不力了。所以这一次研讨会,名义上是民间机构主办,实际上是官方操纵的一次会议,希望能够把一些改革的基本观念灌输下去——现在票房最重要,在票房之外,最好能够贯彻社会主义的社会政治理念,把政治口号发扬光大。

    在许多人看来,这简直就是精神分裂,完全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和官方所要的景象,根本就是两个极端。。

    胡海希就在这样情形下被拉来参加这个会议了。

    电影圈里面的人分化得很厉害,有的人只要给他钱让他拍戏,他就可以叫你爸爸;有的人你叫他爸爸,他才收你的钱拍自己的戏。

    文艺部门长久以来,或者说一直以来都缺乏做思想工作的耐心。经过了开放后社会的洗礼,基本上变得只会一手拿奖杯,一手拿棒子了。

    所以这个会议开的不是很顺利,预定的主题在讨论的时候往往跑偏,成功者的经验交流突然一下就变成了失败者的哭诉和对缺乏“节操”的导演的批判。

    最可恨的是一帮刺头居然都有话语权,毕竟国产的奖杯含金量不如外国人的奖杯。

    艺术和商业之争对胡海希来说是很可笑的事情,所谓的艺术家都饿死了就没有所谓的艺术电影了,而商业电影导演说不定死得更快。

    所以实际上是一帮自命的艺术导演和一帮自命的商业导演为了争夺话语权进行的嘴仗罢了。

    许多导演换一身衣服说不定就站到自己之前批判的阵营中去了。

    胡海希总是这样把事情简单化,这让他觉得热烈的讨论气氛实际上是一场可笑的表演。

    实际上之前林恩导演来参加这个研讨会,本来被大会的组织者认为是救场的关键人物,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这位脱离好莱坞一线若干年的导演在研讨会上成功地带偏了话题,他说你们中国人应该在电影制作上发挥你们自己的民族和文化优势,须知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你们的文化源远流长,是一个很大的宝库云云。

    他认为只存在导演自身的风格问题,不存在商业片和艺术片的分化,导演能够对自己所要的自我取舍,而不是被商业和艺术的标签所累。大师一点都不考虑普通人所受的种种限制——特别是在能力上受到的限制。

    这也是林恩导演这段时间在香江市和众多内地电影人(白起帆、贺仁杰、黄颖这类人)交流之后的感慨,作为编剧的贺仁杰和黄颖被林恩导演反复折磨,终于在嘴皮子较量上水平大进,贺仁杰能够强势地为中国历史和文化辩护——为他编剧的剧情辩护,他要从深层次的哲学和心理学角度应付林恩导演对于意义的讨探,这段时间里呆在林恩导演身边的工作人员的姿势水平都提升了不少。

    林恩导演也同样对延续绵亘了几千年的独特文化深感兴趣,即使在拍摄期间,他也看了不少香港电影和大陆电影。

    林恩导演的胸怀让他对于任何东西都有一种包容的态度——当然,更多的是生活的逼迫,不然的话他怎么可能到遥远的东方来拍一部爆米花电影?所以对他来说,作品的意义就是作品本身,他自己导演的风格,表达出来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被商业、艺术的划分到哪一边。

    说起来林恩导演暴得大名的片子从性质上讲都是商业片,但是因为他的艺术和思想风格其实一直超前,贴近年轻人和新时代,所以在中年人和老头子看起来不免太莫名奇妙了,年轻人极度喜欢他的这种风格,于是他便被归类到了艺术片导演的行列。

    所以他才会对这种争论毫不在意,因为他实际上一直清楚了自己的性质,知道不需要对自我进行限制。林恩导演的视野是纵向的,不怎么注重横向的分野。

    林恩导演自觉自己的发言表现了足够的友好。不过他却遭受了另外一群人的围攻,这群人认为中国的电影水平不堪入目,当前所需要的是好好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至于总结文化发扬文化什么的,大可以留给埋首故纸堆里的人去做。

    因此林恩导演的发言不仅没有如他们所愿地挠到他们的痒处,在他们看来,反而是起了一个不好的头,让一帮便本土的“土鳖”腰板硬了起来。

    因为探讨会上,受到了林恩导演的鼓励,一帮“鲜廉寡耻”的成名导演开始吹嘘和交流起自己的“土鳖”经验了。林恩导演无视标签对导演风格的重视,让他们无比感动。香江来的导演说说武打、特技和特效也就罢了,一个个仗着体制优势,大胆烧钱的家伙们居然也堂而皇之地交流自己拍大片的“成功”经验。

    自然有人群起而攻之,或者指责所谓的大片根本没有新意,就是明星制,是对好莱坞商业电影和香江商业电影蹩脚的模仿。艺术上既无创新,票房也不过依靠对观众一时的哄骗偷取而已,长此以往,必将造成严重的后果——虽然不至于国将不国,但是中国电影走向更堕落是无可置疑的。

    所以胡海希到了这里,感觉自己像是进入了精神病院的辩论会的赛场,许多人自说自话,主办方的托儿伪装成医生苦口婆心,反复规劝。

    最后还是中影的金董实在是忍不住了,站出来一锤定音,阐述了一番未来中影集团对电影的发行和结账的机制,并且以2004-2005年的票房数据为基数,推动电影行业在这个基数上每年以较大的幅度进行增长——中影将投入更多的钱。

    他说完了话之后,一时之间,先前争斗的双方都没了声音。金董霸气四射地扫视全场,几乎让胡海希立马想起了“谁赞成?谁反对?”的台词。

    电影拍了不发行就毫无价值,金董以垄断的中间商地位向源头发出了威胁:不按照我的规矩来的都去死!

    除了专门拍片子给外国人看的家伙外,所有人都不得不慎重考虑金董的要求。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