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明天子录 > 正文 第137章 苗人治苗
    时间进入了九月,秋收在即,科考也进入了最后的准备阶段,边境官道的修建也已经开始。虽然人员大量不足,每日的进程还是可喜的。

    这一段时间,以廉政院为首的四大院可是忙坏了,全国各地跑。道观寺庙,皇亲国戚,地方藩王等着实查处了一批蛀虫,为朝廷剪去了许多坏死的枝枝蔓蔓。

    先是寺庙道观,接着就是皇亲国戚,紧随其后的就是皇室宗亲,最近一段时间朝廷动作不断,每每都出人意料。

    说是朝廷,但凡懂点如今朝堂格局的人都明白,这是皇帝在精简羽翼,改革弊端,剪除朝廷的负担。

    与此同时,四个最低爵位的废除,效果也是可喜的,混吃等死,目光短拳的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皇室宗亲还是分得清他们需要的是什么的。

    所以,自削爵的圣旨颁布后,大明天下各地,但凡被列入削爵范围内的皇室宗亲都纷纷涌入京师,去除枷锁。

    即便是日后不再是皇室宗亲的身份,不在享受一些朝廷的优惠,所有人还都是开心的。

    只因为,他们自由了。

    至于少部分不想取消爵位,想继续靠着朝廷的俸给活着的。负责此事的宗人府也不客气,直接取消了其爵位,不单一分钱拿不到,日后就连朝廷的俸给也都没了。

    想闹事?

    正好现在朝廷急需人手修建边境官道,敢闹事,直接给套上枷锁扔到施工队伍中去。路不修好,那是根本出不来的。

    大明皇室宗亲的爵位为亲王爵:皇帝的嫡长子立为太子,皇帝诸子年十岁立为亲王,有封地,故又称藩王。

    亲王的正式名称为王,其封地称国,王玺称“某国之宝”,二十岁就藩。

    郡王:亲王嫡长子年十岁立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亲王诸子年十岁,则封郡王;镇国将军:郡王嫡长子为郡王长子;嫡长孙则授长孙;郡王诸子则授镇国将军;

    辅国将军:镇国将军长子袭位镇国将军,诸子为辅国将军;

    奉国将军;辅国将军长子袭位辅国将军,诸子为奉国将军;

    镇国中尉;奉国将军长子袭位奉国将军,诸子为镇国中尉;

    辅国中尉;镇国中尉长子袭位镇国中尉,诸子为辅国中尉;

    奉国中尉,辅国中尉长子袭位辅国中尉,诸子为奉国中尉;且,奉国中尉诸子皆为奉国中尉。

    皇姑曰大长公主,皇姊妹曰长公主,皇女曰公主,俱授金册,禄二千石,婿曰驸马都尉。亲王女曰郡主,郡王女曰县主,孙女曰郡君,曾孙女曰县君,玄孙女曰乡君,婿皆仪宾。

    如今,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郡君,县君以及乡君等六个等级的爵位皆已经被撤销。

    皇室宗亲中,就只剩下了男自爵位中的亲王爵,郡王爵,镇国将军爵,辅国将军爵,奉国将军爵。

    女子爵位中的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以及郡主和县主这十个爵位。

    被撤销的几个底层爵位人数庞大,关键是大多数对于削爵不怎么抵触。

    但是留下的这十个爵位想要撤销,可就真的不太容易了。

    他们的俸给足以让他们轻轻松松的过上锦衣玉食的日子,一旦撤了爵,即便是补偿了十年的俸给,但是对于那些不事生产的皇室宗亲来说也是坐吃山空。

    所以,他们才是撤藩削爵的最大阻力。

    不过,朱祁钰下的五道圣旨中最后的一道撤出朝廷派往各地藩王宗亲府中的官员卫士都给召回了,也算是一种变相的消减藩王宗亲们的实力,为朝廷减负。

    但是面对数量依旧庞大,且还在持续增加的皇室宗亲的数量来说,这一点减负影响不大。

    只有真正的实行爵位改革,才能彻底的改变皇室宗亲们对朝廷的影响。

    按照朱祁钰的意思,皇室宗亲中男子爵位只保留亲王爵和郡王爵。女子爵位则可以都保留下来,但是只传一代,子孙不得袭传。

    皇室男子爵位中亲王一代之后,自动降爵位郡王。郡王为二代,三代还为郡王爵,但是三代之后便不再属于皇室宗亲,而是除爵为百姓。

    这样一来,可就大大的减轻了朝廷的负担。

    如果不是怕有时候皇帝一系出现绝嗣的情况,朱祁钰甚至都想过直接一代而终,亲王之后直接除爵为民。

    当然这种情况恐怕不容易实施,也为了避免皇室绝嗣的情况,才保留了王爵三代而终。

    不过,即便是传三代的制度想要实施,难度也不是一般的大。

    所以,朱祁钰只有等所有亲王都到了京师后,才能开始商讨实施。

    只有说服了这些亲王,让他们出面给那些郡王做思想工作,才有可能将朱祁钰定下的这种制度实施下去,并成为惯例。

    恩威并施,朱祁钰不认为这些亲王都能扛得住。所以,对于皇室宗亲的问题,到了如今,也算是有了可喜的进展了,也不再是一个难题了。

    九月的第四天,一队精骑出现在京师之外,猎猎作响的黑色龙旗清晰可见,表示着这队骑兵的身份。

    出师贵州的杨洪回来了。

    如果都是骑兵,以他们的脚程加上水泥官道早就该到了京师了。但是贵州数万卫所士兵一大半可都是徒步行军,路上自然要耽搁不少。能够现在回来,时间上已经是远超以前的行军记录了。

    数万卫所士兵被直接送到了北大营,而杨洪则是带着苗王直奔皇宫。

    为了贵州的长治久安,也为了苗人的权益,苗王最终还是走出了苗疆,来到了大明京师为苗人的未来讨一个活法。

    苗王年岁不大,也就五十余岁,但是由于生活艰辛,多劳作的原因看起来和寻常老农一样丝毫不起眼。但是,在苗人眼里,这就是他们的王,是他们的领袖。

    在贵州,也没有人胆敢小觑苗王,他虽然生活简朴,和普通苗人一样都需要劳作,但是只要他一声令下,整个苗人群落都会以他马首是瞻。

    而且,胆敢单枪匹马的进入京师,也足以证明苗王的胆识。

    “我苗人世代生活在贵州四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不参与争斗,也不会故意侵犯律法。我们只想要简简单单,与世无争的活着。如果不是实在活不下去了,谁会去做那掉脑袋的事情。还请大明皇帝能够给我们一个承诺,让我们能够自由自在生活下去。”一番寒暄后,苗王看着朱祁钰,看门见山。

    乾清宫内,香烟渺渺,给人一种神清目爽的感觉。朱祁钰面带笑容的看着苗王,道:“苗王所言在理,天下百姓安居乐业,有所居,有所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下自然成平。贵州的事情说到底也是朝廷的过失,怨不得其他人。”

    “朕早已说过,贵州的问题不是出在苗人身上,而是因为朝廷官员引起的,这一点,这代大明朝廷向受此灾害的苗人抱歉。朝廷也会适当的补助,以弥补朝廷的过失。”

    “皇上言重了。”朱祁钰的态度让苗王很满意。对于此行的目的又有了几分成算。

    “苗王的来意朕也清楚,在杨洪将军军报报于朕苗王将亲赴京师时,朕就已经在考虑朝廷对苗人的一些安置问题了。”

    朱祁钰沉吟少许后,道:“朕的意思是,苗人自治!”

    苗王听后眼睛顿时一亮,心中隐隐有了某种猜测,他有些不确定的问道:“何为苗人自治?”

    朱祁钰笑笑,道:“所谓苗人自治,就如同字面意思。不过朕的意思是撤销贵州三使司,由贵州当地苗人担任贵州一省总督,总理贵州一切事物。”

    “不过,军务处外。”

    “请皇上详解!”苗王激动的道;苗人治苗,这样一来,很多针对苗人的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至于军务,苗王自然知道不能插手。不然,一省军政都总督说了算,那和独立王国又有什么区别。

    微微思绪后,朱祁钰说道:“一省自治,朝廷不在派遣官员担任一省主官,首期则是由一省之内选任德高望重,又有才识学问的人管理一省任何问题。”

    “省一级的管理衙门一应官员都由朝廷派遣,但是总督可以挑选自己信得过的四个人担任副手,也就是副总督协助总督治理地方。副总督也都给一个从二品的官职,拿朝廷俸禄。这样一来,便可以以地方自治的方式解决很多问题。”

    “而为了避免总督当政却不作为,检察院,审察院,廉政院负责核查总督的布政成绩,地方官员和百姓也都由检举权。如果总督在任期内不能让百姓满意,审查也不过关,待担任总督的年限一到就不能继续连任。反之,总督可以继续连任第二届。“

    说到这,朱祁钰微微一笑,道:“一届五年,两届就是十年。十年期满就不得再连任。但是如果做得好,连续两届无论是百姓的认可,还是三院的审核都表现优秀的话,总督也可以进入朝堂,成为政事堂辅政,甚至是总理大臣。”

    辅政,总理大臣什么的苗王丝毫不在意,他在意的是地方自治,苗人能够拥有话语权。

    朱祁钰的这个提议,让苗王大为欢喜。不过,他也知道,想要实施下去,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毕竟涉及一省的长治久安,光是朝廷上的政事堂就不一定会允许这样做。

    而且,给了这么重要的职位,朝廷也不可能光凭苗王的几句话就这样草率的决定了。

    果然,这时候朱祁钰又开口了。他看着苗王,道:“朝廷的诚意相信苗王也看到了,朕在这里也提几点要求,希望苗王能够答应。”

    苗王暗道真正的较量开始了,他并没有被一个苗人治自冲昏了头脑,而是淡笑着道:“请皇上先说!”

    朱祁钰笑笑,对方的担忧什么他也明白。不过,他可不会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来。

    “苗人说到底也是我大明百姓,朕希望苗王回去后,能够派出五千苗家子弟从军。”

    朱祁钰看着脸色有些变化的苗王道:“苗王也知道,如今我大明军队已经进行了改革,不再是以前的卫所旧军了,而是一支全新的军队,各种保障也都能更好的让士兵们少受伤少死亡。苗家子弟进了军中,真可以保证将会一视同仁,如同我汉家子弟一样的待遇,绝不会一个标准两个执行条件。”

    “而且,在这五千苗家弟子中,朕会承诺给予一千人进入大明军事学院学习深造的机会,日后出来就是军官,有更大的机会成长为军中的中流砥柱。这也算是给苗人一个机会,一个进入朝廷权利中心的一个机会。”

    “当然了,苗人从军后不会全部的被派入贵州贵州驻扎,至于原因相信苗王也清楚,毕竟他们都会被打散分散到全军的各个部队中去。至于这么做的原因,相信苗王也清楚。

    苗王点头,这个条件不算什么。只是,苗人从未从军朝廷,如果开了这个先河,日后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不过,相比于苗人自治,这一点代价也不算什么?

    想了想,苗王眉头舒展开来,道:“这一条没问题,我回去后就会召集族人,抽调年轻力壮的青状五千人入京从军。只不过我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除了军事学院之外,能不能给我苗人一些进入皇家学院学习的名额?皇上放心,绝对不会占用五千人数额,如果不行的话,也没关系。”

    朱祁钰闻言顿时呵呵一笑,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他自然高兴还来不及呢,又怎么会反对。

    “这个自然没有问题,不多,朕只能给两百人的名额,苗王不要嫌少才好“

    苗王极为高兴,他高兴地道:“不少了,不少了!”能够系统的学习中原文化,还是进入当今天下规格最高的大明皇家学院,对于苗人来说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看中的是从皇家学院出来后就有官身,这一点苗王也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的。

    朱祁钰也能猜得到,无非就是日后学成之后回到贵州后能够更好的治理贵州。也为日后的贵州培养高端人才储备力量。毕竟苗人治苗,没有几个有大学问的,还真的不能胜任。

    之后,朱祁钰又提了几个要求,对于苗王来说也都在可接受的范围,也都纷纷应允了下来。如此一来,有关贵州的问题也算是谈妥了。只待朝廷正式行文后,便可生效了。

    苗王很高兴,可以说是非常高兴,这一趟京师之行本以为朝廷会极为刁难,没想到事情比想象中的进展的还要顺利,结果也是大大的出乎意料。

    一个地方自治,苗人治苗,就足以震古烁今了。

    临走前,朱祁钰笑呵呵的看着苗王,道:“朕的意思,这贵州的第一任自治总督就有苗王担任可好?”

    苗王听后顿时一愣,他可从未想过自己来当这个总督的。

    本想开口拒绝,朱祁钰则是说道:“首届自治,问题多多,苗王如果能够亲自担任首届总督,相信能够更好地让贵州往更好地一面发展。苗王也不希望看到一个有着私心的家伙,把贵州搞得乌烟瘴气的吧?

    苗王沉默不语,朱祁钰的话说到了他的心里去了。既然是首次,肯定会有着诸多问题,如果是私心稍重一点的人担任总督,还真的不知道会把贵州如今好不容易促成的大好局面弄成什么样呢。

    朱祁钰看着陷入沉思的苗王,也没出言打扰。

    少许后,待苗王似乎有了决定后,他才又说道:“既然苗王有了决定,亲自担任这第一届总督,朕也算是放心了!”

    “多谢皇帝信任和提点,我虽说本事不大,学问也不深,但可以向皇上保证,无论汉苗,亦或者其他族群,只要是在贵州的地界上,必然一视同仁。不然,不用皇上说话,我自己就不会放过我自己。”

    “我信得过苗王。”朱祁钰郑重的道;

    脑海中又想到了什么,朱祁钰向苗王说道:“贵州种族繁多,土司力量庞大,特别是四大土司。苗王在成了贵州第一届总督后,可要和这四家土司打好关系,不然贵州依然不容易安稳下来。”

    “朕的想法是,为了防指四大土司趁机闹事,苗王可以挑选他们担任你的副手,日后如果有人实力不济,或是徇私舞弊,再行撤换,他们也就无话可说了。”

    “此言大善!”苗王点头,非常认同朱祁钰的提议。

    四大土司的力量有多大别人不清楚,苗王还是一清二楚的。如果不能把四大土司安抚好,贵州想要平稳依旧不太容易,只有将其和贵州绑在一起,不但能够让贵州安稳,还能借助四大土司的力量让贵州快速发展,迅速崛起。

    让四大土司为副总督,无疑是最为恰当的。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