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明天子录 > 正文 第133章 一波未平
    杀人对于军人来说没有恐惧,有的只是兴奋。

    死多少人没有人在乎,大明新的军规其中一条就说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一声令下,军人也必须赴汤蹈火。

    因为这就是军人的职责,军人的命。

    王翱将这一切看在眼里,脸上有些不自然,警察部队的反应让他有些丢人,他看了一脸得意的范广和俞山一眼,心里的火更大了。

    自己也是疏忽了,警察管理缉捕拿盗,维护治安,时间一长竟是连他也有些懈怠了。

    脸上不动声色,心里则是在盘算着,是否该像镇守军那样好好操练操练这些已经变得,不再像个军人样的警察部队了。

    不多时,政事堂的命令到了。

    三人传阅确认无误后,作为此次领军将领的王翱大喝一声:“出发!”

    顿时,三军齐动!

    镇守军大营本就在京师城内,加上最近一段时间京师内外军队调动平凡,一万多军队全副武装的在京师内横冲直撞,倒也没有引起京师百姓的特别注意。

    而这一天也不是什么重要的日子,去寺庙道观进香祈福的百姓本就不多,这也给王翱他们免去了不少的麻烦。

    灵济宫c显灵宫c天宁寺c庆寿寺和潭柘寺是京师最大和香火最鼎盛的道观和寺庙,即便是寻常时日,前来参观拜佛求道的人也不在少数。

    但是,这平静祥和的气氛突然被打破。

    “不好了,官军围了灵济宫。“随着一声惊呼,百姓们纷纷循声望去。只见一队兵甲鲜明,全副武装的军队迅速进入灵济宫,沿途但凡是做道士模样打扮的先是一通乱棍,然后直接又给绑了起来。

    “无量天尊,这位将军这是何意?”一个老道走了出来,像是灵济宫的掌道,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此时却脸色异常难看,脸上涨红,怒发冲冠。

    他看着被捆起来打得头破血流的门下道士,一脸愤怒的喝道:“灵济宫乃是当年成祖钦定修道之地,你们好大的胆子,敢在这里妄动兵戈真是岂有此理,就不怕皇上怪罪吗?”

    领兵围攻灵济宫的是俞山,他呵呵一笑,道:“一个藏污纳垢的地方,说的倒是冠冕堂皇灵济宫的确是当年成祖下令重建并赐名,但是这里只是分院,福建的才是正宗。即便是福建灵济宫,要是做了不法之事,照耀难逃发明律法的制裁,也是天大的死罪。”

    冷哼一声,俞山冲手下并将喝道:“来人,给我围起来,灵济宫内所有道士全部抓起来,任何人胆敢反抗,就地处决!“

    “你们敢!”掌教怒喝,但是直接被一个校官一棍子打倒在地,仙风道骨顿时不再,显得异常狼狈。

    灵济宫也顿时陷入鸡飞狗跳之中。

    俞山毕竟是文人,虽然如今已经入了军籍,成了将军,但是骨子里还是文雅的。

    但是王翱和范广本就是世代为军,可没有俞山办事这么文雅。

    所以,天宁寺和潭柘寺主持根本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寺院直接就被亦为了平地,所有和尚全部被带走,拘捕的和反抗的直接身首异处,死了不少。

    简单直接,暴力迅速,这是王翱和范广的行事作风。

    所以,当俞山解决了灵济宫的事情,准备往下一个地方寺庙去的时候,二人都已经将显灵宫和庆寿寺都给平定了。

    军队的效率是很快的,不多时,京师出现了奇怪的一幕,无数和尚道士,尼姑等被一条长绳捆着双手,排成一队,在镇守军和警察部队的看压下向城外走去。

    百姓们议论纷纷,交头接耳,有些不明所以。

    但是在灵济宫,天宁寺的寺庙道观外,此时却是围着大量的人影。因为这些寺庙本就香客不少,加之动静不小,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一传十十传百,周围的百姓都知道了。

    灵济宫和天宁寺等寺庙道观都在道士和尚被抓走的同时给贴上了封条,在案件没有彻查清楚之前,和尚道士没有整改完成之前,所有寺庙道观都会处于查封状态。

    四面道观在查封的同时,为了让百信清楚事情的原委,每一个寺庙道观的门前都会贴上一张大大的公告,上面明确的标注了这座道观或是寺庙所犯下的各种罪证。

    零零总总加起来近百种罪责,吓坏了很多人。

    百姓们,特别是那些香客信徒看了之后简直不敢相信,但是事实胜于雄辩。不然,朝廷又怎么会公然查封这么多寺庙和道观。

    很多人神色沮丧,失魂落魄,信仰的崩坍让他们一下子失去了精气神。

    京师所有寺庙和道观前,围观的百姓们或是神色黯然,垂头丧气。或是指指点点,讨论着那些罪证的真伪。

    道观寺庙的问题,用了六天就全部解决,大量的田亩,人员和金银珠宝等也被快速的清点出来。

    说真的,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京师数百家道观寺庙,收获非常惊人。

    明代寺院的土地虽不如元代的多,但明初对于大寺,也常有给田赡僧之举。

    如报恩c灵谷c天界,号为南京三大寺,都有许多寺田。

    南京报恩寺的田地塘荡就有一万余亩(《金陵大报恩寺塔志》)。江南各地著名寺院也都有相当多的土地。常州武进县土豪陆衡典了弥陀寺田土三千亩,到期不肯全部交还,因此兴讼,于是开始禁止买卖寺田(《钦录集》洪武十九年条)。

    洪武二十七年(1394),规定全国大寺有钱粮者,设钻基道人一人,专办差税,其余僧众都不许在外奔走,交结官司。到了景泰年间(1450一1456),令各处寺观田地,每所限置六十亩为产业,其余都拨给农民佃种纳粮(《大明会典抄略》“僧录司“),钻基道人之制也就跟着废止了。明代对于喇嘛仍给以应有的宗教上优遇。洪武六年(1373)

    除了皇家赏赐之外,达官显贵也会为了祈福除了给银子,还会捐献自己的土地田亩。加上灾年或是天灾人祸的时候,百姓们为生活所迫,也会将田产什么的低价卖给寺庙道观,或是被寺庙道观强行占有。

    所以,大的寺庙道观可是非常富有的,有的甚至就连供奉的佛像等都是用纯金打造,如此可见一斑。

    政事堂看着最后收拢过来的各种清点账目后,都是一阵无言,也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忧。

    喜的是,光是京师以及周边的道观寺庙就查获了巨额财产,大量天地人口,还有大批的有案底的罪犯。忧的是,光是京师都这样,大名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寺院道观何其多,又该有多少罪恶藏匿其中。

    京师道观寺庙解决了,政事堂似乎对这一次的收获很满意,又或者认为除了京师,大明各地的寺庙类似的情况也必定不少。

    不管基于什么原因,总之,政事堂下令,联合廉政院,检察院,法院,审察院,警察部队以及镇守军个部门联合成立调查专案组,奔赴全国各地扫到所有寺庙道观里披着佛道外衣的恶魔。

    自从朱祁钰当上皇帝后,全国的赋税暂时不说,和往常一样,但是这开源节流倒是做的极好。节流就不说了,实行的各部衙财政审批制度就一下子杜绝了盲目浪费的产生,算是节流了。

    这开源可是一直不曾断过,首先就是京师保卫战的大捷,京师外也先大营被劫,大获全胜的同时缴获了不好好东西。之后,和瓦剌的谈判,条件也极为对大明有利,各种补偿让人看的心花怒放。接着,全国反腐,收获更是大的惊人,国库一时间竟然出现了金银堆满仓的情况出现。

    现在,扫除寺庙道观的弊端,光是京师一地就大获丰收,可想而知,一旦全国展开,收入即便是顶不上今年全国的赋税,也不会少到哪里去。

    最起码,户部尚书是高兴的,因为,他再也不用为因为国库空虚,而整天的提心吊胆,愁眉不展了。

    大明日报,虽然不是官办,但是因为是朱祁钰一手建立起来的,总能拿到第一手的朝廷资料。

    加上底气足,银子多,如今早已闻名全国,比官办的抵报还要受百姓们和官员们的欢迎。

    因为,大明日报除了朝廷的一些消息外,还有一些其他消息,小到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情如果有趣,或是有教育意义也都会刊登上去,在严肃的政事背后给人呵呵一乐的机会。

    而且,价格也不贵,两三文钱就能买一份。对于现如今的大明京师的百姓们来说,倒也不是什么大钱了。

    买来看看朝廷的一些动向,或是就是图个消遣。

    甚至有些人就是为了看那些刊登的民间杂谈,野史之类的,就为了一乐。

    现如今,看报,看大明日报嫣然成了京师百姓们茶余饭后的一种消遣。

    在查封京师寺庙道观的第二天,大明日报就详细的记载了这件事情的始末。标题则是以该不该灭佛灭道,佛道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阴暗一面为题。

    结果,当天就卖脱了销。

    大明日报不得不加紧印制,但是依旧供不应求。

    朱祁钰深刻的知道舆论的作用,众口铄金,即便是和尚道士有罪,也不代表所有和尚道士都有罪。时间一长,有人议论,风向就会转变,开始出现不和谐的东西。

    所以,在一开始,朱祁钰就要求以绝对的姿态碾压所有,任何不同的声音,都要在这种大范围的宣传下无立身之地。

    朝廷首先要站绝对的优势,操控舆论,而不是被舆论操控。

    和尚道士的问题,在朱祁钰看了大明日报的报道后便不再关注了。

    此事已经成了铁案,即便是有人想翻案,为和尚道士叫屈也不可能了。

    眼下,他正在焦急的等着落雁的消息。

    贵州的事情已经发生逆转,在无邪下令诛杀贵州六卫之后,苗人叛乱已经平息。

    现在,贵州稳定,一万龙骑禁军和第一师驻扎贵州,稳定局势。

    而杨洪则带着贵州所有卫所士兵以及另外八千龙骑禁军,以及苗王正在赶赴京师,不日就将抵达。

    至于无邪,则是带着魔鬼铁卫悄无声息的消失了。至于去向,杨洪的奏报上没说,但是朱祁钰也大概猜到了她的去向。

    他有些无奈,这是干什么?吃醋吗?无邪不同于沉鱼落雁,对自己的情谊毫不掩饰,虽然文静,但是也极为大胆。

    可能是因为自己突然成婚了,不但有了皇后还封了贵妃,也不曾告知与她,让她有些一时难以接受吧!

    所以,她才会不入京师,而是选择了逃避。

    朱祁钰摇摇头,这些事想也没用,既然已经有了皇后,还封了贵妃,朱祁钰也不是迂腐之人,再迎娶几个贵妃又有何妨。

    不过早晚的事而已。

    现在他需要头痛的事沉鱼。

    相反,土鲁番那边的战争他倒是并不担心。土鲁番不过是一个小国,和哈密卫不相上下而已。自己已经派了两万龙骑禁军,三万镇国军在加上哈密汗忠顺王的兵力。以及大量精良的火器装备,灭了土鲁番几乎和闹着玩差不多,根本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相反,自从逍遥山庄离开后,落雁就如同石沉大海,没了消息,朱祁钰令军情局派遣大量人手查找,但是却还没有丝毫消息。

    不是军情局的人不专业,而是熟知军情军运作的落雁如果想要躲避军情局的追踪简直轻而易举。

    担心的同时,他也希望落雁能够晚一点再展开行动。

    现在动身前往大宁辽东的大军还没走一半的路程内,这个时候要是突然动手,一线陷入险境,可就真的没有人能够接应她了。

    同时,也会让定制的对付朵颜三卫的计划流产。

    廉政院班房内,李实正在看着各地汇总过来的最近一段时间的查察报告

    自几个月前突然展开的朝廷和地方贪官大清缴过后,朝堂还好,地方上则是清理了一大批的大小官员蛀虫,风气为之一震,大有改观。

    这不,最近除了一些小鱼小虾之外,已经很难再逮到那些贪官污吏的。李实甚至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快要没事可做了。

    自廉政院成立以来,成绩斐然,倒在他们手上的大小官员说不计其数有些夸张,但是数十上百还是有的。

    说实话,这种局面是李实最想看到的。官场清明,官员人人洁身自好自然是好的。

    虽有小鱼小虾倒也无妨,毕竟水至清则无鱼嘛。

    “大人,发现了一条大鱼!”思索间,方自明急匆匆的走了进来,神色凝重中带着一抹兴奋。

    廉政院设院正一人,正二品。下辖有十九个廉政司,分管不同的工作,廉政司司正都是正三品,也算是朝中大员了。

    这十九个廉政司司正都直接向院正负责。

    方自明就是廉政司第一司的司正,总管京师以及朝堂上官员的廉洁奉公问题。

    “出什么事了?从哪又发现了一条大鱼!”李实笑呵呵的问道,方自明是他手下的第一员大将,深受他的其中。

    看对方的样子,李实就知道一定是揪出了一个隐藏很深的蛀虫。不然,能让他这么慎重又兴奋的情况可不多见。

    方自明快步来到李实的桌案前,带着颤音低声道:“孙端韵,通政使司通政使,太后的族人,私自将太后的宫庄侵占,据为己有不算,还捐给了通光寺数十亩之多。”

    “这也是我们在查抄通光寺的财产田产是意外发现的,具体的情况还在查察之中。但是下官确信,咱们的这位通政使大人问题肯定不小。”

    方自明的话后面的李实根本就没有听进去,说实话,这的确是一个大大的大鱼。

    廉政院只看皇帝脸色行事,不买任何人面子,但是事情涉及到了皇家,还是太后,就不得不让人慎重了。

    而且,通政使司如今虽然没了什么实权,但是好歹也是一个正三品的朝中大员。还披着皇亲国戚的外衣,想要动他,必须要皇上亲自点头才行。

    乾清宫内,听完李实的汇报,朱祁钰揉了揉额头,说真的,他也不想和太后杠上,但是这件事既然牵扯到了太后的亲族,不办的话,廉政奉公就是一个笑话,以前做的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严查,只要犯了法,任何人都绝不姑息!”最终,朱祁钰还是坚定了决心,即便是因此和孙太后关系闹僵也在所不惜。

    “那太后那里?”李实有些担心的问道;

    “大胆的去查,有什么事情朕还在这顶着呢,你怕什么?”朱祁钰看了对方一眼,神色明显的有些冷冽。

    李实心头一紧,很明显因为自己的顾忌让皇上不快了。

    他急忙退下,为皇帝之令是从在他心中愈发的根深蒂固。

    再有下次,他知道廉政院院正就该换人了。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