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军警无界 > 正文 第四十三章第二节 一年之内的三次调动
    “这个要这样写!”

    吕所坐在办公桌前,桌上放着一份材料,一边看一边说,姜晓洛站在旁边等着。

    “就这样改!”

    吕所指指这个说了一句话,指指那个说了一句话,然后把材料递给了姜晓洛,姜晓洛接过材料,想了一下吕所刚才说的,努力记着,回到隔壁的办公室,照着领导说的修改打印好,又拿到吕所办公室。

    “这里要这样改!”

    吕所看了看,指了指这里说了一句话,指指那里又说了一句话,把材料又递给了姜晓洛,姜晓洛又接过材料,努力记着刚才吕所说的,回到办公室,照着吕所说的又改了几个字,加了一段话,打印出来,又回到吕所办公室。

    “我再看一下!”

    吕所盯着材料,好一会儿没有说话,姜晓洛只好在一边等着。

    “这里再这样改一下,基本就可以了!”吕所指了指最后一段。

    “好。”姜晓洛看了看那寥寥几百字的一页纸,有气无力地应着。

    回到办公室,姜晓洛盯着面前的那张纸,上面的字仿佛一个都不认识了,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个黑色的小蝌蚪,还一动不动的。这一刻,他就像是犯了密集恐惧症似的,心情糟糕到了极点。

    “小姜,小姜!”

    “来了!来了!”

    姜晓洛正在办公室整理车管材料,一大堆的数据、报表,有每周报一次的,每月报一次的,每季度报一次的,还有每年报一次的,除了基本数据,其它绝大多数都是编的。很多时候,姜晓洛的工作就是编数据,他从小数学就不好,对数字很不敏感,这工作做起来很是难为他的。

    “你带我这个朋友下去把这个车办一下。”吕所递给姜晓洛一个文件袋。

    “好的。”

    “谢谢!”

    姜晓洛接过文件袋,朝沙发上坐着的一个富态的中年男子点了点头,转身出了办公室。

    办证大厅外的停车场上停满了各式各样的车,人也多。姜晓洛跟着中年男子走到一辆黑色的suv车前,一看就知道是辆豪车,价格不菲。他带着中年男子插队办完了所有手续,拿到了车牌取号单。

    “一会儿这个屏幕上会出现跳动的数字,你分别按两下,出现两组6个车牌号,你可以从中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就行!”窗口的工作人员接过选号单,解释了一下拍号的程序。

    “好的。”中年男子答道。

    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姜晓洛站在一旁,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哇噻!666啊!”

    大厅里响起一阵欢呼声,中年男子很是开心,取过车牌,在大家面前晃了晃。看到这一幕,姜晓洛不禁想起了一个月前自己的车拍号的情景。

    “姜警官,你好歹也是车管所的人,怎么着也得弄个好牌照吧!”

    姜晓洛拿着选号单准备拍号,窗口的工作人员开玩笑地说道。

    “我无所谓的,本来也不是什么好车,随便什么都行。”

    “反正也不着急,有临牌,你就等一等,怎么着也挑一个好点的吧。”

    “那也行,那就等两天。”

    “姜警官,快下来,要放新号了。”

    姜晓洛正在办公室里写材料,接到办证大厅的电话,连忙拿出选号单,出了办公室,走到楼梯口,又折回去换了一身便装,下了楼,从办证大厅的大门进去,走到拍号机前,看了看前面两个人选的号,都还不错,便将单子递给了工作人员。

    随着屏幕上跳出车辆信息,姜晓洛按下了屏幕中间的选号按钮,一大串数字跳起来,眼花缭乱的,根本看不清楚,他长舒一口气,连按了两下。

    “哇噻!”大厅里一阵欢呼声。

    姜晓洛盯眼一看,6个车牌号码,最后一个清清楚楚地显示着“999”。

    ……

    “这还有什么犹豫的!”工作人员看姜晓洛有些犹豫,自作主张地选了999。

    “在车管所上班就是不一样!”

    “近水楼台,这点方便还是有的!”

    姜晓洛站在窗口前,听着周围议论的声音,回过头,发现都是4s店专门给车主办牌证的人,也大都面熟。他有些哭笑不得,对工作人员说一会儿再来拿车牌,转身出了办证大厅。

    潜规则在2008年成为流行语。潜规则就其本意是相对显规则而言的,是一种看不见的、没有明文规定的、约定成俗的,但却被广泛认可、实际起作用的,身在其中的人不得不适从的一种规则。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潜规则一直存在,上至政治斗争,下至商业交易,但几千年的传统思想和处世行事让潜规则一直埋藏在暗处。只是不知道从何时起,它却成了一种显性现象,并成为网络和民众的热点话题,这个话题由娱乐圈潜规则最先挑起,后来蔓延到官场潜规则、商业潜规则,一时间似乎成了一种可供炫耀的资本和时尚。

    车管所的工作看似简单,但蛮枯燥的,特别是内勤工作。所里还有一个内勤负责对外,姜晓洛负责对内。每天一上班,他面对的就是材料和数据,更重要的是,他似乎不太适应吕所的工作方法,一直都有不小的压力,思来想去,他决定让领导给他换个岗位。

    “吕所,有件事我想向您汇报一下。”

    “进来,坐下说。”

    “什么事啊?”

    “是这样的,我想到大厅去学习学习。”

    “学习什么?”吕所有些意外。

    “是这样的,我来所里有大半年了,但对车管的具体业务还不是太了解,我想下到大厅窗口锻炼一下,更好地了解车管的整个流程和业务。”

    “噢,我考虑一下,目前还是先把手头的工作做好。”吕所似乎没有明白姜晓洛的真实想法。

    “好的。”姜晓洛也没有指望一次就能解决问题。

    2008年的初夏,全中国人民都在翘首期盼一场百年盛宴。虽然刚刚经历了一场百年巨灾,但中国人的坚强无与伦比,不论是悲痛还是喜悦,他们学会了静心承受。姜晓洛也在承受,他在寻找机会。

    6月,梅雨中的江南小镇总是阴雨绵绵,让人感觉到一种无法解脱的压抑,姜晓洛的内心更是如此,已经快到崩溃的边缘。

    车管所二楼。姜晓洛站在楼道里,抽着烟,又想了一会儿,扔掉了烟头,走到所长办公室前,抬起手敲了敲门。

    ……

    “吕所,我想还是和您商量一下我的岗位……”

    “你是不是有什么想法啊?这段时间我也感觉到你的工作热情不高,正想找个时间和你聊聊。”

    “吕所,没有,只是近来想换个环境,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到大厅体验一下,更多地学习一下。”

    姜晓洛在心里转了一下,觉得没有必要再拐弯摸角,直截了当,一劳永逸更好。

    “那行,这两天你把手头上的事安排一下,下周一就到窗口上班。”吕所没有再问什么,直接定了。

    车管大厅外车流穿梭不停,大厅里人声鼎沸。姜晓洛到窗口上班已经有一个月了,每天准时上岗按时下班,一天下来就是审核车证资料,像流水线一样简单明了,没有什么压力,这让他的心情好了许多。

    奥运会的脚步越来越近,全国人民的激情也随之被点燃。就在这个时候,姜晓洛的工作又出现了变数,这一次,他选择了主动。

    “姜晓洛,秘书科的马科让你有时间到他办公室去一下。”

    姜晓洛正在窗口忙着核验资料,内勤打来电话。

    “好的,我忙完就过去。”

    临近中午,姜晓洛趁窗口不忙,和同事说了一声,上了大队办公主楼的五楼,进了马科长的办公室。

    “小姜,来来来,坐。”

    “谢谢!”

    “是这样的,分局领导分工调整了,现在是雄局长分管交警这块,他对文字的要求比较高,一来就要求加强文字工作。”

    马科给姜晓洛倒了一杯茶,坐了下来,直奔主题,姜晓洛一时没有答话。他知道,新的领导、新的思路,一上任就要求加强办公室文字工作,也就意味着要进新人。

    “我们一直在关注你,早先把你从下面调上来,原本就打算直接把你调过来的,结果被吕所抢了!”马科笑着说。

    “今天把你叫来,就是想听听你的意见。”

    “非常感谢领导的信任,我明白您的意思,我想先考虑一下。”

    姜晓洛并没有在意马科所说的什么调动内幕,他其实已经有了决定,但仍然客套了一句。

    “那你好好考虑一下。”

    回到家,姜晓洛等何颖把儿子弄睡了,两个人躺在床上,看着一旁酣睡的儿子,随意聊着闲话。这一刻,他的心被暖暖的亲情包围着,一年来附在身上的压抑感似乎得到了完全的释放。

    “今天,大队找我谈了,又准备动我了!”

    “又要动你!”

    “是的,真不知道他们想干什么?”

    “这说明我老公厉害呗!”

    “我决定去!”

    “我知道,你这一年不是一直在说干得不开心嘛!”

    “是的,我现在有一种放松的感觉,看来的确是需要换个环境了!”

    姜晓洛直起身,转头望着儿子。小家伙正在翻身,眼睛闭着,一只胖嘟嘟的小腿一伸,小身子一挺就翻过去了,萌萌的样子,让姜晓洛和何颖乐了好一阵子。

    “吕所,我有个事向您汇报一下。”

    “是不是调动的事?”

    “是的。”

    “我说,办公室有什么意思啊?我这里多好,虽然忙点,但工作简单。”

    “吕所,我考虑了一下,我在部队一直从事办公室文字工作,也习惯了……”姜晓洛说到这里停了下来,没有再往下说。

    “你是不是在我这里干得不开心啊?”吕所问道。

    “没有!没有!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您对我也非常关心,我真得很感激!”姜晓洛连连答道。

    “那真的打算走了?”吕所有些不高兴了。

    姜晓洛没有直接回答,他既然已经决定离开,现在不能犹豫。

    8月8日晚8时整,北京奥运会盛大开幕。姜晓洛一个人坐在值班室里,欣赏着这场百年大片。

    “这个时候要是来瓶冰镇啤酒就爽翻了!”姜晓洛拿起桌上的冰镇可乐,灌了一大口,就当是望梅止渴吧!

    办公室的工作,冠冕堂皇地说是一个部门的中枢,统筹协调、上传下达;通俗地说就是办文山理会海。曾几何时,民间流传着这样一段话:该抓的工作在哪里?在口号里;工作落实在哪里?在会议里;整改的措施在哪里?在通知里;政绩的总结在哪里?在汇报里。一语道破官场万千世态。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