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军警无界 > 正文 第二十一章第三节 迎接一个新的世纪
    2000年的春天,京州。沙尘暴袭击了这座现代化的大都市,级的大风夹带着滚滚黄沙,在数个小时内就把整个城市围了起来,漫天尘埃,卷住大街小巷、包住高楼大厦,正午的城市早已不见了阳光,全都笼罩在一片灰黄灰黄的阴影中,犹如黄昏。这是京州遭受的最早一次大沙尘暴,也由此拉开了沙尘暴天气常态化的序幕。

    姜晓洛生日的第二天,姜艾生了一个男孩,姜晓洛有了外甥。这一天,姜晓洛加入了中国。工作处还是按部就班,大家三班倒,上班时间上班,下班了,该回家的回家,该休息的休息。

    不知道从何时起,工作处的同事开始搞起了副业,忙着赚钱了。姜晓洛他们是专业技术部门,大都是学英语的,早在几年前,有个同事利用自己的专业和对体育的爱好,开始给体育报纸杂志做翻译,主要是足球方面的,什么意甲、英超等赛事,竟然做出了名堂,成了特约撰稿人,再后来又向电视台发展,经过几年的打拼,做了体育评论员,在全国有了不小的名气,听说赚了不少钱,成了单位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这个同事的成功给了大家不小的刺激,也指出一条路。不少同事都和他搭上了线,跟在后面做些小料,时间长了也渐渐地摸到了门路,有了自己的资源和人脉,开始独闯,各走各的路子、各走各的领域。几年下来,处里很多人都开始忙上了,下了班就一头扎进了宿舍,再也没见到人出来,电视房里早已不见几年前的热闹劲儿,一大群人围在一起无聊地换着频道,吹牛聊女人;也不见有人喊“三缺一!”,楼道里窜出一帮子无事佬儿。

    到了90年代末,做翻译、译资料已经成了单位同事的共识,新分来的大学生没到半年的时间也加入其中,逐渐成了气候。处领导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部队的工资不高,也没什么福利,在京州这个高消费的地方,工作之余找点事做做赚点零花钱,只要不影响正常工作,也不是一件坏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眼了。有了领导的默许,整个工作处几乎都疯狂地投到这一行里,甚至已经有人开玩笑,一个工作处的人就已经把京州甚至全国几个主要的体育时事媒体给承包了。再后来又有一个同事做出了更大的成绩,转业后进了全国一家知名媒体,当了战地记者,再后来转成了专栏研究员,这之后,全球发生什么有影响的大事,什么局部战争、突发大事件,还能看到他的解说和评论。

    廖云也早就投进去了,他也是从足球开始的,做了不少年,也有了固定的收入。姜晓洛一直有这个心,但他学的是日语,范围窄,不知道如何下手,再加上到安陵去进修,也就搁了下来,现在学了英语,有了基本条件,他决定试一试。

    起先,他想着跟和廖云做,毕竟有固定的资源和渠道,但接触了一下,发现自己对足球一点概念都没有,就连有什么球队这些基本的情况都不知道,还有那么多难记的球员姓名,最大的问题还是对体育和足球什么的没有太大的兴趣,应该也做不长久。

    他决定另辟蹊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他决定从计算机领域入手,同事中还没有人做这个,也就没有竞争。他首先瞄准当时发行量最大的一份计算机专业报纸,用一周时间找了几篇相对简单一点的计算机知识英文资料,又用一周的时间译成中文,修改了好几遍,对其中的专业术语反复核对,满意了,才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了报社,然后就是开始焦急而又期盼的等待。

    一周过去了,两周过去了,石沉大海,没有任何消息。买了好几期报纸,从头翻到尾都没有看到自己的豆腐块,姜晓洛的心已经凉了半截。将稿子投出去之后,他也认真地反思了一下,自己就是会点英语,对计算机知识懂个皮毛,这条路也肯定行不通。

    姜晓洛又开始另找出路,他从报刊亭买来各种报纸、杂志,一份份、一本本地比较,从故事的、经济的、人物的、历史的、旅游的,认真研究了一番,最后决定只做杂志。报纸更新快,有一天的,有一周的,周期短、时效性强,他很清楚自己现在的能力远远达不到要求。杂志就要好一些,一般都是半个月、一个月,还有双月刊的,这样他就有时间去选内容,译完后还有时间修改,比较适合自己。姜晓洛看过廖云他们做体育的,一到英超、意甲比赛的时候,忙得很,尤其是到了欧洲杯、冠军杯,每天都要熬夜,第二天还要起来上班,一个赛期下来,人都瘦了半圈。姜晓洛没有这个能力,也不想这样,他只是想给自己的业余时间找些事做,顺便挣些零花钱就行。

    周末,姜晓洛在宿舍里翻译稿子,准备投给一家文艺类杂志。这段时间,他已经给几家杂志社投送了十几篇,还是没有任何回音,他有些气馁,但还在坚持。他也知道,爬格子这种事,开头是很难的,杂志社的人根本不认识你,你也没有一鸣惊人的能力,不会把你当回事,但如果你一直在坚持,时间长了,杂志社的人就会记住你,时机成熟或者机缘巧合,他们或许就会给你一次机会,第一次就这样来了,后面就是你收获的季节了。姜晓洛已经坚持了两个月。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