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闲话大宋 > 正文 集权与分权
    为了避免宋帝国重蹈五代十国那些短命王朝主弱臣欺主弱臣代的覆辙,赵匡胤并未满足于解除几个武将的兵权,他开始考虑从根本上解决武将拥兵自重的问题,努力的方向是把禁军掌握到自己一人手中,以及尽可能的限制将领们的权力。

    也就是在集权的同时分权,集权是目的,分权是手段;集权是结果,分权是过程。他想要达到一种“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唯一效忠的对象只有也只能是皇帝陛下”的效果。

    具体的措施包括:

    一是进一步拆分禁军部队,避免一支独大。先是将传统的两司拆分为三衙。中央禁军原本是由殿前司和侍卫亲军司两支部队组成,部队首长直接受皇帝指挥向皇帝负责,士兵们则由各级将领统率,并不直接听命于皇帝。最初的禁军只有侍卫亲军这支部队,专门负责保卫皇帝,后来侍卫亲军也负责保卫皇宫以及首都的治安;也是出于平衡权力的需要,又成立了殿前司,殿前司是禁军中的禁军,成立之初就秉持优中选优的原则,从各地专门挑选武艺高强者组成,所以相对而言虽比侍卫亲军的人数少,但更受信任。为了进一步分散兵权,赵匡胤将侍卫亲军司拆分为二,一支骑兵一支步兵,与原来的殿前部队合称三衙,即侍卫亲军马军司c侍卫亲军步军司c殿前都指挥使司。请注意,之前的殿前司和侍卫亲军司的最高长官(殿前都点检和马步军都指挥使),包括正副职都被取消了。这就意味着禁军一把手的级别降低了,再加上把亲军司拆分成骑兵和步兵,并各自成体系,武将们串联在一起的难度就更大了。

    三衙之下再设属殿前司的铁骑军和控鹤军;属侍卫马军司的龙捷军;属侍卫步军司的虎捷军,这四支部队合称“四卫”。四卫之下进一步设四厢都指挥使。表面上,三衙内部的兵权拆解没有实际意义,但结合“兵将分离”制度,兵权的进一步拆解就能够进一步弱化各级武将和士兵之间的从属关系以及忠诚度。

    二是“兵将分离”制度。赵匡胤除了拆分部队,还直接把兵权也一分为三,“枢密掌兵籍c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宋史职官》)。枢密院负责部队的调遣,三衙负责士兵的训练c职守c赏罚,统帅(武将)负责战时指挥。兵权三分后武将没有枢密院的命令是没办法指挥部队的,而枢密院只负责调遣部队不直接指挥部队,三衙则负责部队的管理。等于兵权被拆解成军队调动权c军队管理权c军队指挥权。平时军队的管理由三衙负责,战时枢密院负责调拨部队,皇帝指定的将军负责指挥部队战斗,战罢军队交回三衙。枢密院没有皇帝的命令无法调遣部队参战,统帅(武将)没有皇帝的命令无法指挥部队,三衙负责管理部队但没办法调遣部队,只有皇帝能够将调动权c管理权c指挥权这三权合一。

    通过分权,赵匡胤成功的将禁军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而达成了集权的目的。为了进一步削弱武将专兵的影响,他还有针对性的创造了更戌法这种部队换防制度。

    不过,凡事过犹不及,过于扩大君权限制将权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后果,这是赵匡胤所料想不到的,很多事情的影响需要经过好多年后才能显现,当时的他或者任何人都没法预计,这也许就是历史的局限性吧。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