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中华兵法大典 > 第 149 章
    房县西北。

    ⑥本篇史例出自《北史。贺若敦传》,又见《周书。贺若敦传》。

    54. 饱战

    凡敌人远来,粮食不继,敌饥我饱,可坚壁不战,持久以敝之,绝其粮道。彼退走,密遣奇兵,邀其归路,纵兵追击,破之必矣。法曰:“以饱待饥。”①

    唐武德初,刘武周②据太原③,使其将宋金刚④屯于河东⑤。太宗⑥往征之,谓诸将曰:“金刚垂⑦军千里入吾地,精兵骁将皆在于此。武周自据太原,专寄金刚以为捍蔽⑧。金刚虽众,内实空虚,虏掠为资,意在速战。我当坚营待其饥,未宜速战。”于是,遣刘洪⑨等绝其粮道,其众遂馁,金刚乃遁。⑩

    「注释」

    ①以饱待饥: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

    ②刘武周:唐初地方割据势力之一。河间景城(今河北沧州西)人,后徙居马邑郡(治今山西朔县)。隋炀帝时,任鹰扬府校尉。隋末,乘乱杀死马邑太守王仁恭,自称太守,遣使北附突厥,被立为定杨可汗,不久称帝。唐初,与宋金刚等率兵南下,入据太原,以拒唐军。后被李世民击败,北走突厥被杀。

    ③太原:郡名。治所晋阳,位于今山西太原西南。

    ④宋金刚:原为隋末河北农民起义力量之一,活动于易州(治今河北易县)。后被窦建德击败,归附刘武周,号称宋王,谋与刘武周人据太原,企图南下与唐争天下。其后为唐军击败,与刘武周同逃突厥被杀。

    ⑤河东:郡名。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西。

    ⑥太宗:即唐太宗李世民。但此时尚未称帝而为秦王。

    ⑦垂:史载原作“悬”、《百战奇法》原作者因避讳宋太祖赵匡胤始祖嫌名(“玄朗”之“玄”)而援引时改“悬”为“垂”。

    ⑧捍蔽:谓保障,屏蔽。

    ⑨刘洪:史载并无其人,据新、旧《唐书。刘弘基传》所载内容,疑刘洪为“刘弘基”之误。

    ⑩本篇史例出自《旧唐书。太宗本纪上》。

    55. 劳战

    凡与敌战,若便利之地,敌先结阵而据之,我后去趋战,则我劳而为敌所胜。法曰:“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①

    晋司空刘琨②遣将军姬澹③率兵十余万④讨石勒⑤。勒将拒之,或谏曰:“澹兵马精盛,其锋不可当,且深沟高垒以挫其锐,攻守势异,必获万全。”勒曰:“澹军远来,体疲力竭,犬马乌合,号令不齐,一战可擒也,何强之有!寇已垂至⑥,胡可舍去,大军一动,岂易中还⑦!若澹乘我之退,顾乃无暇,焉得深沟高垒乎!此谓不战而自取灭亡之道。“遂斩谏者。以孔苌为前锋都督,令三军后出者斩。设疑兵于山下,分为二伏。勒率兵与澹战,伪收众而北。澹纵兵追之,〔勒前后〕伏发,夹击,澹大败而退。⑧

    「注释」

    ①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语出《孙子兵法。虚实篇》。

    ②刘琨:晋将。魏昌(今河北定县南)人,字越石。西晋惠帝时,因其平定东平王司马懋有功,封广武侯,官至振威将军。愍帝即位后,拜司空,任大将军,都督并、冀、幽三州诸军事。

    ③姬澹:亦称“箕澹”。北魏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人,字世雄。官至信义将军。后率众归晋。刘琨以其为前锋讨石勒,兵败被杀。

    ④(姬澹)率兵十余万:此姬澹所率兵力数,出自《晋书。石勒记上》。但《晋书。刘琨传》则称:刘琨“悉发其众,命澹领步骑二万为前驱,琨自为后继”。据此可见,本篇所说的“刘琨遣将军姬澹率兵十余万”之数,当为晋北伐的总兵力数,而非姬澹前锋军的兵力数。

    ⑤石勒:十六国时期后赵建立者。羯族,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人,字世龙。青年时被掠卖到山东为奴,与汲桑等人聚众起义。后投汉刘渊为大将。晋元帝大兴二年(公元319 年)自称赵王,建立政权,史称“后赵”。石勒败晋刘琨军时,仍为汉之大将。

    ⑥寇已垂至:马本及各本皆误作“援又垂至”,今据史校改。

    ⑦岂易中还:马本及各本皆误作“不宜易远”,今据史校改。此句意谓怎幺容易中途退还。

    ⑧本篇史例出自《晋书。石勒记上》;又见《晋书。刘琨传》。

    56. 佚战

    凡与敌战,不可恃己胜而放佚,当益加严厉以待敌,佚而犹劳。法曰:“有备无患。”①

    秦王翦②将兵六十万代李信③击荆④,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荆兵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⑤

    「注释」

    ①有备无患:语出《左传。襄公十一年》。

    ②王翦:战国时秦国名将。频阳(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曾先后率兵攻破赵国、燕国和攻灭楚国,因功着而晋封武成侯。

    ③李信:战国秦将。曾率兵击败燕军,俘虏燕太子丹。

    ④荆:古代楚国之别称。因其原建国于荆山(今湖北南漳西)一带,故名。另一说,秦称楚为荆是因避秦庄襄王子楚之讳。

    ⑤本篇《佚战》,马本及唐本均无史例引文,今据汪本《佚战》补人。此篇史例出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57. 胜战

    凡与敌战,若我胜彼负,不可骄惰,当日夜严备以待之。敌人虽来,有备无害。法曰:“既胜若否。”①

    秦二世②时,项梁使沛公③、项羽别攻城阳④,屠之。西破秦军濮阳⑤东,秦收兵入濮阳。沛公、项羽乃攻定陶⑥,因西略地至雍丘⑦,大破秦军,斩李由⑧,还攻外黄⑨。项梁益轻秦,有骄色。宋义进谏于梁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兵少惰矣,而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梁弗听。而使宋义〔使〕于齐。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⑩,曰:“公将见武信君乎?”曰:“然。”曰:“今武信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秦果悉兵益章邯击楚军,大败之,项梁死。⑾

    「注释」

    ①既胜若否:语出《司马法。严位第四》。

    ②秦二世:即秦始皇的次子,名胡亥。公元前210 年即帝位,至公元前207年秦灭亡,在位仅三年。

    ③沛公:即刘邦。沛县(今属江苏)人。秦末农民起义后,他于沛县起兵响应,故史称其为“沛公”。

    ④城阳:马本及各本皆误作“襄城”、今据史校改。该地故址在今山东鄄城东南。

    ⑤濮阳:马本及各本皆误作“汉阳”,今据史校改。该地位于今河南濮阳西南。

    ⑥定陶:地名。位于今山东定陶西北。

    ⑦雍丘:地名,位于今河南杞县。

    ⑧李由:即秦朝丞相李斯之子,时任三川郡守。

    ⑨外黄:地名。位于今河南兰考东南。

    ⑩高陵君显:显,人名,姓氏不详;高陵君是封号。

    ⑾本篇史例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58. 败战

    凡与敌战,若彼胜我负,未可畏怯,须思害中之利,当整励器械,激扬士卒,候彼懈怠而击之,则胜。法曰:“因害而患可解也。”①

    晋末,河间王②在关中,遣张方③讨长沙王④,率众自函谷⑤人屯河南⑥。惠帝⑦遣左将军皇甫商拒之,方潜军破商,遂入洛阳。⑧奉命讨方于城内,方军望见乘舆⑨,于是少却,方止之不可得,众遂大败,杀伤满衢巷。方退壁于十三里桥⑩,人情挫衄,无复固志,多劝方夜遁。方曰:“兵之利钝⑾是常事,贵因败以为成耳。我更前作垒,出其不意,此兵法之奇也。”乃夜潜进逼洛阳城七里。又既新捷,不以为意,忽闻方垒成,乃出战,遂大败而还。⑿

    「注释」

    ①因害而患可解也:语出《孙子兵法。九变篇》。但与原文略异,原文是:“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②河间王:即司马,司马懿之侄孙,字文载,封河间王。晋惠帝时,镇守关中,官至侍中、太尉。太安二年(公元303 年),为争夺政权,他派张方等率军攻入洛阳。

    ③张方:晋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人。以材勇得幸于河间王司马,曾率兵攻入洛阳,劫持惠帝去长安。官至中领军、录尚书事,领京兆太守。后为司马所杀。

    ④长沙王:即司马,晋武帝司马炎第六子,字士度,封长沙厉王。惠帝时,任抚军大将军,后于洛阳被张方所杀。

    ⑤函谷:即函谷关。古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战国秦置。新函谷关在今河南新安东,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 年)移此,去故关三百里,故名新关,今遗址尚存。本篇指新函谷关。

    ⑥河南:指河南郡,汉置,西晋因之。治所洛阳。

    ⑦惠帝:即司马衷,晋武帝司马炎之第二子。公元290 306 年在位。

    ⑧:此“”及此后之“”,马本及各本皆误作“商”,今据史校改。

    ⑨乘舆:旧指帝王乘坐的车子。这里指晋惠帝所乘之车。

    ⑩十三里桥:马本及各本皆误作“三十里桥”,今据史校改。该桥在洛阳城西,距城十三里,故名。

    ⑾利钝:谓顺利与不顺利。这里可作“胜败”解。

    ⑿本篇史例出自《晋书。张方传》。

    59. 进战

    凡与敌战,若审知敌人有可胜之理,则宜速进兵以捣之,无有不胜。法曰:“见可则进。”①

    唐李靖②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击破突厥,颉利可汗③走保铁山④,遣使入朝谢罪,请举国归附。以靖往迎之。颉利虽外请朝谒,而内怀迟疑。靖揣知其意。时诏鸿胪卿唐俭等慰谕之。靖谓副将张公谨曰:“诏使到彼,虏必自安。若万骑赍二十日⑤粮,自白道⑥袭之,必得所yù。”公谨曰:“上已与约降,行人在彼,奈何?”靖曰:“机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⑦。如唐俭辈何足惜哉!”督兵疾进,行至yīn山⑧,遇其斥候千余,皆俘以随军⑨。颉利见使者大悦,不虞官兵〔至也〕。靖前锋乘雾而行,去其牙帐⑩七里,虏始觉,列兵未及阵,靖纵兵击之,斩⑾首万余级,俘男女十余万,擒其子迭罗施⑿,杀义成公主⒀。颉利亡去,为大同道行军总管张宝相擒之以献。于是,斥地自yīn山北至大漠矣。⒁

    「注释」

    ①见可则进: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但与原文略异,原文为:“见可而进。”

    ②李靖:唐代著名军事家。本名yào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精兵法,善谋略。唐太宗时,任兵部尚书、尚书右仆shè等职。曾先后指挥唐军南灭萧铣、东平辅公、北击东突厥、西讨吐谷浑等重大作战,因其战功卓著而晋封卫国公。

    史载其一生撰着的兵书多达10余种,但大都失传了,现在仅有清人汪宗沂根据唐代杜佑《通典》等存录的部分内容而辑成的三卷本《李卫公兵法》流传于世。

    ③颉利可汗:东突厥最高统治者。名咄芯,启民可汗少子。在位期间(公元620 630 年),屡扰唐朝边境,贞观四年(公元630 年),被唐将张宝相俘送长安。

    ④铁山:位于yīn山之北,在今内蒙古白云鄂博境内。

    ⑤二十日:马本及各本皆误作“三日”,今据史校改。

    ⑥白道:即yīn山南北的重要信道,位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

    ⑦韩信所以破齐也:即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 年),刘邦派郦食其说齐归汉,齐王为之所动,撤除屯守历城(今山东济南)防御汉军进攻的兵力。这时,韩信听从辩士蒯彻建议,乘齐无备一举袭破历城,进至临淄(今山东临淄北),齐王败走高密(今山东高密西南)。事见《史记。淮yīn侯列传》。

    ⑧yīn山:即今内蒙古境内之yīn山。

    ⑨随军:马本作“随车”,与史载不符,今从唐本。

    ⑩牙帐:即突厥颉利可汗官署处所。

    ⑾斩:马本及各本皆误作“辕”,今据史校改。

    ⑿迭罗施:马本及汪本作“盅罗施”,唐本作“垒罗施”,皆误,今据史校改。

    ⒀义成公主:即隋义成公主,本为突厥处罗可汗之妻,处罗死后,其弟颉利可汗纳之为妻。

    ⒁本篇史例出自《旧唐书。李靖传》和《新唐书。李靖传》。

    60. 退战

    凡与敌战,若敌众我寡,地形不利,力不可争,当急退以避之,可以全军。法曰:“知难而退。”①

    三国魏将曹爽②伐蜀,司马昭③同行出骆谷④,次于兴势⑤。蜀将王平⑥乘夜袭击,昭令坚卧不动,平退。昭谓诸将曰:“费⑦据险拒守,进不获战,攻之不可,宜急旋军,以为后图。”爽等遂退,果驰兵趋三岭⑧争险,爽等潜师越险,乃得过。⑨

    「注释」

    ①知难而退: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引自《军志》;又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

    ②曹爽:曹cāo之侄孙。字昭伯。魏明帝时,官至武卫将军。明帝病重之时,拜其为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与司马懿受遗诏同辅齐王曹芳。后因与司马懿争权被杀。

    ③司马昭:马本及各本皆作“司马懿”,显误,据《晋书。宣帝纪》和《三国志》之《魏书。三少帝纪》、《魏书。曹爽传》、《蜀书。后主传》、《蜀书。王平传》等书记载,此次曹爽率军伐蜀,不但皆无“司马懿同行”之说,相反,却称司马懿对此次攻蜀始终持劝阻态度,但结果是“止之,不可”(见《晋书。宣帝纪》;又见《三国志。魏书。曹爽传》:“宣王止之不能止”)。又据《晋书。文帝纪》载称:“大将军曹爽之伐蜀也,以帝(指司马昭)为征蜀将军,副夏侯玄,出骆谷,次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