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推背 > 正文 第6章 女皇则天
    翌日早晨当李淳风和袁天罡起来时,天已蒙蒙亮,昨日看到的一切仿佛时隐时现,一切看似虚假,却是真实,他们是真心不想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一切是真的,但不管怎么样,昨晚写出的预言能证明他们所看到,所感受的,所谓当先生所展示给他们的,他们在理智上选择了相信。

    不过多久,外面传来脚步声,李袁二人知道是当先生来了,脚步在门前停止,然后传来轻轻地敲门声,李淳风和袁天罡开门走出了草舍,在院子的小木桌上,三人围桌而坐,当先生问道;

    “不知二位昨晚休息的可好?”

    “睡得很好,先生,今天我们要看到那段未来?”李淳风问道。

    “随二位的意思,可以看唐朝详细的未来,也可看唐朝以后的。”

    “我可是都想看的,哈哈”袁天罡笑道。

    “那就看最近未来的未来。我们去之前,先吃点早点吧。”说完,当先生从口袋掏出一个小瓶子,拧开瓶盖,倒出三颗小药丸,给李袁二人各一个,自己吃下一个,李淳风和袁天罡已经习惯吃当先生给的药丸,也不多问什么,直接吃下。忽然间没了饥饿感和饥渴感,两人纷纷道奇。当先生解释道;

    “这颗药丸能给人带来足够维持一天的营养成分,并且能去除一切感到不舒服的感觉。”

    “当先生到底来自哪里?”袁天罡好奇地问。

    “我会跟两位先生解释的,但不是现在。好了,我们该过去了。”

    “上次我们在公元705年的时候,袁先生对武曌这个名字很是了解的。是吧?”

    “在武士彟大人的府邸,我本人精通相术,有一天武大人请我打他家去做客,我便看到杨夫人。我对她说‘夫人当生贵子。’武大人大喜过望,便叫来杨夫人的两位儿子于我看相,我看两位公子的相,对武大人说‘两位公子将来官至三品,但不得贵显终身。’然后我有看过长女的相,说‘此女也是贵相,可惜不利藁砧。’武大人急忙与我说道‘不利于其夫,先生有何妙侧,躲开着厄运?’我便对他说‘命运乃天意,不为人的意志所改变。’此时,武家的保姆抱一男婴进来,我便惊讶道‘这果是男孩吗?诺换作女子,乃是不可限量了。’武大人笑道‘如果是女子,将来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我便说道‘龙瞳凤劲,相当极贵。’武大人便笑道‘这番话是,诺是女孩,就能当皇后了?’我对武大人说‘贵为皇后,可谓是意中事,但我看尚不止此。’武大人很是惊讶‘难道是做女皇帝不成?’我笑道‘那也未必。’之后,我与武家没有多少来往。上次当先生说武曌是我大唐的六代皇帝,改国号为周,又说我与武曌有因缘,我才想起的。”

    “两位是不知道武曌是如何进宫,又如何掌握权利,成为中华历史上的唯一一位女皇帝。我们以眼见为实。”

    三人到了公元638年,在武家,杨氏夫人抓住少女的手,低声哭泣。此少女念过14,但仿佛又17c8的形景,艳名远播,传入宫中,便被召入宫中。少女安抚母亲道;

    “女儿见天子,安知非福,母亲为何先自悲自弃呢?”

    杨夫人听完这番话,送女儿上车,及到京城,入宫面见皇帝,没有一点慌张之色盈盈下拜,自陈姓氏,三呼万岁。李淳风看到此形景,感叹道;

    “好气魄啊,要是男儿身,肯定能干大事。”

    “那可未必,常言道‘红颜祸水。’”袁天罡喃喃道。

    李世民明她起来,举目一瞧,芙蓉颜面,接着问几道问题,少女均应对称旨,李世民甚是高兴,当下命入后宫,待到黄昏时刻,便召她侍寝。赐予少女2一个芳名,武媚,封为才人。

    此时当先生作出一道诗;

    “商纣丧邦本狐媚,周幽失国兆龙漦。

    试看唐室留一祸,也是娥媚得宠时。”

    李淳风貌似读懂其含义,皱着眉头,直勾勾的看着武媚娘,在旁的袁天罡用胳膊肘推一推李淳风,笑道;“别那么看人家姑娘啊。”李淳风不耐烦地道;“没有你想的那样。”

    三人又到另一个时间。此时的李世民已是老态龙钟,没了当年的精神气。三人看到的是,刚刚退朝的李世民已觉得头晕目眩,卧在床上,御医们忙里忙外,李世民召太子李治进宫。当李治入内请安,此时,在李世民旁伺候他的正是武媚娘,武媚娘见太子进来,便轻移玉步,向太子施礼。李治看的武媚娘,那仿佛是电光从眼睛里发射出去,以致武媚娘施礼以毕,走了出去,才勉强安定心神。这是武媚娘与李治姻缘的开始,

    又过一段时间,李世民的病情愈来愈严重,李世民自己知道自己的日子已经所剩不几了叫来武媚娘,说道;

    “朕自患病以来,医药无效,反且加重。你侍朕多年,朕却不忍撇你,你试自思,朕死后,你该如何自处?”

    武媚娘灵机一动,便下跪道;

    “妾蒙圣上隆恩,本该一死报德,但圣躬未必不痊,妾亦不敢遂死,情愿削发披缁,长斋拜佛,为圣上拜祝长生。”

    李世民高兴道;

    “好!好!你既然有此意,今日就出宫,省的朕再为你操心了。”

    武媚娘拜谢而去,在寝宫整理衣物,这是李治进来,哽咽道;

    “你为何弃我而去?”

    武媚娘到;

    “主命难为,只好去了。”

    李治含泪说道;

    “你如何自愿为尼?”

    武媚娘叹气道;

    “不照这般说,我只能陪着陛下去阴府。殿下果真念着我,我愿留神以待,但恐殿下登基后,嫔嫱妃妾,美不胜数,未必在顾着我了。”

    说到这里,武媚娘扑簌簌的流下了眼泪。李治拍着胸脯说;

    “我若负你,有如白日。”

    “殿下厚情,我已感觉到,但我希望殿下能给我一物作伪证表。”

    李治从腰间解下一个九龙玉佩,递给武媚娘。

    武媚娘出宫已有3年,在太宗李世民的忌日,李治便往佛寺行香,实则是去看武媚娘,在3年的离别后,再看见武媚娘,风韵依存。李治反入宫中,随时惦记武媚娘,几乎有忘餐废寝,李治的正室夫人王氏,王皇后从旁瞧着,料知高宗有心事,便婉言询问,李治也不隐瞒,与王皇后说了实情,王皇后毫不阻止,力推高宗速召武媚娘入宫。其实王皇后是有着自己的小算盘的,李治一直都很宠爱萧淑妃,王皇后很是妒忌,她希望武媚娘入宫,那萧淑妃会必然失宠。王皇后的预测果真没错,武媚娘一直巴结王皇后,王皇后也一直赞美武媚娘,李治对萧淑妃感情也渐渐淡下去。此时武媚娘也提升到昭仪,不过多久,产下一女婴,武昭仪觉得生女无用,索性在女婴身上想出陷害王皇后的法子。王皇后很是喜欢婴儿,于是在武昭仪与宫女们采花时,一经怀抱,比自己生的还要怜爱,见武昭仪还未到来,便用被盖好,不再等待,自出宫去。武昭仪听到王皇后已去,便悄悄到了床边,狠下心肠,咬定牙齿,提起两手,扼住婴儿的喉咙,女婴连叫都叫不出来,四肢一抖,气绝身亡。李淳风三人看的真真切切,当先生是看起来像没事儿人一样,没有一点感情波动,但李淳风和袁天罡觉得很是可怕。

    李治每天退朝后,必来与武昭仪谈情,不过多久,李治便到来问武昭仪;

    “女儿还在睡吗?”

    “睡了好长时间,现在以该醒了。”便让侍女去包过女婴来,侍女听命,本想过去抱女婴来,可走过去一瞧,吓得办晌不能出声。武昭仪催促道;

    “莫非还在睡吗?为何不报过来?”侍女抖得甚是厉害,武昭仪与李治一起过去看了一下,小婴儿已经死去,武昭仪忍不住大声痛哭,哭问侍女

    “我去御园采花,不过是过了片刻,好好地孩子,为何闷死?莫非是你们要谋害我女儿吗?”

    侍女们慌忙下跪,齐称不敢,武昭仪哭得更厉害,叫道;

    “诺你们都不是,难道是鬼不成?”此时,侍女中一人说道;

    “只有正宫娘娘到此一行,曾见她坐床上片刻,过一会儿,便离开了。”

    武昭仪哭得已是撕心裂肺,声声怨着王皇后,不过一会儿,晕倒过去。再过一会,当武昭仪起来时,李治还在陪伴在她左右,李治沉着脸说;

    “如此悍妇,天理难容,诺不是这时间,朕还会被蒙在鼓里,朕决议废去。”

    武昭仪又故作惧色忙向李治摇手说道;

    “废后是何等大时,陛下不必为臣妾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况且朝中大臣没人晓得内情,岂有不出来阻止谏阻?请陛下三思,宁可逐妾,也不可废后。”

    李治听完,心里一暖,这是何等胸襟啊,亲生孩子刚毙命,也没想为孩子报仇,反而先关心自己,李治哽咽的对武昭仪说;

    “此时你就不必操心了,先休息,安定身心,真会给你讨个公道的。”说完便离去。

    这件事就先这么过去了,可武昭仪还没放弃要当皇后的念头,没过多久,武昭仪再次怀孕在身,十月后产下一男婴。李治甚是高兴,亲自为孩子起名为弘。此时武昭仪觉得时机已成熟,实施她成皇后的最后一步计划。武昭仪与王皇后的侍女们串通好,将于一个写高宗名号,生辰八字的木偶用钉戳住,悄悄地埋在王皇后的床下,然后密告与李治,使高宗亲自去验看,果得证物,李治愤怒到;

    “朕和你有什么深仇大恨,你用这般凶物来咒朕?”

    王皇后惊吓道;

    “妾真不知此事,乞陛下澈底查究!”

    李治更加愤怒;

    “明明在你床底下,还想抵赖吗?”

    王皇后哭泣道;

    “妾侍陛下多年,陛下也知道,难道无缘无故,谋害陛下吗?”

    李治不再多言,在翌日的早朝上,拿着木偶大声道;

    “皇后敢行巫盅术,企图谋害朕,朕决议将她废了。”

    证据确凿,大臣们也不敢多说什么,毕竟是皇帝的家事,也不好说白道绿。此时褚遂良跪谏道;

    “皇后出自名家,四德具娴,可能是被冤枉了。”

    李治拿着木偶吼道;

    “那!爱卿,你可是看的仔细了?”

    褚遂良又道;

    “会不会是别人暗通侍女,暗藏床下,陛下若悉心查看,自然会水落石出了。”

    “我也不管此时是非真,皇后无子,亦犯六出之条,现在武昭仪德行温柔,切已生有子嗣,正好代主六宫,朕已下定决心了。”

    就这样武曌从武媚娘到武昭仪,又到武皇后,可以说是一步一步用自己的实力与心机,胆量和残忍来完成了她天下之母的心愿,但她并未满足于此,她要权利,实质性的权利,李治也是很识趣的多与武皇后议政,可渐渐的武皇后的语义中有强制的意思,李治也觉得介意,但为时已晚,武皇后所生的弘已成为皇太子。武皇后也把前皇后王氏和萧淑妃处死,并且武皇后的父亲,武士彟赐爵周国公,皇后的亲母被封为代国夫人,武皇后的两位哥哥也身居高官,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在公元660年李治风疾发作,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于是让武皇后处理朝政,在李治病情好转之后,李治与武皇后一起上朝,临朝听政,合成“二圣”。在公元667年李治病久不愈,便令太子李弘监国,这使武皇后和太子李弘成为政敌,可惜太子李弘命薄,在公园675年病逝,李治该立自己与武皇后的二子李贤为太子。但武皇后怕太子李贤太过聪明,不为自己所使用,便诬告太子,然后武皇后提出大义灭亲四个字,预想把太子置于死地,还好李治请求,但李贤被废为庶人,流放到巴州。武皇后立三子李哲为皇太子,改名为李显。在公元683年李治病逝,太子李显即位,即唐中宗。武皇后也成为皇太后,但唐朝一切权利归根于武皇太后。李显登基,但没有一点实权,满嘴的不平,武皇太后以此为借口,将李显废为庐陵王,流放到房州,立幼子李旦为帝,即唐睿宗。李旦的地位也与兄长李显相差不多,照样手里没有一点实权。在公元690年武皇太后宣布该唐为周,自立为帝,睿宗李旦被封为皇嗣,改名为则天。武则天即位时年已67岁。

    李淳风看完惊得说不出话来,袁天罡在旁问道;

    “67岁登基,还能做几年的皇帝,还要背负如此之大的历史罪名?”

    当先生哈哈一笑说道;

    “武则天67岁登基,是中华历史上即位年龄最大的皇帝,终年82岁,也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但是历史对武则天是比较偏爱的。与她齐名的汉高后吕雉与之后看到的清朝西太后比起来,史学家们对武则天的评价是相当高的也是相当正面的。好了,今天就到此为止吧,想必两位也该疲倦了。”

    说完三人已到了袁天罡的草舍院里。到了以后,当先生与二人道别,便不知去向,两人互相争论后写出了谶语:

    “日月当空,照临下土。

    扑朔迷离,不文亦武。”

    颂曰:

    “参遍空王色相空,一朝重入帝王宫。

    遗枝拔尽根犹在,喔喔晨鸡熟是雄。”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